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治心病急症医案

西洋参治心病急症医案

肺心病
王某,男,75岁。患者有30年吸烟史,近10年来先后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昨晚参加晚宴,饮了2杯酒,下半夜咳嗽、气急、痰多,凌晨呼吸稍困难,心悸、胸闷痛,请附近一位医师诊治,给予吸氧,含服2丸日本救心丹。现颧红,咳嗽少痰色黄,气急短气,不能平卧,声低、断续,胸闷痛,心悸,神疲乏力,头晕,全身微出汗,唇舌红,无苔,舌中央有少许裂纹,舌尖边有许多瘀点,瘀斑,口不苦微干,小便少赤,大便难解,脉细略数。

  处方:西洋参60克(另炖),麦冬15克,五味子8克,桑白皮12克,鱼腥草20克,瓜蒌仁25克,丹参12克,田七12克,百合15克,黄芪15克,生地12克。立即煎1剂,煎得药液与西洋参液混合温服。2小时后西洋参与中药同煎温服。中午巡诊,患者咳嗽、气急、短气减轻,胸闷痛稍减轻。下午原方原法再煎服1剂。傍晚家属电话报告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次日门诊:患者说话正常,轻咳,痰少色白,微气急,胸闷痛明显减轻,时有心悸,昨晚安睡,饮食正常,汗出,口不干,清晨大小便顺畅,颧红,唇舌红消失,脉缓。

  处方:西洋参50克(另炖),麦冬12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5克,丹参12克,田七12克,鱼腥草20克,瓜蒌仁15克,生地10克,黄芪10克,百合15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服3剂。

  3天后门诊:患者咳嗽、气急、咳痰基本消失,胸闷痛、心悸消失,睡眠、饮食、二便正常,尚有体倦、乏力感,脉缓。

  处方:西洋参30克(另炖),麦冬12克,五味子8克,黄芪15克,炙甘草15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熟地15克,日煎服1剂,服7剂。

  7天后自己电话报告身体健康,嘱上方服6剂巩固疗效。半月后电话报告身体已康复。

冠心病
方某,女,75岁。患者近八年曾有二次心肌梗塞,一次脑梗塞。今晨起床后头晕、气急、短气、胸部闷痛,深呼吸才较舒服,心悸,全身乏力。患者面色苍白,唇红燥,气短,气急,声音微弱,断续,慢慢诉心脏又不好,闷痛,似有大石压着,喘不过气来,要深呼吸才舒服,头痛,全身乏力,四肢麻痹,口干。全身微汗,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舌边有许多瘀斑,脉细数、代。血压85/50毫米汞柱。

  治疗方案:1.立即输氧。2.西洋参100克立即煎服。3.黄芪50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20克,生地10克,大枣8枚,浮小麦30克,丹参12克,田七20克,郁金12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石菖蒲15克,与西洋参渣同煎温服。下午5时电话报告患者短气、气急、胸闷痛,压迫感减轻,汗止。嘱中药再煎服。

  晚7时巡诊,患者面红、唇红稍退,短气、气急减轻,说话声低,不断续,诉胸部闷痛、压迫症状减轻,但还是要深呼吸才较舒服,全身乏力,不想动。嘱上方西洋参100克,另炖。中药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同西洋参液混合,分2次温服,3小时服1次。

  次日上午巡诊:患者能坐起,面部、唇舌红已退,诉短气、胸闷痛,压迫感明显减轻,头晕、全身乏力减轻,进软质食,二便正常,脉细、代。

  处方:西洋参60克(另炖),黄芪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生地10克,大枣8枚,浮小麦30克,石菖蒲12克,炙甘草15克。日煎服1剂,煎服法同上,服3剂。

  3天后电话报告患者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睡眠、饮食、二便正常。嘱中药服完后到医院检查。患者按医嘱到医院门诊,诉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能自行慢慢散步。心电图检查:心肌梗塞。

