家庭代际创伤领域的全球领先专家、旧金山家庭系统排列研究所主任马克·沃林恩(Mark Wolynn),在他荣获2016年全球健康类图书最高荣誉“鹦鹉螺图书奖”银奖的著作《这不是你的错》中,描述了如下这个案例。 案主名叫杰西(Jesse),20岁,曾经是成绩拔尖的大学生,而且是一位棒球运动员明星。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多严重的失眠折磨,他不得不退学,并与他最喜爱的棒球运动告别。期间他曾经看过三位医生、两位心理学家、一个失眠诊所,还有一位自然睡眠疗法的医生,但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 后来他找到了马克·沃林恩,描述了他失眠开始的经历:那天他刚过完19岁生日,在凌晨3点30分突然就醒来了。他感觉很冷,并一直在发抖,即使盖上了好几张毯子,也无法让自己暖和起来。伴随着身体的寒冷和疲惫,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惧感也占据着他的内心,这种恐惧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感觉就像如果自己睡着了,就再也无法醒来。
每次当他感觉自己快睡着了,那种恐惧又会把他拉回到清醒的状态。他不知道这种恐惧感从何而来,但结果是从此他再也无法好好入睡。马克听了杰西的描述,询问他家族中是否曾有人所经历的创伤与“寒冷”、“入睡”、“19”有关系。 杰西说他也是最近刚刚得知,他的父亲曾有一个哥哥,在19岁那年意外死亡。在此之前杰西从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位叔叔。在一场暴风雪中,他叔叔去野外检查电线,后来因为身体一直处于低温状态而失去意识,最终被冻死。叔叔的去世对于整个家族而言是如此沉痛的丧失,以致于之后大家都不再提起他的名字。 很显然,尽管已经过去30多年了,杰西却无意中“承接”了叔叔的死亡体验。这种在代际之间发生的创伤转移(重复)现象,背后的力量就是“家族系统动力”。一旦真相被发现并得以呈现,采用程序化的心理引导,杰西就能将自己从上一代人的创伤体验中分离出来,失眠症也就很快痊愈了。
在浩然做过的易诊案例中,有一个与上例相似。案主的父亲在七八年前,精神与情绪越来越不正常,后来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曾在精神病院治疗过一段时间,情况好转后出院,但随后会不定期发作,而且药物越来越不管用,即使加大剂量也是如此,病人的身体情况也变得很糟糕。无奈之下,案主找到我咨询。
通过易诊,我初步判断案主父亲的问题与家族中非正常死亡的祖辈有关。经过询问案主,得知案主的父亲在六十多岁时,从高处不慎跌落而亡。再比对时间,发现案主父亲初次发病的年龄,恰好是案主父亲意外去世时的年龄。
很多时候,家族中如果某个成员死于意外,在他/她的后人之中,可能就会有人活到该成员死亡的年龄时,突然出现精神或身体上的疾病,或者陷入莫名的死亡恐惧之中。为何会如此?因为其中蕴含着非常复杂与深刻的“家族系统动力”,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案主父亲还有其他相关家族事件的纠缠力量,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就不多介绍了。后来案主按照我说的方法,对家族中的纠缠力量做了特殊处理。目前案主父亲精神稳定,一直再没有发病。
这个案例来自与朋友们的一次聚餐之中。饭后闲聊时,一位朋友对我谈到的“家族系统动力”很感兴趣,问我能否为他展示一个实例,他想探寻一下自己内在为什么总有一股自杀的冲动,而且经常会在与家人拌嘴时,下意识地说出“我死了算了”类似的话。 我就用餐桌上的杯、盘等一些小物件,让对方把他向上三代、向下一代所有的家庭成员,排列在餐桌之上。在排到他妻子的外婆时,他告诉我了一件发生在妻子家族中的重大事件:妻子的外婆年轻时因为家庭口角,在数九寒天跳进冰冷的河水中自尽了。 代表着每位家庭成员的小物件,在餐桌上呈现出特殊的排列,我根据接受到的信息,判断出他的问题属于典型的“跟随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家族先辈中有人自杀,后辈几代中的某个或某些人,就可能会在家族系统动力的驱动下,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在潜意识中总想着去死。 现实生活中,发生跟随现象的后辈,很多人都从来没见过自杀的先辈,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或者压根没听说过这个自杀事件,但 “跟随现象”依然会发生他们身上,而他们的意识对此是一无所知的。
接着我指出他的儿子,也有一定程度的自杀倾向。他沉默了片刻,告诉我确实如此,也为此非常担忧。他儿子小时候很阳光,大概从上高中开始,变得有点抑郁,并经常说自己的内心有一股说不出的忧愁与悲伤,时不时还会有轻生的念头,并会有一些危险的举动。 我现场为他做了引导性疗愈。第二天一早他就激动地打来电话,告诉我十多年来,他一直会在凌晨三四点中醒来,醒来后感觉全身冰凉,很难再睡踏实。但是昨晚他竟然一觉睡到了大天亮,起床后有一种如梦方醒的感觉,眼中看到的世界似乎也与以前不同,内心充满了积极蓬勃的力量。 为什么案主妻子家族中的自杀事件,会纠缠到与之没有血缘关系的丈夫身上?这是因为男女一旦结婚,就会彼此链接到对方的家族系统,那些发生于对方家族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所形成的家族系统动力,也会传导给己方。 现在有不少孩子都沉迷于打游戏或网瘾之中,因此荒废了学业,性格也变得自闭、偏激等。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则和父母曾经的堕胎有关。