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 | 每一个想法、声音、念头都在分散你的能量

xi迷者师渡|悟者自渡

·

思绪的每一次跳动,都是能量在活跃。

//////////

你知道吗?我们的每一个想法

每一句话,至每一个念头

都是有能量的

当因缘具足,就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显化出实相来.....

一、能量无处不在

思绪的每一次跳动,都是能量在活跃。

当你静下来,专注做喜欢的事情,不评判自己。轻松愉悦去生活,每一天都是重生。

很多人都有体会,一坐下、躺下来,头脑里面就吵翻天,各式各样的声音和念头都有,很不容易静下心来,坐个十几分钟就坐不住了。

深入一点来看,每一个念头、声音、想法都会分散你的能量。

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能量,是你的能量。

有时脑袋想的东西太多,你会很累很累,因为你的能量被透支了,散布到了你脑袋里面无数事物当中去。

同理,如果你生活中同时担心很多事物,牵挂很多事情,你会感到心力交瘁,体力透支。

从另一个层面上看的话,你就会看到你身体和外部各种事物和人有着很多连线,而你正向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所以,你在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任务后,或者了结一段沉重的关系后,你会倍感轻松和愉快,因为你刚刚斩断了连线,把你的能量收了回来。

想要冥想时头脑不吵,在“术”的层面上确实有无数方法,比如数数、关注呼吸、关注身体、念佛号、各种观想....等等,而它们确实也会有所助益。

但是,你要清醒地认识到,本质层面上,正是你对你自身能量的不由自主的滥用,才会导致你头脑那么吵。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些心地纯净、无牵无挂的人。

即便他们不懂冥想,一样能心如止水、能轻松愉快地生活,能够有着很高的能量振动频率。

不恐惧是最重要的心法

头脑,是一转译工具 ,最能耗费你能量的,莫过于这些你担心的事情。

你之所以会不由自主地滥用自身能量,最核心的根源,就是恐惧。

你是不是担心别人说你不够好,不够有钱,不够漂亮而绞尽脑汁去做你能做的所有事情?......

头脑,是一个很好的转译工具,用途之一就是:

把你当前最主要的情感/冲动,转化为能够落实到物质实相的一系列想法、念头。

比如:

你现在有个感觉/冲动,想要去放松一下,然后,观察一下,是不是马上紧跟着就有想法/念头自动浮现出来啦?

所以,你可以看到,主导你行为的表面上看是头脑。

但实际上,最核心的部分,是你的最深层的情感和冲动。

平静是与高我链接的捷径

平时保持清醒的、不评判的自我觉察,看一看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想法、行动背后主导的情感是不是恐惧,会在本质上改善冥想时头脑太吵的问题。

因为你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是以高我/自性本体(称呼可以有很多种)的角度去看事物,而高我/自性本体本身就是宁静、爱、喜悦和智慧。

由此,你越是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我觉察,你就越来越频繁的把自己等同于与高我/自性本体。

头脑由此自然逐渐止息。当你去到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山等圣地,或者山清水秀等等能量高的地方时,你会倍感宁静。

由此可见,能量高有助于一种更宁静的状态。

因为宁静本就是高振动能量的一个面向/属性。

当你静下心来,不评判地感受自己,觉察自己的时候,你就是用超越小我的视角去看自己。

由此,你慢慢从小我转换为高我。

而高我本身,就是那无形无相的宁静、喜悦和智慧。

生活的最高心法是:把能放下的放下

第一:欲望滋生烦恼 

佛教中说:

贪欲嗔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为烦恼。

烦恼不是来自外力而是来自内心,一个人的心不静、不定,总是得陇望蜀,烦恼便如燎原的火,趁势而起。

痛苦源于比较,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

欲望过盛,心头贪念越多。贪念越多,则羁绊越重,计较也就相对增多。

计较越多,烦恼也就越多。

凡事讲求圆满,追求十分的人总是容易陷入烦恼的漩涡中。

我们都是平凡人,自然不可能做到消灭内心的欲望,欲望不灭,烦恼就会随之产生,自然烦恼也就天天有了。

庄子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将内心最隐蔽的欲望消除一空。

人生就像一级级台阶,人往高处走,再正常不过,偏偏庄子反其道而行之。

当世人为了内心的欲望拼命往上挤时,庄子却从容的放下一个又一个欲望的包袱,开始往下走,名、利、权、势都抛下,越走越轻,将生命重新归零。

第二:痛苦源于无明

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

就人而言,对“我”认识不清,产生执念,不能自知。

就事物而言,对物的认识不明,抱有担心或恐惧。

世间万象皆依缘起,随条件的聚合、变化而生成、变化。

见地与真相的偏离,便产生烦恼。

我们常说自寻烦恼,其实我们日常为之愁眉不展的所谓烦恼,多数都是自寻烦恼。

《列子》中有一个杞人忧天的故事:

杞国有个人,每天都在担心天会不会塌下来,甚至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周围的人知道后,都劝他说:

“天不会塌下来的,就算天真的塌下来,你也没有办法啊”。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故事中的杞子十分可笑,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也如杞子这般。

很多人都会为还未发生的事情感到烦恼,并为此付出大量时间,难怪有人说:

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第三:没有最好,尽心就好 

我们都是平常人,谁也无法了无烦恼,平静轻松地过完生命。

认识到这一点,看淡烦恼,自然就能减少被烦恼骚扰的次数。

做事不求圆满,只求尽心;不求十分,只求尽力。

贪婪与疯狂的欲望需要克制,理性积极地看待人生。

仓央嘉措曾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庄子连仓央嘉措眼里的生死大事也看淡了。

庄子将死,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则认为:

“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

弟子怕庄子死后,尸身被鸟兽破坏,庄子却说:

“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遑遑光阴数十载已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又何必要求更多呢?

做人欲望不要太多,要求不要太高,攀比心不要太重。

第四:想得多不如做得多 

杨绛先生给读者回信解答其人生困惑时曾说:

“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孔子也曾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庄子与惠子同在河边,也曾发出“子非鱼安之鱼之乐”的感叹。

今日我们的烦恼也正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浮躁成为一个社会的风气,我们更习惯将一切都落实在“嘴上”而不是“腿上”。

缺乏真正的思考,追逐快节奏的泡沫,在还没有做之前,就已经在开始烦恼失败之后的处境,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通病。

想得越多,烦恼也随之加剧。不要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烦恼。

庸人自扰,你我皆是庸人。

有欲望易浮躁,庄子笔下“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从容姿态我们无法做到,但我们可以怀平常心,做平常事。

文章是水,所以一直布施,

洗涤每个生命的灵魂,

灵性摆渡是那艘前往彼岸的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