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榴莲,更爱《红楼梦》

1

榴莲是种很奇特的水果。爱它的人,觉得它奇香,欲罢不能;讨厌它的人,觉得它奇臭,避之唯恐不及。

《红楼梦》,也是这样一本很奇特的书。

爱这本书的人,可以爱它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修行。就像台湾作家蒋勋说的那样,可以将《红楼梦》当成佛经来读。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

可是,如果不爱这本书,恐怕连一次都读不下去。整本《红楼梦》,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曹雪芹写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似乎没有什么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情节。用一句话概括,无非就是四大家族特别是贾家从繁华到幻灭的故事。故事中人,似乎都不干什么正经事。成日家,不是吟诗作赋吃螃蟹喝黄酒,就是看戏游园和丫头打打闹闹,一个字,“作”,两个字,“无聊”。

于是,就像对待榴莲一样,一部《红楼梦》,200多年来,爱它的人,如痴如醉;厌它的人,不理不睬。

2

我曾经很讨厌吃榴莲。

2004年,去新加坡旅游。闻着满大街随处可见的榴莲散发出的那种怪味,真是让人作呕,掩鼻而逃。导游说,东南亚人很爱吃榴莲。有时候,家里没钱,就把漂亮的纱丽卖了,换钱买榴莲吃。我不以为然,觉得这个导游好夸张,敢情榴莲还像毒品一样会让人上瘾么?

没想到,10年后,我也鬼使神差地爱上了榴莲。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朋友买了一个品相很好的榴莲。肉嘟嘟的榴莲肉躺在那里,晶莹剔透,甜香扑鼻。那一刻,我忽然有了尝一尝的冲动。就这样爱上了这个味道,从此,再也停不下来。“猫山王”、“金枕头”等榴莲中的极品,更是成了心头好。

这时,我才相信,那个新加坡导游说的话,是真的。

3

如果你告诉一个不爱《红楼梦》的人,这本书可以反复看,而且每看一次都不一样时,他会觉得你很不可思议,会将信将疑地说:“不会吧?”只有当他真的喜欢上这本书时,他才会真正相信。

我对《红楼梦》的喜爱,似乎可以从读幼儿园时说起。

六七岁时,常听父亲有事没事哼着徐玉兰、王文娟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金玉良缘》、《想当初》、《问紫鹃》等越剧《红楼梦》经典选段。听得多了,就对《红楼梦》的故事有了许多好奇。晚餐桌上,父母常常有一搭没一搭地告诉我宝玉、黛玉、宝钗之种种。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我似懂非懂,只觉得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的黛玉,多么可怜。

1987年,由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央视播出。当时正读小学一年级的我,跟着父母完整“追”完了全剧。这是我对《红楼梦》最初的完整认识。此后,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每年寒暑假,央视都会重播,我又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是绝对的“忠实粉丝”。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那首悲情的片头曲《枉凝眉》,那块大荒山、青埂峰、无稽涯上的顽石,以及欧阳奋强、陈晓旭、张莉、邓婕等演绎的宝玉、黛玉、宝钗、凤姐,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心中。

4

初中时,开始读《红楼梦》。

我从家中的书柜里,翻出了父亲看过的《红楼梦》。我清晰地记得,淡青色的没有任何花纹装饰的封面上,只有清清爽爽、不张扬、不显眼的“红楼梦”三个字。微微有些发潮的书页,密密麻麻繁体竖版排列的文字,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地读了下去。

第一次阅读,并未完整通读。我专门挑和宝黛有关的情节读。记得读到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时,我就不忍心再读下去了。悲凉之气,遍布华林。

1997年7月,高一暑假,我买来了岳麓书社出版的《红楼梦》,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了120回《红楼梦》。这次阅读,我投入了全部感情,完全沉浸其中。读完后,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读后感。大意是说随着贾府的没落衰败,心情似乎也沉到了海底,不由自主地伤感、失落。

大学里,开始读和《红楼梦》有关的评论。胡适、王国维、俞平伯、周汝昌、张爱玲等一流学者、作家,都对《红楼梦》有精深的研究和精彩的点评。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简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在国际上的热度,也堪与莎学(莎士比亚学)比肩。“红学”之博大精深,让人叹为观止。

5

工作后,依然一如既往地喜欢《红楼梦》。

2005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热播“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同步推出他的系列丛书。我也关注过很长一段时间,个人感觉,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解读,有些故弄玄虚,为《红楼梦》穿上了一件神秘外衣,似乎破坏了文本本身的美感。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蒋勋说红楼梦》。这套一共8本的系列丛书,对我而言,可谓生命中的知音。

