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杨(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张杨重大事件之五——结好曹操

在上一篇中,笔者讲到张杨被董卓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作为董卓与袁绍两大势力中间的缓冲地带。

初平三年(192)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李傕、郭汜旋即杀回长安掌控朝廷。

虽然长安朝廷实际掌控的地盘仅剩关中周边地区,但名义上各路诸侯还要尊奉汉献帝。由于董卓、王允先后死去,朝廷内部风云变幻,很多诸侯都往朝廷派使者。一来表达对汉献帝的忠诚,运气好也许能得到加官进爵;二来探听朝廷情况,看看李傕、郭汜对自己的态度。

这事跟张扬有什么关系?别急,马上就讲到。

张杨手下有个大名鼎鼎的谋士董昭。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董昭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不过早前他曾经是袁绍部下。因为某些事情打算脱离袁绍去长安找汉献帝,前文说过,张杨的地盘就在袁绍与关中的必经之路上,所以董昭被张杨半路截胡,硬是被张杨留下担任骑都尉。

就在这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交战中阵亡,兖州当地推举曹操接手。这个事当然不能仅靠众人推举就成,还得皇帝正式任命,于是曹操便派使者前往长安。

结果曹操的使者途经河内,又被张杨给扣留了。因为曹操是袁绍的小弟,而张杨曾经背叛过袁绍,所以张杨认为曹操也是敌人,不准使者通过。

董昭就劝张杨:“将军啊,这袁绍、曹操虽然现在是一家,但我看他们两个不可能长久联合下去。曹操虽然现在弱小,却称得上天下间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与之结交。更何况现在有这种机会,我们不仅应该放行,您自己还应该上表推荐曹操,帮他说几句好话。如果事情能成,曹操也会记得将军您的恩德。”

张杨一琢磨,的确是这个道理,于是采纳董昭建议,自己也写了一封表荐曹操的书信,让使者一并带去长安。

《三国志·董昭传》载: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

这段史料主要是写董昭的表现,对其身在张营心在曹的表现就先不讨论了,以后讲董昭再展开。从张杨的角度,董昭的建议还是正确的,毕竟多个朋友要比多个敌人好很多。只可惜后来张杨既没能保持住与曹操的友好关系,也没有改善跟袁绍的敌对关系,被两大势力包夹起来沦为鱼肉。而这一切,都要从“那个男人”说起。

董昭

张杨重大事件之六——两纳吕布

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后,王允被杀,吕布则出逃关东。吕布最先投奔的是袁术,由于吕布总是以袁家恩人的身份自居,惹得袁术很不高兴,吕布觉察到后便逃了出来,投奔到张杨这里。

《后汉书·吕布传》: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钞掠。术患之。布不安,复去从张杨于河内。

吕布跟张杨都是并州人,曾经共事多年,所以也算老朋友。不过李傕已经以朝廷名义宣布吕布是通缉犯,悬重赏捉拿。像袁术这种大佬当然嗤之以鼻,但张杨这种小诸侯,尤其地盘又紧挨着李傕,所以张杨部将们蠢蠢欲动,要弄死吕布。至于张杨本人,也犹豫着要不要下手。

史书记载张杨性格温和,对手下约束向来不严,这种人多半心里也藏不住事。而吕布对这方面又非常敏感,很快察觉异常。吕布赶紧对张杨说:“我跟您是老交情,咱们有话就直说了。现在您要是杀了我,把脑袋送给李傕,顶多能得到点钱财。不如把我活着押到长安,让李傕自己处置,这样您得到的奖赏会更多。”

吕布这招叫以进为退,连自己的生死问题都帮着张杨考虑,看你张杨还能好意思杀我?

张杨听了吕布的一番话,什么反应呢?

