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成24种人格,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 | 捕心追影之《分裂》

片目《分裂》

情绪指数 

观影后半段中会体验到强烈的心理刺激感

观影结束后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水平

分数越高积极情绪越高

推荐人群

#1 喜欢看烧脑以及刺激的心理惊悚片

#2 对人格分裂这一心理疾病感兴趣

国别 美国

安慰记作者/店员昱橙

大家好,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过去的2017年上映的一部超级精彩的心理惊悚片《分裂》。在该片中,英国的著名演员詹一美(James McAvoy)饰演了一名拥有24个不同人格的人格分裂(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患者。

虽然人格分裂这个题材在很多电影以及电视剧中频繁出现过,但《分裂》无疑是我目前所观看过能够最精彩地展现人格分裂这一心理疾病的作品。那么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带大家走进这部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顺便跟大家普及一些有关于人格分裂的小知识。

Kevin 童年的阴影促使了他的分裂


主人格Kevin是一个遭受过童年虐待的人格分裂患者,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因此,每当儿时Kevin闯祸或者是把房间搞乱时,他的母亲都会对他进行残忍的虐待。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再受到伤害,年幼的Kevin开始建立起一个个不同的副人格。随着时间的推移,23个截然不同的副人格在Kevin的身体里出现。

对于人格分裂的形成,许多有关于人格分裂的研究都表明童年创伤与人格分裂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Putman和他的团队在仔细分析100个人格分裂患者的案例中发现,97%的患者在童年时期都经历过很严重的创伤,例如身体上的虐待或者性虐待。

类似的数据也在其他的人格分裂研究中呈现,对此,心理学家推测因为孩子在童年时期首先在心灵上没有能够应对创伤以及严重虐待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更没有能力去逃离或者去向有关权威机构寻求帮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会选择逃离去一个自己构思的假想世界,从而促使副人格的产生。

人格分裂的患者所产生的副人格也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可以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龄,甚至是不同的性别,而这些特点也在Kevin的副人格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副人格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是瞬间的,在转换的同时患者的表情,语气,语调,口音,肢体语言,还有说话的方式都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改变,就好似患者真正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对于这一特点,我不得不夸赞一下James McAvoy精彩的演技,他真的在电影里将人格之间的瞬间转换以及每个人格的不同展现地淋漓尽致。

回到电影里,在Kevin的众多副人格中,Barry,一名浮夸的时尚专家,占据着主权,他可以长时间地出现去控制Kevin的身体以及行为。Barry作为人格之中的领导,也是一直与Kevin的心理医生Dr. Fletcher进行沟通的人物。相比Barry这种领导,有的人格则处在弱势,只能在小小的时间段内出现以及占据身体。例如,Hedwig是一名9岁的儿童,他非常天真和可爱,同时也十分听其他主导副人格的话。

根据Hedwig的描述,Kevin所有的副人格都坐在一个房间里,只有在领导人格的同意下,其他的副人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占据主导。而有的人格则处于对立面,他们不服从与主导人格Barry。Dennis和Patricia就是这种反抗人物,他们不被其他的人格所接纳因为他们相信Kevin的体内还住着一个叫做“野兽 (Beast)”的第24个人格。

野兽这个人格不仅非常强壮,拥有着超出正常人类的体能,皮肤坚硬无比,可以飞檐走壁,他还十分地危险和残忍,会活吃人。但是因为其他副人格都从未见到过野兽的出现,他们选择否定野兽的存在,从而排斥Dennis和Patricia。

虽然Kevin的24种副人格各有不同,但他们能够出现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保护主人格Kevin。通常在副人格出现时,主人格会处于一个沉睡的状态,会对副人格所占据主权时所作的任何事以及任何行为毫无记忆。在影片中,Kevin这一位主人格出现的时间不到5分钟,而在他出现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沉睡两年了,自己在这两年间的所有行为举止都被副人格们主导着,副人格也都认为Kevin这一主人格十分的虚弱,需要他们齐心协力来保护。

Casey 苦难造就了她在困境中保持冷静的能力


影片的主故事线由Kevin的副人格Dennis在停车场绑架女高中生Casey,Claire,还有Marcia展开。 Casey这个女孩一出场给人的印象是阴郁的,当其他人都在Claire的生日聚会上开心玩闹的时,她却一个人坐在窗边,眺望着窗外的景象。同学们在背地里都称她为“怪胎”,因为她总是在学校里闯祸惹事,没有亲密的朋友,对他人也冷冷淡淡。

但在被绑架后,Casey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智慧。在整个绑架过程中,当Claire和Marcia在盲目的进行反抗以及逃跑时,Casey不屑于他们为伍,因为她认为她们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真实情况,盲目的反抗有时只会适得其反。因此,Casey选择在一边暗暗观察,通过与Kevin所展现出副人格的互动中寻找任何可以逃离的生机。

她最开始通过与Dennis的接触发现Dennis有很严重的强迫症和洁癖,因此,当Marcia要被Dennis从他们3人之间强行带走并要求Marica在他面前裸体跳舞时,Casey悄悄告诉Marica在自己身上撒尿。果真,当Marica这样做后,Dennis立马将她带回了她们所被囚禁的房间,因为严重洁癖的他对Marcia的行为感到恶心。