从此,跟着蒋勋老师,我真正走入了《红楼梦》的世界。这几年来,反反复复,读了不下4次。蒋勋老师对“还”和“悲悯”的理解,对生命宽度和广度的探讨,让我觉得,他是真正读懂了《红楼梦》的人。

在《蒋勋说红楼梦》里,有繁华、幻灭的空灵与哀伤,有青春的孤独、寂寞和彷徨,更有活泼泼的真生命,热辣辣的真性情。

读《蒋勋说红楼梦》,不再只是欣赏美文,也不只是寻找思想,而是一个生命在叩问和聆听另一个生命。

读着读着,我学会了静下心来。面对自己,反省自己,和自己的一生,好好对话。

6

和榴莲一样,《红楼梦》,真的就是这样一本奇特的书。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喧嚣、浮华,不管现代社会节奏多么让人措手不及,不管不爱《红楼梦》的人对它如何嗤之以鼻,但是,在我心里,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红楼梦》,永远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爱榴莲,更爱《红楼梦》。

(0)

相关推荐

  • 想哪儿说哪儿---喜欢黛玉的鹦哥

                  读<红楼梦>,我一直比较自负,觉得能读进去,而且每年必通读一遍,偶有所感还能诉诸文字,坚持既久,这种精神,值得一声"赞"了吧? 类似自负或邀 ...

  • 袭人说他“又干这些事”,黛玉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题:袭人说他"又干这些事",黛玉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 ...

  • 蒋勋:为自己而活,找回生命的真性情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蒋勋老师亲述音频 ☝ 01  贾宝玉的真性情  "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意思是这样的智商很高,很聪明,贾宝玉就是.爸爸让他背的< ...

  • 《榴莲一样的红楼梦》即将和大家见面咯

    大家好! 我从小喜欢看红楼梦,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三年来,利用零碎时间,写了30多篇有关<红楼梦>的随笔. 如今,集结成册,书名叫<榴莲一样的红楼梦>. 为何取这个书名呢?在 ...

  • 《榴莲一样的红楼梦》之职场篇

    庞大的荣国府,就像一家大型上市公司. 公司董事长是60多岁的老祖宗贾母,曾经叱咤风云,据说比王熙凤还要能干.如今年事已高,乐得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貌似诸事不管却又一切了如指掌. 集团副董事长有四位 ...

  • 《榴莲一样的红楼梦》之生活篇

    贾母如果活在当代,一定是一位资深的室内设计师. 她对黛玉.宝钗闺房的评价,不像一位长辈,而像一位资深设计师. 比如,贾母看到黛玉房中的窗纱是绿色的,且有些发旧,不甚满意,对王夫人说:"这个纱 ...

  • 《榴莲一样的红楼梦》之情感篇

    榴莲是种很奇特的水果.爱它的人,觉得它奇香无比,欲罢不能:讨厌它的人,觉得它奇臭无比,避之唯恐不及.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很奇特的书. 爱这本书的人,可以爱它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 ...

  • 我为何写《榴莲一样的红楼梦》?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浮华喧嚣,不管现代社会多么迅速忙乱,但在我的心里,<红楼梦>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 我愿意将我对<红楼梦>的感悟,写成一篇篇随笔,帮助青少年找到某种打开<红 ...

  • 爱榴莲说

    时与中年,爱上吃榴莲怕是一劫. 十多年前北上求学,第一次在超市里见到了这外观怪异的果实,周身狼牙,还没来得及细细打量,远远已被异味击溃,丢盔弃甲,逃窜时回头暼到招牌,方知是书中所说的热带水果之王--榴 ...

  • 清代第一女词人:为爱改姓,为红楼梦做续,去世100多年依然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月满西楼 童丽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这句话出自她晚年研究<红楼梦>的结晶<红楼梦魇>. 实际上,她并不是最早研究<红楼 ...

  • 拆解95后特征:小众圈层特征显著,爱分享但更爱自己

    受疫情影响,2020年消费者对旅游出行信心大大减弱.但是央视财经发布的<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18-25岁的95后却依然对旅游出行持有高涨热情,稳居于2020年旅游预期 ...

  • 爱自由,更爱呼吸——西门子MAGNETOM Amira自由呼吸1.5T磁共振亮相HOSPEQ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第一新媒体 分享最专业的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吸气, 憋气, 吐气..." 这样的对话,每一天都发生在影像科中,患者依照医生的指令按部就班的配合好每一个步骤,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