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代天师张士龙逸事 | 京师传箓,酒楼取印

前天

根据《汉天师世家》记载,从汉至唐,历代天师普遍高寿,都在一百岁左右,或白日飞升、或闭棺尸解,充满传奇色彩。而这些记载当中,又要数十五代天师张士龙最为独特。
十五代天师,名讳“高”,字“士龙”,其独特之处有二:
(1)又高又帅:又高又帅,是我们现代人的土话,史籍上记载,那叫“姿宇超旷”;
(2)酒量超大:“好酒纵饮,一石不醉”。小编查了下,汉唐时期的“一石”,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三四十斤酒——就算40斤水喝下去也够呛呀……不过仔细想想,李白“一日须倾三百杯”,也就释然了:貌似在唐朝喝酒,用300杯喝他三四十斤,是标配。
总之呢,这位张士龙天师就是比较潇洒,而且道法超绝,所以在唐玄宗、唐肃宗时期,就经常被皇帝召去京师长安传道授箓,要不然就请去各大名山建醮祈福。
古代交通不便,从信州龙虎山往北方跑一趟不容易,想来天师是喝惯了信州的酒,一路车马劳顿,好不容易来到长安,办完公事以后,自然要品尝下北方的美酒,然后就在长安的酒家里邀朋宴饮——四十斤起步。
四十斤喝完,天师通常是不醉的,但是在长安这次,感觉有些上头——可见当日战况应该是比较惨烈。最后结帐走人,天师就晃晃悠悠离开了,唯独把祖传的“阳平治都功印”给落在了酒桌上。
须知此印乃当年祖天师精勤修道,感应太上,由老君所传,经汉至唐,已经五六百年了。因为是由天师世家所传承,所以又被称为“天师印”,是为玄门修道之士由俗登真、名录天庭的凭证。
酒家的店小二是个年轻小伙,在收拾桌子的时候看见这枚白润发光的天师印,虽然不知道来历,但是也能感觉到价值不菲,好奇,于是就伸手去拿。
未曾想,小伙使尽了吃奶的力,也没能将印给拿起来。整个酒楼上下一伙人围着天师印研究了一整天,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将之拿起,天师印就这么稳稳当当地贴在桌上,不由得让大家伙啧啧称奇。
第二天,张士龙天师再次返回酒家,看见一群人的窘态,不由得哈哈大笑。
“喏,各位看好了。”
众目睽睽之下,张天师随手就将祖印从桌子上给取了下来,然后潇洒离开,只留下一群凡夫面面相觑。
对此,宋代高道白玉蟾有诗赞曰:
丹台一点玉髯翁,
千古天师张士龙;
招弄斸山诗技巧,
吐吞风月酒神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