在我做过的案例中,就有这样一例。 案主的儿子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就越来越逆反。上中学后,每天晚上不做作业,把自己反锁在书房里玩游戏,经常会玩到两三点才睡。如此早上就很难按时起床,只得请假不去学校,即使按时到校,上课时也会一直趴在课桌上补觉。 她和老公对儿子说也说过,打也打过,红脸白脸交替上阵,苦口婆心,声泪俱下,丝毫都不起作用。一次把儿子逼急了,他打开窗户就往下跳,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威胁的意思,要不是她和老公眼急手快抱住儿子,后果会不堪设想。至此夫妻俩就再也不敢多管,只能由着他了。 那么排列现场呈现出什么真相呢?原来是堕胎的影响。家族系统动力揭示出:被堕掉的孩子即使没有活着来到人间,但它仍然属于家族中的一员,堕胎的问题在于:孩子如同一件物品般被处置,其命运被随便支配,它没有被视为一个人。
如果堕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被看见、被认可、被纪念,那么在家族系统动力的推动下,男女双方会在潜意识中为此而赎罪(可能体现为各种疾病、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关系问题等),而在他们的后代子孙中,往往也会有人为此被“纠缠”。因为它的牺牲,实际上是出让了它本应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而让父母的其他孩子(可能还包括孩子的孩子)更多获益。 经过现场的引导,这位女士重新将被堕胎的孩子再次接纳到家族系统中。根据事后回访,她儿子的情况目前已经大为好转。 在以下这个案例中,弥漫在心底的恐惧和焦虑已经影响了整整三代人。案主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她的母亲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与焦虑感,她和弟弟也一直有类似的感觉,而他们各自的孩子,现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安与焦虑。 我们顺着案主的家族树,将她家族中几代人一一都排列出来,也包括那些夭折的家庭成员。案主的外婆曾经生过很多个孩子,但大多数都没熬过大饥荒年代。案主母亲的数个兄弟姐妹,还在幼童之间就被活活饿死了,案主母亲则幸运地死里逃生。 问题的代表、案主母亲的代表与大饥荒事件的代表站在了一起,代表们的情绪、感觉与语言,揭示出了真相:萦绕几代人内心中挥之不去的恐惧、焦虑、不安,与母亲差点死于饥荒及眼睁睁看着兄弟姐妹一个个饿死密切相关。
这种现象可以用表观基因学的代际遗传理论,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也可以用家族系统动力来解释——在共同遭遇生命危险时,幸存下来的人会对不幸遇难的亲人,在潜意识中怀有很深的负罪感,只有追随他们才能让自己赎罪。不过,他/她的表层意识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内心深处就会时常处于莫名的焦虑与不安之中。 案主这十多年来,人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财富方面,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破财,破财的方式不外乎两种:第一种就是被骗;第二种就是借出的钱要不回来。 案主长期做代理销售业务,工作非常努力,也有一定的经营头脑,所以生意还算做得不错。但每次都是手里积蓄了一定量的资本后,就会将资金投入一些所谓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中,结果总是没过多久,对方公司就人去楼空,次次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有一个现象:案主只要手里有点闲钱,就会有人向他借钱。案主为人很热心,而且脸皮薄,碰到这种情况不好意思回绝,可是每次借出去的钱,都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当一种现象反复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时,就要考虑其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根源。所谓的“痛定思痛”、深入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等,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一点用也没有。事到临头时,又会稀里糊涂地犯同样的错。 我们在其个人经历中没有找到原因,指针代表将问题“导航”到了她的父系家族之中,现场排列呈现出的真相是:他的爷爷曾经骗过别人的钱!在家族系统动力的作用下,他之所以反反复复地经历钱财被骗与借出钱又收不回,其实都是在替爷爷“还债”。
