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花鸟画别具一格,深深打上了岭南文化的烙印

在当代中国画坛,叶泉是一位艺术根基深扎于岭南大地而又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他生于广州、长于广州,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沈仲强、黎葛文,曾赴法国学习艺术四年。他的花鸟画以工写意,具有艺术和文化双重构成的特点,立足于本土、融会中西而勇于创新。

叶泉的花鸟画从风格上说,是独具一格;从技巧上说,是兼收并蓄;从意境上说,是别开生面;从审美上说,是时代品格。其作品已深深打上了岭南文化的符号与烙印。


叶泉:澳门人,1943年出生于广东,师从关山月,黎雄才。

1980年至1984年于法国深造。1999年被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评为99年度全球杰出人士,卓越艺术画家。现任澳门教育文化艺术协会常务理事。

获澳门中国画大赛冠军、中国美协主办澳门回归中国画大赛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中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百年中国画展入选者。

中国出版之澳门大辞典被载为澳门当代名人。中国邮电部发行叶泉画集带资邮柬一万册。先后于世界各地出版发行大型作品集壹拾余册。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

1980年,叶泉独自前往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行了艺术深造。他游历在欧洲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并悉心观摩和研究历代艺术大师的杰作,如饥似渴地汲取其中的艺术养分,这为后来叶泉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被国际评誉为“当代花王”的叶泉,在多年的留法深造中,将中西方艺术融会贯通,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1999年,叶泉被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协会评为“99年度全球杰出人士”。其作品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加拿大等中国画展览,并被海内外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影响力遍布全球。

叶泉在中西艺术的比较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碰撞中吸收养分,让他的花鸟沾染了些许“西洋味”,创造了具有时代气息、民族气派和强烈个性的画风。

叶泉善于把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西方油画、水彩画表现手法巧妙结合为一体,把山水画技法融进花鸟画,形成了色与墨、线与面、工与意、虚与实强烈的空间效果。

其重彩画色彩斑斓,灵动剔透;水墨画则如行云流水,气象万千,堪称“中西绘画艺术结合之典范”。

叶泉的花鸟画涉及的题材极广,不止精于菊花,还善绘牡丹、荷花及南国花木,尤善草虫、鱼类等。

叶泉尤其喜欢描绘秋天,菊花是他最钟爱的题材,也是他花功夫最多的题材,他将经历感受过的某种生活和境界融于画中,因此,他的画作有一种特别的熟悉感和亲近感。

沈仲强善画山水、花卉,尤以画菊花驰名艺坛,并享有“沈菊花”的美誉。叶泉继承了沈仲强汇百花之衣钵,以工笔的精细双勾绘花,逐层为花瓣晕染设色,比其师的清逸更添瑰丽之感。

以“西形表中韵”,以丰富的见识及真切细微的描绘使得笔下的秋菊炫丽不俗,为岭南花鸟别树一帜。

叶泉以工而有意的画风、艳而不俗的色彩、高洁自许的格调、热烈奔放的情感,高扬了“岭南画派”的大旗,为当代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途。

叶泉一直坚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以中国绘画为主,吸收西画为辅,以中国画笔墨为体,以西方绘画形色为用的基础上,开启了他的花鸟画在创造性的转换中追求现代品格之路。

叶泉除了在纸上绘画之外,还喜在瓷板上进行绘画。叶泉创作的瓷板画,工而不板、艳而不俗、细而不腻,体现了叶泉深厚的绘画功底。

谈及瓷板绘画,叶泉说:“在陶瓷上绘画,有很多不确定性。陶瓷经过大火烧制后,有些效果没办法显现出来;而有些颜色经过烧制后则非常令人惊艳。里面有很多变化,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必须要经过火的冶炼之后才能看到效果,这就是陶瓷作画的魅力所在。”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