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期;第三阶段为自立门户割据一方的时期。作为正史上记载相对较为详细的人物,吕布第二、第三的主要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不管是为董卓鞍前马后,还是后来与曹操、刘备等豪杰逐鹿中原,只要有吕布参与的事件,几乎都算汉末三国热点事件。

从长安被李傕郭汜攻破,吕布出逃关东开始直至袭取兖州,这中间的吕布发生过什么,如何从长安辗转至兖州,又如何从狼狈逃窜的状态东山再起,这段历史相比较稍显冷门。本期笔者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历史上吕布的这段经历。

初平三年(192)六月,李傕郭汜攻入长安,王允身死,吕布带着数百骑将士向东南出武关,投奔南阳袁术。

《后汉书·吕布列传》载:布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

吕布投奔袁术倒没有太特殊的理由,从地理位置上,南阳距离长安很近,是吕布出长安后第一个能遇到的关东诸侯。根据上述史料记载,吕布对刺杀董卓一事相当自豪,逃命都不忘把董卓首级带着,拴在马鞍上走到哪带到哪。这反映出吕布一个非常朴实的价值观:自己刺杀国贼有功,首级就是证据,是向关东诸侯邀功的资本。

因为吕布久居长安,根本不清楚关东局势,早就不是那个振臂一呼各大诸侯就能齐聚一堂讨伐董卓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勾心斗角、互相攻伐的混战,几乎没人还真心存有匡扶汉室的理想。不过袁术对吕布的到来仍然表示欢迎,好吃好喝地供着,然而这种情况没能持续多久。

《后汉书·吕布列传》载: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钞掠。术患之。布不安,复去从张杨于河内。

吕布把刺杀董卓的功劳看得太重,而且由于董卓曾经处死了袁术的亲哥袁基以及叔叔袁隗等家族共二十余人,所以吕布更是以袁氏恩人自居,日渐骄横,甚至放纵手下在袁术地盘上抢劫。袁术当然不能容忍,对吕布的态度变得冷淡。吕布发觉异常,于是离开袁术改投河内的张杨去了。

袁术对待吕布的态度,史料记载还有另外的版本。

《三国志·吕布传》载: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重点在于“拒而不受”。根据这种记载,吕布投奔袁术之时就表现得居功自傲,毫不谦虚地要求袁术重用自己。结果面试阶段吕布就成功惹毛老板袁术,被拒绝录用,只能另寻高就。

《后汉书》与《三国志》的记载并不一致,究竟哪种为真呢?

笔者认为,虽然吕布出名的反复无常目光短浅,但至少还是个正常人。假设吕布真的被袁术收留并待为上宾,这种情况乍看上去很符合逻辑。因为袁术手下最得力干将孙坚此前死在刘表手上,导致南下荆州的战略受阻。如能得到吕布,将大大提升袁术阵营的战斗力。

但是,《后汉书》又称吕布纵容手下抢劫。这就很费解,吕布手中只有几百人,袁术既然待吕布为上宾,当然不会让这区区几百人饿肚子。只要神经正常,不论吕布本人还是手下,都不会做这种自取灭亡的事情。而且跟随吕布出逃的大部分是嫡系将士,包括张辽、高顺在内,这些精兵悍将跟董卓那些野蛮成性的凉州军并不是一路人。

所以,笔者倾向于袁术根本就没接纳过吕布,虽然错过一大战力颇为可惜,但没人愿意整天担惊受怕,保不准哪天背后挨上一刀。至于吕布纵容部下劫掠的说法,很可能是袁术或者后世为了给拒绝吕布寻找的借口。

无论如何,吕布是没法在袁术这里安身的,还要寻找栖身之处。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初投张杨

吕布的下一站,便是河内郡的张杨。张杨之前笔者专门开篇介绍过,出身并州云中,是吕布的铁哥们。什么叫患难见真情,张杨对待吕布完美地阐释了这句话。

不论袁术因为吕布过分自大还是反复无常而没有留用,哪种理由都很合情理。按理说作为同时期发迹于并州的武将,甚至都在丁原手下共事,作为刺杀丁原的凶手,吕布如果被张杨拒绝也完全合情合理。