之后在绑架的3人中,只有Casey愿意主动跟Kevin的副人格进行沟通。在与天真的Hedwig的对话中,Casey发现他喜欢自己,并且喜欢跟她炫耀自己,于是她主动跟他聊天,透露自己的心事和秘密,目的只为能够套出任何可以帮助自己逃跑的信息。

可是Casey如此冷静和强大的内心并非与生俱来的,她和所绑架她们的Kevin一样拥有着痛苦的过去。在电影的另一条故事线中,我们看到了Casey从童年时期开始就一直被作为自己监护人的叔叔所性侵的经历,因此,常年处于苦难中的她学会了用智慧保护自己,而这也就是她为什么总是在学校里闯祸的原因。在与Hedwig的对话中,Casey透露“我是故意在学校里闯祸留堂的,因为这样的话就没有人能够来烦我了,我就终于可以逃离一切了”。

在故事的最后,Kevin的野兽人格出现了,并且活吃了Claire和Marica。Casey在与野兽的激烈斗争后成为了这场绑架案的唯一幸存者,而她能活下来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她曾经所承受的苦难。当野兽看到她身上所被虐待的一道道伤疤后,他明白Casey跟他一样都经历过痛苦的过去,他认为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是最纯净的,才能成为更高级的物种。

野兽转身而去,放了Casey一条生路。之后的Casey得到了警方的救助,然而从这绝境中的逃离并非意味着新的生活的开始。当警察告知Casey,她的叔叔已经赶来接她时,她锐利的眼神望向远方狮子的石像。也许,在经历过这次的磨难后,她的心中也一个有野兽开始慢慢成长。

Dr. Fletcher 分裂或许能够开发无限的潜能


Dr. Fletcher,作为Kevin的心理医生,她在这部电影里无疑给所有人带来了对人格分裂这一疾病一个全新的解读。Dr. Fletcher认为人格分裂患者的在转换人格时,体内的机能化学也会相对应的产生戏剧性的变化。例如,Kevin的其中一个人格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但是当Kevin转化成为其他人格时,糖尿病却消失了。

这些人格明明在共用同一个身体,但是每个人格的出现却能够让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产生巨大的变化。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人格的分裂是否能够开发出大脑无限的潜能?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信念,Dr. Fletcher并不认为人格分裂的患者低人一等,相反,她认为人格分裂患者们分裂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本身开发许多未知的潜能,从而使得他们获得超能力。

因此,Dr. Fletcher在与Kevin的副人格互动的过程中一直都对每个人格的存在表示尊重,她也很少尝试唤醒Kevin这一主人格。然而,她对野兽这一人格的存在一直存在着质疑,她认为野兽只是一种象征,并不会真实的出现。但是在影片的结尾,野兽的出现震惊了所有人,而Dr. Fletcher也十分悲惨地死在了野兽的手里。

对于人格分裂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够开发大脑以及身体机能无限的潜能,我认为这只是电影对人格分裂这一疾病神秘的刻画,并非真实存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Dr. Fletcher的这种观点的确值得让我们反思我们对人格分裂所存在的刻板印象。那些拥有多重人格的人真的比我们常人存在生存的劣势吗?我认为未必。

在变态心理学中,“变态”这一概念的定义一直是很模糊的,这是因为所谓的“变态(Abnormal)”与“常态(Normal)”都是相对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在某种情境下被定义为变态,但也可能会在其他情境下被定义为常态。或许在常人看来,人格分裂是可怕的,毕竟当副人格占据身体时,主人格将对无法控制自身的行为以及意识。但是反过来想想,很多时候副人格的出现不就是因为主人格无法承受现实时的一种应对方式?而这,何尝不是一种本能的生存能力呢?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人格分裂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时,我不禁感慨我们人类大脑强大的防御机制,个体为了能够在经历严重的创伤后更好的保护自己,竟然能够创建出不同的副人格来,而正是因为这样,主人格才能够得到暂时的解脱与释放。或许,他们的分裂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或许,我们人类的身体和大脑远远要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得多。

相关电影推荐



在一名杀人犯被判死刑的前夜,他的心理医生试图从他所分裂出的11个人格中找出那个残忍的杀人人格。与此同时,这11个人格聚集在一个暴风雨交加夜晚的破烂的汽车旅馆内,他们之间不断地有人离奇的死去,究竟谁是凶手?究竟谁才是那个残忍冷血的杀手人格?这部电影跟《分裂》一样地烧脑,结局也会出乎意料的精彩哦! 

当我走上楼梯时,我看到了一个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在那短短的一秒钟内,我想不出活着有什么意义。

Jack为了克服自己的失眠症,参加了许多心理治疗小组,却没有丝毫改善,直到他遇见Tyler,一个充满野性的肥皂制造商。为了应对生活的空虚,他俩建立了一个地下组织——搏击俱乐部,宣泄朝九晚五工作的压抑与无奈,谁知这个组织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Jack也渐渐从搏击中获得了对生活的掌控和对压力的释放,但同时也开始反思Tyler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以及自己到底是谁?虽然这部电影并没有杀人变态或者过分血腥的场面,但是看到影片后半段依旧很烧脑,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我们心中是否也藏着一个压抑已久的自己。

我没有绝症,也没有癌症或是寄生菌。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心,周围拥挤的生命的中心。

我每晚都会死一次,可是又重生一次。

复活过来。

你得先放弃一切,你必须没有恐惧,面对你总有一天会死的事实。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

每一种人格

都是自我保护的方式

只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如果你也想通过文字

在安慰记

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