  处方:西洋参50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30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川芎8克,生地10克,炙甘草15克,大枣8枚,浮小麦20克,石菖蒲12克,当归8克,日煎服1剂,服7剂。

  7天后诊:患者诉身体基本恢复正常,要求带药返家治疗。处方:西洋参30克(另炖),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炙甘草15克,大枣8枚,浮小麦20克,当归8克,川芎8克,熟地12克,石菖蒲10克,阿胶10克(烊),桂枝5克。日煎服1剂,服15剂。

  半个月后患者电话报告身体已康复。嘱上方再服10剂巩固疗效。

体会
上述2例病案属中医“心痹”“真心痛”范畴,是急证。2例的主要病因都是气阴两虚兼血瘀,用大剂量西洋参为君药。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主要功效是益气养阴,退虚火,生津止渴。中药中有益气养阴功效者,西洋参最佳。用西洋参抢救气阴两虚急证,用量宜大,一般应60克以上。如未能立即配其他中药,可单独用大剂量西洋参煎服,有力挽垂危之效,如病例二之用法。卢永兵研究应用西洋参很有心得。25年前,他曾买来20只高龄小白鼠,分对照组分别喂正常饲料与添加参七末(西洋参、田七)2组,观察2组抗疲劳、耐高寒、抗高热、延缓死亡等项目效果,结果参七组有明显优势。西洋参药性凉,田七药性微温,两药配伍,药性平和,较长期应用,无明显副作用。(作者单位为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七、丹参、西洋参可预防老年多种病,堪称老年三宝

老人3宝:西洋参、田七、丹参

西洋参+田七+丹参,有效保护心血管

西洋参

田七

丹参

丹参是强心的良药,对血管大有好处,能够扩张冠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而且它是对抗血栓形成的有力武器。
丹参
田七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
田七
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西洋参。另外,西洋参还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西洋参

西洋参、田七、丹参按1: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

  ◆  ◆

1、针对病症:高血压、脑中风、脑血栓、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脑血管硬化。
2、服用方法:每天早晨空腹服用1次(2-3克),重症患者可适当加量,可使用温水、粥水(煮粥后剩下的水)、骨汤送服。坚持服用,否则将前功尽弃。

3、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杜绝再进食高脂肪食品,生活饮食必须以清淡,清补为主。禁止再使用以形补形的进补习惯,适当服用一些保健品,如维生素C、维生素E、卵磷脂等保健食品。多食用木耳,菇类、灵芝等菌类,芹菜、豆类、牛奶等高蛋白食品。