《后汉书·吕布传》:杨以为然。

什么,张杨同意把吕布送给李傕?那吕布必定十死无生想都不用想,吕布的人生不可能还有下文。所以《后汉书》的记载肯定不准确。

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载: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布为颍川太守。

看来张杨自从采纳董昭之策后,脑筋灵活了许多,对李傕、郭汜阳奉阴违,表面同意押解吕布到长安,实际上拖拖拉拉就不行动。拖了一段时间,李傕他们也接受了现实,选择跟吕布和解,不仅撤销通缉令,还封其为颍川太守。

读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心里一惊:颍川啊,三国人才聚集地,怎么吕布还做过颍川太守?

当然没有,颍川在曹操手里,他怎么会让吕布赴任呢。汉末时期由于诸侯掌控地盘,朝廷封的官员很多都不能真正赴任,变成虚职。虚职能否转为实职,就看拳头硬不硬。

虽然李傕撤销了通缉令,可吕布哪里是肯过安稳日子的人,张杨这座庙太小,容不下吕布这尊大神。于是吕布又去投奔袁绍,寻求发展。

兴平元年(194),袁绍也无法忍受吕布的恩人做派、骄傲自大,准备干掉吕布。吕布惊险脱逃,感觉还是张杨对自己好,于是辗转又去投奔张杨。这期间吕布还途经陈留跟张邈进行了会谈。

本小节主要讲了历史上张杨两次收留吕布的经过,能够看出张杨对吕布是真的很好。而吕布即使在袁术、袁绍面前很自傲,在张杨面前却并未这样,也能说明这两人确实交情很深厚,想必早在并州共事时这种友谊已经结下。

曹操

笔者在上一节末尾提到,正因为吕布的关系,张杨跟袁绍、曹操的关系都更加恶化起来。

因为根据后续历史事件,吕布在第二次投奔张杨之前,在陈留与张邈的会谈很可能结下秘密盟约。所以当曹操攻徐州时,吕布在张邈、陈宫支持下迅速席卷兖州。说句题外话,别忘了吕布可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颍川太守,以太守身份被本地势力推举为州牧这种事曹操刚示范过,吕布不过是复制粘贴。

可曹操当时还是袁绍小弟,而吕布进兖州之前在河内被张杨好吃好喝供着,而且细思极恐的是,吕布不可能单枪匹马就进兖州,可他辗转袁术、袁绍、两投张杨,总在逃命,一路跟随的还能有几个兵?所以吕布进兖州之初,必然有张杨调拨的人马。

这样一来阵营划分就非常明显,等于董昭劝张杨结好曹操的努力全部白费,而且还进一步得罪了袁绍。再加上拒绝配合李傕、郭汜押送吕布,等于张杨帮助吕布的同时把周边各大势力得罪个精光,实在称得起为朋友两肋插刀。

最后的结局证明,张杨为吕布两肋插刀,这还真不只是形容而已。

吕布

张杨重大事件之七——护送献帝东归,多有功劳

在李傕篇系列文章中,笔者详细介绍了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以及其他董卓集团主要将领的所作所为。并且预告了将在张杨篇中介绍继李傕之后把持汉献帝的杨奉等人,接下来将为您讲述这段历史。

以汉献帝东迁洛阳为标志,凉州系军阀把持朝政的时代终于结束。从兴平二年(195)七月到建安元年(196)年七月,从长安到洛阳这并不算遥远的距离,汉献帝走了足足一年。

杨奉最初是白波起义军将领,后来被朝廷招安,成为李傕部将。当李傕、郭汜在长安城外大打出手后,杨奉起兵背叛李傕自立门户。当各方僵持不下时,张济前来调停。同时汉献帝坚决要求东归洛阳,李傕在实力受损,已无法掌控局面的情况下被迫同意放汉献帝东归。

这时围在汉献帝周边的军阀有杨奉、董承、杨定、郭汜、张济这些山头。在各方勾心斗角之下,郭汜、张济又跟李傕重归于好,掉过头来追击护送汉献帝的杨奉等人。结果途经华阴县,杨定又打起当地军阀段煨的主意,引来李傕追兵,杨定被彻底击溃,本人不见踪影。于是,支持献帝东归的这一派只剩下杨奉与董承两人。

