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术篇(特别篇)——南阳到淮南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袁术重大事件之七——挥师兖州
上篇讲到孙坚阴沟翻船死于非命,袁术南下荆州的战略遭受重大挫折。按照常理,如果没有意外状况,袁术就应该再派其他人进攻刘表,而且应该加大力度以复仇。但众所周知,袁术在孙坚死后就放弃了进攻荆州,改为向兖州用兵。这是怎么回事?
刘表据守襄阳,以汉水为天险据守,袁术一时难以攻下。这只是次要原因,毕竟这时候袁术的账面实力仍然是诸侯中最强,没有之一。主要原因不在袁术与刘表这边,而在兖州。

初平三年(192),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事件。孙坚在四月份死在襄阳城外,当月董卓也被刺杀。六月,吕布出逃,首先便投奔到南阳的袁术这里。没待多久吕布觉得袁术看自己的眼神有异样,敏感的吕布便转投河内张杨去了。李傕为首的凉州将领进入长安,把持朝政。
另一边,在东光之战被公孙瓒杀得大败的青州黄巾军卷土重来,冲入兖州境内,兖州刺史刘岱在征讨黄巾军时阵亡。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有军事经验,而且与袁绍关系非常好等因素,因此被当地官员推举为兖州牧。注意曹操是被推举上台的,长安朝廷也派出了刺史金尚去赴任,这就引发了矛盾。
好了,朝廷任命的刺史跟当地推举的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必然引发争斗。在袁术眼中,兖州就成了一块肥肉。曹操?袁绍的小弟罢了,能掀起什么风浪?带着这样的想法,袁术打着支持朝廷、支持金尚的旗号向兖州进军。
《三国志·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袁术虽然进攻兖州,但他的眼里对手是袁绍,曹操只是一个小目标;第二,袁术跟曹操打了不止一场。
上面的史料比较简略,综合各种史料,大概是这样的:金尚在袁术出兵撑腰下由豫州进入兖州,与此同时公孙瓒派出田楷、刘备从青州、陶谦从徐州,向袁绍进攻。这里仍然提到袁绍而非曹操,因为这是一次袁术、公孙瓒、陶谦联盟向袁绍发动的围攻,只是主战场在兖州,曹操只是袁绍的小弟,没有被几大诸侯放在眼里。
不过袁术及其盟友都失败了,曹操不仅吞掉了三十万青州黄巾,转头把金尚打得狼狈逃回袁术这边。至于公孙瓒跟陶谦,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袁绍而非曹操,发现开局不利也就不再轻举妄动。而且,根据史料的蛛丝马迹,袁绍对刚起步的曹操有过大力援助甚至直接参战。既然史书清楚写着袁术联盟真正目标是围攻袁绍,那么袁绍无法作壁上观,他一定会参战。但因为这种早期诸侯乱战史料不易留存,而且袁绍作为曹操后来的劲敌,帮助曹操的事情史书不会大肆渲染。
总之,针对曹操(袁绍)的第一次围剿没有成功,但袁术实力也没有实质性损失。

袁术重大事件之八——破釜沉舟玩砸,匡亭惨败
讲两句题外话。袁术结交公孙瓒好理解,远交近攻牵制袁绍,而且两人行事风格也有相似之处,都好游侠之风,都出身名门,却喜欢跟社会底层打成一片。袁术招纳了大批黄巾军余党,联结黑山军、南匈奴为外援;公孙瓒则跟贩夫走卒算命师结拜兄弟。
但看上去一本正经的陶谦怎么会跟袁术走到一起呢?
《后汉书·朱儁列传》载:自起兵已来,于兹三年,州郡转相顾望,未有奋击之功,而互争私变,更相疑惑。谦等并共谘诹,议消国难。
这是陶谦给朱儁的信部分内容。当时李傕郭汜把控朝廷为非作歹,汉末名将朱儁领兵驻扎在中牟,陶谦希望以朱儁为首,再组织一次联军进攻长安以挽救朝廷。陶谦认为关东联军起兵已经过去三年,各州郡互相观望,不仅毫无战功,还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这些话显然直指袁绍,作为联军盟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袁术派孙坚与董卓连战连胜,给陶谦的印象远比袁绍要好。

在陶谦篇笔者介绍过,陶谦个性极为刚烈、倔强,行事相当极端,完全不是演义中的形象,所以当袁术与袁绍发生冲突,陶谦选择支持袁术,因为对袁绍分裂联军攫取权力的行径非常厌恶。既然曹操是袁绍一派,陶谦自然也把曹操视为敌人。
回到正题。初平四年(193)春,两大阵营再次交手。袁术找来黑山军以及南匈奴于夫罗部南下,自己则北上进入陈留郡,屯兵于封丘,并派部将刘详分兵于匡亭。
匡亭之战,作为曹操正式在兖州站稳脚跟的一战,过程却没有什么悬念,变成了一边倒地追击,曹操追着袁术跑了足足六百里才撤军。这场战役直接奠定袁术军事饭桶的印象。
袁术与黑山军、南匈奴会师后,刘详的先头部队与曹操开战。刘详不敌曹操,袁术亲自领兵去救,被曹操杀得大败。袁术退守封丘,曹操领兵包围,袁术弃城先退到襄邑,再退到太寿,被曹操掘开水渠灌城。以上还是在兖州,接下来袁术逃到豫州梁国的宁陵,然后逃入九江,寿春就在九江郡。实在太远了,曹操只得撤军。

刘表
很多人好奇,袁术为什么放弃南阳根据地,却跑到完全相反的扬州去了。其实史书上是有明确答案的。
《三国志·武帝纪》载: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贼及于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
根据上述记载,袁术在匡亭之战的惨败完全是自食其果。原来当袁绍、曹操在北面作战时,他们的盟友刘表在南面也行动了,切断了袁术的粮道。袁术作为进攻方补给线自然更长,一旦军粮供应不上就等于釜底抽薪。
这时袁术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撤军赶走刘表,第二继续猛攻曹操。假设袁术这时稳妥地撤军,在黑山军、南匈奴、公孙瓒、陶谦的环伺下,曹操不敢追击袁术,因为袁术是只是撤军而不是逃跑,完全有能力反击。
但袁术选择了继续进攻曹操。他打算赶在军粮用完之前彻底打垮曹操,完全占据兖州,这样就与公孙瓒、陶谦连成一片,进而对袁绍形成合围。至于南阳,本来就是荆州的,割块肉给刘表也能接受,以后再打回来就是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袁术竹篮打水一场空,粮道被断仍然不撤退,在匡亭败给曹操。至于为何败得那么惨连逃六百里,笔者认为与粮道被断也有关系,部队没有退路,一旦失败会放大内心恐惧,破釜沉舟可不是谁都能玩的,袁术不是项羽。
所幸扬州九江郡也是袁术地盘,南阳回不去,只能退而求其次前往寿春。本期主要介绍袁术争夺兖州失利的过程,以及袁术放弃南阳转向淮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