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6月起试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多举措遏制重婚、骗婚

【侨报网综合讯】中国民政部19日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中国将在部分地区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自2021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

中新社报道,中国民政部当日召开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透露,中国国务院同意在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实施内陆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西安市实施内陆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3月14日,市民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办理结婚登记。2021年3月14日谐音“爱你一生一世”,被部分新人认为是登记结婚的好日子。(图片来源:中新社)

按照中国现行《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内陆居民结婚或离婚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但在试点地区的具体执行中,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或者自行选择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婚姻登记。

中国每年平均办理结婚登记1000万对,离婚400万对

在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称,中国目前每年平均办理结婚登记1000万对左右,离婚登记近400万对,补领婚姻登记证400万对左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长期外出工作、生活、学习的人员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带来诸多不便,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需求较为强烈。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目前只能以试点形式在几个省市的范围内进行。

王金华表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其难点在于当事人个人信息核验、部门间信息共享、登记业务流程再造、省际之间的配合联动等多方面。中国国务院批准开展此次试点的目的,就是要发挥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为在中国范围内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积累实践经验。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实施后,如何减少重婚、骗婚现象?

近年来,有关重婚、骗婚的案例时有曝光,引发民众关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实施后,对当事人信息的核验难度有所提升,如何减少重婚、骗婚现象?

在中国民政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王兴玲看来,重婚、骗婚等行为既涉及个人诚信缺失,也涉嫌违法犯罪,不但损害了婚姻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诚信价值,也干扰了政府正常的管理秩序。“民政部门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王兴玲说。

王兴玲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婚姻登记中国联网审查,保证婚姻登记的准确性。同时,民政部还将加强与公安、法院、外交、卫健、移民管理、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对当事人身份信息和婚姻状况信息的核验。此外,提升婚姻登记机关软硬件水平也是重要举措之一。民政部将指导各级婚姻登记机关配置人脸识别、指纹采集比对、身份证读卡器等技术设备,提高婚姻当事人个人信息比对的准确性。

“我们还将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民政部等3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加大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的联合惩戒力度。”王兴玲说,“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民政部门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当事人在试点地区办理婚姻登记需要提交什么证件?

发布会上,中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贞德就当事人在试点地区办理婚姻登记需要提交的证件问题进行了说明。

“如果当事人一方户籍地是婚姻登记地的,就仍然按照现行《婚姻登记条例》第五条和第十一条规定,出具户口簿和身份证。”张贞德说。

同时,张贞德表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实行后,对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当事人,将多一种选择,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