颜正华诊疗心悸经验总结

颜正华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临证治验甚众,尤擅长心脑血管和呼吸、消化系统病证的诊治。笔者依据多年来跟随颜教授应诊体会,对其诊疗心悸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继承、发扬颜教授学术思想和提高中医心悸病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1辨证论治
    颜教授认为,心悸病位主要在心,但也与脾、肾、肺、肝功能失调有关。如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或劳心过度,血液耗损过多,可致心脾两虚,而出现心悸;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以涵养心阳,可使心火独亢,而出现心悸;若肺气虚损或肺的宣降失常,气机阻滞不畅,会影响到心主血脉之功能,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心悸;若肝血不足,可牵及心血亏虚而出现心悸。颜教授认为,本证的基本病因病机气滞血瘀。基本治疗原则可概括为两个方面。①益气养阴:心悸多见于中年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期。年老体衰,肾精亏损,化血无源;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化生不足,均可导致气血虚弱,心脉不充,失于荣养。故治宜益气养阴、安神定志,方选生脉散加减。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五味子敛阴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除烦;再佐以黄芪补气升阳;炒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镇定安神;丹参活血养血、通心络。诸药合用,使心神养而神志定。若心阴不足较甚者,可酌加南沙参北沙参补阴之品;兼痰浊阻滞心络者,可酌加郁金石菖蒲化痰通络之品;而兼瘀血阻络者,酌加红花降香活血通络之品。②活血化痰:心脉是营养心脏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通路,气滞血行滞涩,或寒凝血脉,或血热互结等均可影响络中气血运行,使心络瘀血阻滞。故治宜温阳活血、化痰通络。颜教授活血常用药包括红花、降香、丹参;化痰常用药包括郁金、全瓜蒌、石菖蒲、薤白;伴气滞者,酌情配伍陈皮枳壳香附川芎白芍理气通络定惊;兼寒凝则加全瓜蒌、薤白温阳通络之品。
2典型病例
    案例 1:患者,男,63岁,退休干部。2000年8月21日初诊。患者10年前体检查出“房性期前收缩”,后偶感心悸,因不影响生活而未加重视,近因外感而致心悸频发,现外感已好,而心悸仍作。刻诊:心悸怔忡,疲乏无力,汗出,烦躁,眠差,气短,眩晕,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咽干,口渴不欲饮,纳可,二便调,舌黯、舌下青紫,苔黄腻,脉结代不匀。既往有糖尿病、浅表性萎缩胃炎病史。辨证: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处方:西洋参(另煎)6 g,黄芪3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炒酸枣仁(打碎)18 g,远志10 g,龙骨、牡蛎(打碎、先煎)各20 g,丹参15 g,茯苓30 g,薏苡仁30 g,夜交藤30 g,莲子心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00年8月28日二诊:心悸怔忡减轻,但眩晕、烦躁、心悸等症状时作,劳累后加重,纳差,便干、日一行,眠差,舌质淡黯、舌下青紫,苔白腻,脉结代不匀。守方改炒酸枣仁30 g,龙骨、牡蛎各30 g,加香附10 g、郁金12 g、合欢皮15 g。继服10剂。
    2000年9月7日三诊:原有症状皆大减,劳累后加重,纳可,眠可,二便调,舌质黯淡、舌下青紫,苔白腻,脉结代不匀。上方继服10剂后,心悸感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心气心阴俱虚,遂致上述诸症。心位于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气短;心为神舍,心气不足,易致神浮不敛,心神动摇而眠差;气虚卫外不固则汗出;劳累耗气,心气亦虚,故劳累后加重;心阴虚,故出现口干、咽干等津液不足之象。颜教授治疗本案以益气养阴、安神定志为基本原则,以生脉散加味为基本方加减。方中西洋参补益气阴为君药;黄芪补气,麦冬、五味子养阴,三药合用加强西洋参补益气阴的作用,为臣药;炒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丹参、夜交藤均有养心安神的作用,而茯苓、薏苡仁补益心脾,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证症结合,获药到病除之效。该患者首诊服7剂后,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劳累后诸症加重的I临床表现,故之后在守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患者继服20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案例2:患者,女,74岁,退休职工,2000年11月30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情志不舒出现心悸,西药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刻诊:心悸怔忡,失眠,纳差,口干,自汗,盗汗,动则汗出甚,大便日一行,舌黯红、舌下青紫,苔少,脉弦滑。有冠心病心律
失常病史。辨证: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处方:黄芪30 g,柏子仁15 g,南沙参、北沙参各15 g,麦冬10 g,丹参30 g,茯苓30 g,炒酸枣仁(打碎)30 g,五味子10 g,炙远志10 g,龙骨、牡蛎(打碎、先煎)各30 g,合欢皮15 g,夜交藤3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00年12月7日二诊:心悸症状减轻,仍失眠,心悸,自汗,盗汗,纳差,便可,舌黯红,苔少,脉弦滑数。守方加麦芽谷芽各15 g,继服7剂。
    2000年12月14日三诊:心悸减轻,仍心悸,眠差,纳差,口干,自汗,盗汗,二便调,舌红,少苔,脉弦滑数。上方加白芍15 g,继服7剂。
    2000年12月21日四诊:心悸、失眠、纳差均显著好转,仍心悸,自汗,盗汗,口干喜饮,二便调,纳可,眠安,舌红,少苔,脉滑数。上方改麦冬15 g、柏子仁12 g,去茯苓、炙远志、麦芽、谷芽,加生地黄18 g、玉竹15 g。继服7剂。
    2000年12月28日五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今晨大便4次,偏稀,汗多,舌黯红、舌下青紫,少苔,脉滑数。处方:生地黄24 g,玉竹15g麦冬15 g,南沙参、北沙参各15g黄芪30 g,柏子仁12 g,白芍15 g,炒酸枣仁(打碎)30 g,五味子10 g,龙骨、牡蛎(打碎、先煎)各30 g,夜交藤30 g,丹参30 g,炒山药15 g,茯苓30 g。继服7剂善后。
    按:本案患者年逾古稀,气血亏虚明显。心气不足,鼓动乏力,则心悸、怔忡;心神失养,则失眠;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心液不固则外泄,故自汗;心阴虚则盗汗。颜教授治疗本案以益气养阴、安神定志为治疗的基本思想,以生脉散加味为基本方加减。方中黄芪乃补中益气药;柏子仁、炒酸枣仁、炙远志、合欢皮、夜交藤为养心安神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养心阴;丹参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安神;龙骨、牡蛎、五味子敛汗养心。诸药合甩证症结合,获药到病除之效。在随后的诊治中,颜教授在守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药物,使患者在连服3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0)

