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唯美人像的服装分类与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其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很多文化元素都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并且也给我们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展现的可能,归总起来大概有纯汉服类、哲学类、宗教类、技艺类、改良类以及民国服饰类拍摄。针对每一种服装类别的拍摄在主题思想上都有有着较为鲜明的区别,而有些又可能趋于同性,但无论如何,其在服饰本身的区别上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

纯汉服类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被称作“汉衣冠”,还有“汉装”和“华府”等别称。它由黄帝开始至明朝末年这四千多年时光洗礼,以“华夏文化”为核心形成的以“法天象地”(为古代思想家在著作中的一句常见语。他们认为天地宇宙运行演化之中有一种无形的“道”在支配着万物四时的行进,而从天地之无为中,体会到天地无为而能主宰万物的现象中,创造出了道家思想)一说为核心理念的服饰体系。后来,通过时代的变迁与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其对东亚、东南亚地区影响巨大,至今日本、朝鲜以及越南等国都还能看见汉服文化的影子。

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汉服类古风摄影也越来越受到摄影圈的重视。打开各类网站、论坛以及汉服类摄影作品,也都能感受到汉服复兴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所谓纯汉服类摄影,是指以汉服模特为主体拍摄对象的摄影。

文化背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百家文化,诸如古典文学作品、诗歌以及传说等。

《坐望》 出镜:青青 曝光度1/1600秒 f/2.8 ISO160 焦距70.00mm

以上面作品为例。本作品为笔者朋友“寻找迦夏”和“青青”的婚纱照,在拍摄前小两口编撰了故事脚本,为中国古代众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展现因战争而导致情人分离的桥段,而此张作品正表现的为丈夫离别从征后女子的孤寂之感。

服饰特点:在中国服饰文化中,有关于“左衽”和“右衽”的区别,而汉服的标志符号之一则是“右衽”。但在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中,则多表现的为“左衽”特征,初起于被外族统一的时代穿着。孔子有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因此,很多资深的汉服文化爱好者对“左衽”是比较排斥的,为了避免在汉服的穿戴上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在汉服人像的拍摄中应严格按照汉服的“型制”要求进行选择与穿戴。

哲学类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向来对“哲学”是没有明确概念的,因为它算是一种“舶来品”。但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确实也是触及到了哲学中宇宙、生命、处世以及修身等本源性的问题。

友情提示

实际上,关于“哲学”和“唯美人像摄影”相结合的概念是本由笔者提出的,此类摄影旨在通过将哲学融入到唯美人像摄影艺术当中,能够使观者在读图的时能与摄影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引起观者思考。

文化背景:中国“哲学”最为辉煌的时代就是先秦时代,期间产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走向和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风唯美人像提供了大量的哲学思想。

就下图为例,本张作品以《至乐》为主题灵感就来自于道家学派“庄子”的哲学思想。

《至乐》 出镜:雪儿 曝光度1/125秒 f/2.8 ISO800 焦距70.00mm

服饰特点:极简、魏晋风。哲学主要注重人心灵的解放和回归,因此对外物的依赖较少。这类作品要求服饰也是极简的,不需要过于繁复的装饰。而中国魏晋时代是最注重个性解放、回归自然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的服装也充满了飘逸和不羁的感觉,同样适合这类题材的表达。

《天籁》 出镜:苏苏 曝光度1/250秒 f/2.8 ISO125 焦距200.00mm

上图中模特穿着较为宽松,款式很简洁,属返朴一些的棉麻类服装,很符合哲学上“化繁为简”的理念要求。

宗教类

宗教往往能够给人带来心理慰籍和开悟,将其与唯美人像摄影相结合产生的作品着重展现人心灵的安静和开悟。

文化背景:宗教。在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上用的最多的就是“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了,这类思想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在进行作品构思和创作时,可以根据其经典和教义进行借鉴与发挥。

下图的拍摄地点为大昭寺外的八廓街,这个地方的宗教氛围十分浓郁、藏传佛教是唯一的宗教信仰,因此在服装选择上使用了较为简易的藏族风格服装,使人物和环境氛围融入得当,同时又突出了《如是观》的宗教主题。

《如是观》 出镜:苏苏 曝光度1/2000秒 f/2.8 ISO100 焦距185.00mm

服饰特点:改良民族风、禅修服、瑜伽服。近年来这些服装充斥在各类购买渠道和平台之中,而且价格都非常便宜,很容易就能买到。

《邬金禅林》的服装是改良民族风长袍,在传统风格中加入了一定时尚的个性,在个性解放和摄影氛围高度浓郁的现代,这类服装在网店上随处可见,而且价格便宜。

《邬金禅林》 出镜:小雅小甜甜 曝光度1/1600秒 f/5.6 ISO200 焦距200.00mm

技艺类

技艺类服装,主要针对“茶道”、“香道”以及“戏曲”类服装,而在实际构思与创作中,所有传统行业和技术门类中可能涉及到的服装都可以将其融入其中。

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复兴下的各个传统行业的复兴如火如荼,各种古老技艺、技法的传承也纷纷得到重现与回归。

服饰特点:此类服饰一般不受什么拘束。禅修、改良、汉服以及旗袍等都可以在构思与创作中使用得到。

《香舍》 出镜:上官踏郁.玥儿 曝光度1/160秒 f/1.4 ISO200 焦距35.00mm

改良与混搭类

改良服饰如今越来越多,充满了传统的韵味和时尚感,它注重混搭、古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借助其拍摄出来的作品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不拘一格的视觉感受。

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的结合体。

下图中模特身着的服装是现阶段“茶社”中最常见的茶服,结合汉服宽袍大袖、衣袂飘飘的美感和便于劳作的日常应用性,得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界的广泛认同。

《凡苦》 出镜:上官踏郁.玥儿 曝光度1/60秒 f/1.4 ISO400 焦距35.00mm

服饰特点:注重个性的解放、不拘一格。

以下图中模特身着的服装为例,此服装原型为汉服中的“衣裳”,然后结合了清末民初的“秀禾装”元素,又采用了少数民族的繁复图案和大胆用色,个性十分突出,这样的服装即使在大城市中出街穿着也不失时尚感。

《春风十里,伊人静好》 出镜:两条鱼摆摆 曝光度1/4000秒 f/1.2 ISO100 焦距50.

民国服饰

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象征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融合,期间还牵扯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掺杂,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与融合性。体现在服饰文化上面就是如今出现的诸多富有特色的服装,比如旗袍、秀和装、大小姐装以及民国学生装等一系列的具有时代代表性服装。

文化背景:中西方多元文化的融入。

在下图的拍摄中,环境是模仿了民国时期上海滩风格的装修,在色彩运用上青、红、黄、蓝都有涉及,大胆而又张扬。而“上海滩“给人的印象之一就是一群穿着各式旗袍,穿梭在灯红酒绿之间的阔太太们,实为经典。

《如烟》 出镜:杜伦聪 曝光度1/40秒 f/1.6 ISO1600 焦距35.00mm

服饰特点:温婉、端庄、含蓄、感性,与西方时尚、曲线、完美相结合。

爱读(iread360.com)原创读物|色影手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