吊诡之处就在于此。张杨不仅收留吕布,甚至最后还为吕布搭上了性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先说吕布第一次投奔张杨。没错还有第二次,后面再讲。

《后汉书·吕布列传》载:时李傕等购募求布急,杨下诸将皆欲图之。布惧,谓杨曰:“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不如生卖布,可大得傕等爵宠。”杨以为然。

这段话很好理解,讲的是李傕掌权后悬赏捉拿吕布,河内郡地处司隶紧邻关中,所以受朝廷影响较多。关键在于,“杨下诸将皆欲图之”这句信息量很大。是张杨的部将们纷纷打算捉拿吕布请赏,而不是张杨本人。结合后面吕布对张扬说的话,其实张杨是力保吕布的。但无奈张杨部下们蠢蠢欲动,表现得太明显,吕布为保命只好再次寻找下家。

后来张杨的死,正是因为要救援吕布,结果被准备投降曹操的部将刺杀。所以这里张杨手下诸将敢于不顾主公意图,对图谋吕布的想法不加掩饰,与张杨最后死于失控部将之手遥相吻合,命运的伏笔早已埋下。

既然张杨难以管控部将,吕布只得另谋高就。张杨毕竟力量较弱,吕布需要找个不惧李傕把控的朝廷悬赏令的大诸侯,谁最强呢?当然是袁绍。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一——再投袁绍,大破张燕

初平四年(193)春,袁绍刚与公孙瓒罢兵休战,魏郡却突遭兵变,守军叛变联合黑山军占据了邺城。袁绍很快夺回邺城,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于是与黑山军展开多番大战,自六月起连续击败于毒、青牛角、黄龙、李大目、于氐根等黑山军头目,斩首数万。

不过,黑山军最大的首领是张燕,盘踞在冀、幽、并三州交界处,被汉灵帝封为平难中郎将,甚至拥有推举孝廉的权力,可见张燕的实力非常强。在袁绍击败多支黑山军后,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张燕身上。而吕布恰好此时来投奔,得以跟随袁绍前往常山征讨张燕。

据史料记载,张燕面对袁绍进攻毫不示弱,率领万余精锐步兵,数千骑兵迎战。面对如此劲敌,吕布则到了展示实力的时刻。

《后汉书·吕布列传》载: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请朋友们仔细阅读上面的史料,笔者就不逐句翻译了。您是否感觉到飞将吕布骑着赤兔马风驰电掣,在敌军阵中予取予求如入无人之境的霸气?好一个驰城飞堑,四个字就把赤兔马飞跃堑壕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吕布带着精锐部下一天杀进敌营三四次,而且连续十几天,尽管对手张燕算不上三国头面人物,但两军对阵能杀成这样,足以证明飞将吕布绝非浪得虚名。

吕布破张燕毫无疑问居首功,理应受到重用。然而吕布毕竟是个没城府又不懂谦虚的人,仍然没有从诛杀国贼董卓有功的光环中走出来,于是向袁绍索要更多的兵权。吕布才刚投奔袁绍不久,竟然如此不知进退,袁绍当然不会同意。加上吕布手下将士也受主将影响,纷纷骄横跋扈起来。最近有个流行词叫做“豪横”,史书记载比这还厉害,叫做“暴横”。估计不仅劫掠百姓,连欺压友军的事也没少干。

吕布前科劣迹斑斑,前来投奔不久又纵容士兵,袁绍实在无法容忍,就起了杀心。可能吕布辗转流浪之下,锻炼出非凡的安全意识,不知怎的察觉袁绍有异样,于是主动请求回洛阳。

为什么是回,而不是去洛阳呢?史书原文为“求还洛阳”,一者吕布在董卓西撤长安时,曾经镇守过一段时间洛阳为董卓断后;二者洛阳属于司隶,尚在把控朝廷的李傕影响范围内,随着吕布辗转张杨、袁绍处,李傕也接受了现实,撤销对吕布的通缉令,而且封吕布为颍川太守。所以此时吕布回洛阳是安全的,当然这也只是吕布的借口,至于他下一站要去哪,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袁绍表面同意吕布离开,而且上表吕布为司隶校尉,并且派了许多卫士护送吕布上任。当然,这些卫士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暗中干掉吕布。