相关推荐

  • 化癌消瘤膏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化癌消瘤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癌症肿瘤的药膏,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药膏. 癌症象恶魔样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过分使用 ...

  • 卢永兵主任医师西洋参治心病急症医案

     王某,男,75岁.患者有30年吸烟史,近10年来先后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昨晚参加晚宴,饮了2杯酒,下半夜咳嗽.气急.痰多,凌晨呼吸稍困难,心悸.胸闷痛,请附近一位医师诊治,给予吸氧,含 ...

  • 卢永兵西洋参治疗心病急症医案

          肺心病       王某,男,75岁.患者有30年吸烟史,近10年来先后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昨晚参加晚宴,饮了2杯酒,下半夜咳嗽.气急.痰多,凌晨呼吸稍困难,心悸.胸闷痛,请 ...

  • 『名医经验』王治强教授治疗心病急症经验浅析

    王治强系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中医药 临床.科研.教学的工作50余年,在治疗心系急症方面经验颇丰.现将其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病急症经验介绍如下. 1活血化瘀 1.1冠 ...

  • 李可治各种小儿危急症医案

    一.高热惊风危症 坛镇槐树塬村王成章之子出生4个月,1990年1月7日深夜2时,夫妻2人抱患儿来家求治.手持医院病危通知,跪地不起.余急下床扶起.询知因急性肺炎高热抽风入院,历一昼夜不能控制.患儿高热 ...

  • UC头条:四肢, 为阳气之本! 一张方, 固阳气, 治臂痛, 医案有趣, 请品读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g ...

  • 放下“怨念”,周身无病!一张方子,调肝脾、解抑郁,治心病,只度有缘人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现代临床方剂学> 诗曰--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 ...

  • 温病纵横:卫分证候诊治要点及医案解析

    卫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由口.鼻而入,侵犯于肺.因"肺主气属卫"(<外感温热篇>),故临床见肺气失于宣降,卫外功能失调的证候.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 ...

  • 李可危重急症医案:三叉神经痛痼疾——兼论火不归原证与傅山引火汤

    组织部长裴义林之妻,55岁.1984年3月26日初诊,患'原发性三又神经痛'8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近年来发作频繁,外受风寒,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讲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 ...

  • 国医大师雷忠义治心病经验【一点资讯】

    第三届国医大师雷忠义,系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50余载,提出胸痹从痰瘀论治观点,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以及开发新药.应用草药羊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