这时杨奉想起从前的白波军战友,于是派人到河东郡找白波军来帮忙。白波军首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带着数千士卒赶到,击退了李傕、郭汜的追兵。

这一阶段的对阵双方就变成李傕为首的凉州军与杨奉为首的白波军,双方打打停停,使得汉献帝的东归之路异常艰难。直到兴平二年(195)十二月,汉献帝终于渡过黄河来到河东郡,才算把李傕等人彻底甩开。

张杨得知汉献帝渡过黄河,连忙带兵进入河东郡治所安邑,提前做好迎接的准备。

《后汉书·董卓列传》载:百官饥饿,河内太守张杨使数千人负米贡饷。帝乃御牛车,因都安邑。…张杨为安国将军,皆假节、开府。

汉献帝一行人渡过黄河后最开始在李乐的营地休息,李乐前不久还是白波起义军首领,当然不可能有太好的条件,所以皇帝跟百官个个忍饥挨饿,缺衣少穿。

张杨从河内过来时让每个士兵都背着粮食,这才让汉献帝一行吃上久违的饱饭。而张杨得到的赏赐极为丰厚,得到了假节、开府的权力。按照常规制度,只有三公才能开府,张杨的这个权力是非常重的。当然,这时候的汉朝制度已经被严重践踏,诸如杨奉、韩暹、李乐、胡才这些人也都封侯拜将,就不详细列举职位了。这些前不久还是起义军首领的人,摇身一变都成为护驾功臣,堂堂四百年大汉帝国威严扫地至此,令人唏嘘。

《三国志·张杨传》载:杨欲迎天子还洛,诸将不听,杨还野王。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杨以粮迎道路,遂至洛阳。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遂还野王。即拜为大司马。

在这段史书记载中,先后出现两次“还野王”。野王是张杨在大本营河内郡的驻军地,张杨两次到河东郡拜见献帝,为其提供粮草,却并未借机留下,可见张杨确实拥护汉室,是真心想帮助汉献帝的忠臣。要知道当时天下诸侯并起,都忙着争夺地盘,到处土地荒芜粮食紧缺,张杨的雪中送炭与其他人只想挟持献帝谋取权利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张杨无意参与权力争斗,其他人可都在虎视眈眈。所以当张杨撤军回到自己地盘后,其他诸将矛盾逐渐激化。这时围在汉献帝身边的基本都是原白波军一派,除了董承。

杨奉

董承这个《三国演义》里一心匡扶汉室的大忠臣,与历史上他的真实形象可谓大相径庭。正是因为董承,才引出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进而再次改变朝廷权力格局。而杨奉、韩暹包括本文的主人公张杨在内,都将因此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本想在本文结束张杨篇,但后来写到杨奉、韩暹、董承三人的结局时没刹住闸,又写了很多文字,索性就将这些内容再整理成一篇文章吧。

本期主要为您讲述了张杨与曹操、吕布之间的关系,以及张杨在汉献帝东迁过程中的表现,下一期,将为您讲述汉献帝被曹操迎到许昌前后,张杨、杨奉、韩暹、董承这四人的结局。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张杨:曾出任大司马,称雄河内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提及三国时期的并州人,你首先会想起谁?知名度较高的应有吕布.张辽.王允.郭淮.王昶chǎng等人,大概很少有人会提及张杨,字稚zhì叔. 张杨是并州云中郡人,他在并州以 ...

  • 吕布为何最终没成事

    在三国里,谁第一谋士,谁第一皇帝,每个人的意见大概都有不同.但对于第一勇将几乎没有人有异议,就是吕布吕奉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英战吕布可谓深入人心,但抛开三国演义不谈.就真实的三国而言,吕布最终为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杨(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到张杨,属于三国群雄里配角中的配角,很少会有人深入了解他.大多数人知道张杨,基本都是因为与吕布关系要好,因为这层因素才顺带着知道有这么个人.其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