吕布作为老刺客,对别人要刺杀自己的意图异常敏感。当天夜里休息,吕布命人在自己营帐中弹琴,自己却借着琴声掩护偷偷跑出营帐。深夜里袁绍士兵前来行刺,对着床铺一顿乱砍。想来这些人也对刺杀吕布很紧张,砍完都没有掀开被子看看就飞快逃跑了。

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载: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牀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

第二天袁绍得知吕布没死,吓得紧闭城门。吕布这边也不敢停留,赶紧跑路。当然,袁绍关闭城门的同时也派出部队追杀,结果却是“募遣追之,皆莫敢逼,遂归张杨。”吕布再次投奔了好兄弟张杨。

不过吕布没有径直逃到河内郡,由于需要躲避袁绍部队追杀,吕布跌跌撞撞进入陈留郡境内。这一节外生枝,引发了汉末诸侯形势的一次地震。

《三国志·张邈传》载: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

《后汉书·吕布列传》载:道经陈留,太守张邈遣使迎之,相待甚厚,临别把臂言誓。

两部史书记载略有不同,但大概一致,吕布经过陈留时受到太守张邈的热烈欢迎,两人甚至发誓结盟。张邈作为汉末诸侯之一,笔者已经开篇介绍过,此人与袁绍势不两立。刚从袁绍处虎口脱险的吕布与张邈结盟,针对的自然是袁绍,所以袁绍才会“大恨”。

张邈与曹操关系极好,而且曹操几次在袁绍处力保张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张邈与曹操的关系也没有保持到最后,选择结盟吕布,表面上针对袁绍,其实瞄准的却是曹操。说到这里,终于引出开篇笔者提到的吕布如何从长安辗转至兖州,又如何从狼狈逃窜的状态东山再起,这个问题到这有了答案。

吕布有张杨的河内郡为大后方,陈留的张邈为盟友,后来加上陈宫暗中运作,实力飞速膨胀,从颠沛流离的丧家犬摇身变为兖州的救世主。于是乎,虽然与曹操无冤无仇,但吕布的虎狼之师已经对毫不知情的曹操露出了獠牙,只待猎物露出破绽,便准备一击毙命。

本期为您介绍并分析了吕布出逃关东以来的经历,有虎落平阳的落魄,也有疆场破敌的威风,有不离不弃的兄弟,也有背后插刀的阴谋。经历过这些起起伏伏,吕布的人生即将迎来真正的巅峰对决——兖州争夺战。

历史上的吕布在兖州、徐州又有怎样的经历,与曹操、刘备之间又有哪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吕布: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处

    每每谈及三国,你最先想起来的人是谁?是三位枭雄曹操.刘备.孙权,还是三位智者诸葛亮.周瑜.郭嘉,还是几位勇冠天下的名将,如吕布,字奉先. 人中吕布,当世鸠虎 吕布也是个寒门出身,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武勇 ...

  • 吕布为何最终没成事

    在三国里,谁第一谋士,谁第一皇帝,每个人的意见大概都有不同.但对于第一勇将几乎没有人有异议,就是吕布吕奉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英战吕布可谓深入人心,但抛开三国演义不谈.就真实的三国而言,吕布最终为 ...

  • 董卓要废帝,别人不吱声,他为啥敢叫板?不是因为有吕布

    看三国,说三国,三国里面秘密多. <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说想换皇帝,百官听了都不敢出声,唯独丁原出来,直接反对. 小说里,说丁原是荆州刺史,董卓之所以当时未翻脸,是因为丁原后面站着吕布,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杨(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张杨重大事件之五--结好曹操 在上一篇中,笔者讲到张杨被董卓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作为董卓与袁绍两大势力中间的缓冲地带. 初平三年(192)四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杨(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到张杨,属于三国群雄里配角中的配角,很少会有人深入了解他.大多数人知道张杨,基本都是因为与吕布关系要好,因为这层因素才顺带着知道有这么个人.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