但他对此一无所知,家里从来没人说起过这件事。十多天后,他专程回了一趟老家,爷爷已经过世,奶奶还健在。他问奶奶:爷爷生前是否然骗过别人的钱?奶奶闻听大惊失色,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告诉他确有其事,不过事情发生在爷爷奶奶刚结婚后不久。这件事后来再也无人提及,他的父母及叔姨等都不知此事。 我们亲眼看到的未必是真相,我们头脑里对自己清晰的认知也未必是真相,只有将让人放进一个更加深刻的系统场域之中,让潜意识通过现象表达出来,我们才可能看到事物背后那些隐藏着的动力。 在这个案例中,案主描述她在感情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每次遇到心仪的男士,对方对她也很上心,可是谈着谈着,她内心就会有种强烈想逃离的感觉,于是会慢慢疏远对方,直至两人分手。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期间数段感情都无疾而终,她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剩女”了。 当她把自己的代表、爸爸妈妈的代表、男友的代表都排列出来后,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她的代表紧紧地挽着爸爸代表的胳膊,根本看不到男友的代表。这是一种经典的排列现象,代表女孩长大成人后,在潜意识里把爸爸当做自己的“情人”,在心灵空间里根本没有给男友留出位置。 在这种原生家庭的系统动力作用下,她是无法接纳任何一个男士并与之结婚的。与男友过度或持续的亲密,会引发她内在的负罪感,但她的意识是对此一无所知的。她认为自己很正常,思想也很成熟。她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对父亲的依恋与不舍,因为这一切都发生意识永远无法了知的潜意识层面。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接下来就是通过特殊的心理引导,让她“清醒”过来,脱离原生家庭的牵绊和错位的身份,以成人的自我人格,去面向未来的生活。几天后她给我发来信息,告诉我她发现自己的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变了,她对下一段恋情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在一次聚会过程中,有位朋友向我引荐了他的一位朋友。对方听说我所从事的系统整合疗愈,能有助于改善夫妻关系,便向我描述了他所面临的问题。他说自从和妻子结婚后,过得非常压抑与痛苦。妻子总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经常劈头盖脸把他骂上一顿,有时候说出的话非常难听。他说要不是因为孩子早就离婚了。 我简单询问了他几个问题,心里大概明白了几分,便让他下回带着妻子一起来找我。后来他安排了一个饭局,他妻子也参加了。吃饭过程中,话题一直围绕家族系统动力展开,我举了很多例子,也为在场的几个人做了简单的示范。 展示的效果让她很好奇,便主动让我也帮她排列一下。结果呢?当场她就泪奔了!原来她父母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在她小时候,父母也是三天两头吵架,父亲经常不着家,忙生意之外就是花天酒地。母亲对父亲很愤怒,经常向她抱怨父亲如何不好。
在家庭系统动力的作用下,她感同身受地接收了母亲对父亲的愤怒。长大结婚后,她把对父亲的愤怒,转移到了丈夫的身上。本来是妈妈的愤怒,被转到了女儿身上,接着女儿又将愤怒指向了自己的丈夫,这被称之为家庭系统动力中的“双重转移”。 不过这一切都发生在潜意识层面,她是意识不到的。可是排列现场将真相呈现出来时,她瞬间就明白了问题所在,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所以会情绪失控、泪流满面。因为夫妻俩都在现场,我就为他们做了相应的引导。根据事后反馈,妻子的情绪与两人的关系已经大为改观。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或许能让你大致明白 “家族(庭)系统动力”对家庭成员会产生哪些影响,不过文中依然没有对“家族(庭)系统动力”给出明确的定义。因为这会涉及更多的定义与更加复杂的理论,绝非一篇文章能讲清楚,我将在后续的文章及课堂上做更进一步的解读。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让大家重视“家族(庭)系统动力”对我们生命、生活与命运的影响力,不过这样的写法可能有误导之嫌。一方面原因是,“家族(庭)系统动力”对我们人生的影响面十分宽泛,上述几个例子只展示了其中很少的几个方面,挂一而漏万,读者千万不要以为“家族(庭)系统动力”就这么点内容。 另一方面是,“家族(庭)系统动力”对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影响,是非常复杂与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又相互影响,命运彼此交织。在上述的案例描述中,你是看不到这点的,只有当你亲临现场或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到“家族(庭)系统动力”带给你心灵上的震撼。 “家族(庭)系统动力”所揭示的真相,对于你理解佛家所讲的因果业力非常有帮助,但是我们的工作只在心理学层面展开,关注点不是业力,而是系统动力。尽管业力可以说明一切,但正因为如此,或许对于个体的身心疗愈反而效果不佳。因为一个可以解释所有现象的名词,往往会变成逃避或为自己开脱的借口。相反,“家族(庭)系统动力”能让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真正的问题,而问题的真相一旦被呈现,也就更容易被解决了。 最后想强调的是:导致我们身心问题的根源,往往不是单因单果,而是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家族(庭)系统动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可能还有更多的原因。例如个人经历中的创伤,对我们的身心影响也很大,想要找到这方面的根源,则需要通过精神分析、催眠都手段来实现。而这些,都包含在“系统整合疗愈”的框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