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驿站:泽众《房子的宿命》| 主播大雪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泽众作品,主编黄幼中

我们的祖先,告别穴居岁月后,一代代便开启了,日新月异的造屋行动。

用来居住的房子,那么一个庞然大物,站在眼前,人人能看得见,更能感知到它的存在。某天,突然有人问我,房子的生命来去几何?

1

传说唐代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曾流落到蒲城县。那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月,杜甫自京城长安赴奉先县(今蒲城县)投靠亲戚。为沿途所见而感,便写下了其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首500字的五言诗,记述了动荡社会下,底层百姓的苦痛,也给后世留下了诸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许多这样的经典名句。

今年初春,我到访蒲城县杜家村时,只在村子的一个十字路口的空地上,发现立在那儿的一块石碑,刻着“杜甫寓里”,在旁边的墙壁上,还张贴着那首五言长诗的原文。后来经当地村民指点,在村委会办公处,还有一座杜甫的雕像。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些石碑与雕像,均是近几年新置的。当地人却依然坚持说,村子里仍有杜姓后人在此生活。

当时,我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但仔细想想,经历了上千年的社会动荡、战乱和风雨侵蚀,加之杜甫穷困潦倒的生活境况。我推测,这里充其量也仅仅是,杜甫寒迫而动荡人生中的一处流寓而已,不可能有坚固的建筑遗存。由此又让我自然联想到了,杜甫后来的另一处房子。

2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杜甫去往成都,在浣花溪边,通过亲友帮助,盖起了一栋茅屋——成都草堂。到了八月,大风破屋,难遮风雨。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古时的房子,大多都非常简陋,要么是土墙瓦顶;要么就是土墙草顶。想必杜甫的茅屋,这一类房子的寿命也是非常短的,要想屹立百年而不塌,几乎是不可能的。杜甫曾在蜀中的浣花溪居住四年余。此后,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千余年来,屡兴屡废。如今的成都草堂,已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景区里面的那座茅屋,显然是今人的杰作。置身其间,早已难觅风卷茅草,屋漏无干处的场景。倒是在景区外围不远处,高楼鳞次栉比,早已是“广厦千万间”了。

与唐代穷困潦倒的杜甫不同,三百多年之后的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虽多次被贬谪,然其每到一处,初寄居于寺院或道观,随后便自己置地造舍。苏轼的房舍频现于其诗词文章中,而如今存世的照例也无处寻觅了。但无人不晓他在杭州任上,留下的治理西湖的见证——苏堤,还有初仕时扩修凤翔东湖的印记。

今年四月雨后的某天,我携友人西行,慕名寻访了凤翔东湖。 凤翔乃西周发源地,古称雍城。当地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的传说,唐时改称凤翔。此地是苏轼入仕的第一站,他在凤翔府判官任上,也就二十五六岁。扩建饮凤池并改名东湖,是苏轼与湖结缘的开启。在以干旱闻名的黄土台塬之上,这么一处碧波荡漾、古木郁蔽、花香四溢、幽静古朴的园林,挺过了近千年的风吹雨蚀,实属一大奇迹。如今的东湖边,翠柳萦绕,更有后人重建的凌虚台、喜雨亭等亭台楼阁,依然在述说着,那些从纸字记载中,走入人们心田的桩桩往事。在游历秦岭山中的太白山、终南山之后,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词文赋。

3

住房如同吃与行,都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房子——为人遮风挡雨,夏纳凉,冬保暖;昼有所,夜能眠。在日月更替中,矗立于天地间。房子从生到死,也是有限度的。越简陋的房子,寿终正寝后,越容易回归来处。

拥有遮风挡雨的暖屋,也曾是我儿时的大梦。从懂事起,我便知晓了居所的差异,自然也会被人分出穷富来。家里的房子,最初也就是偏居村外的一孔土窑,简陋而寒碜。由此说来,那厚重的泥土,不仅催促我前行,还是我的生命之源。正如将相发于卒伍,我便从根上起步,本分如初,脚踏实地,一心希冀摆脱贫穷,住上体面的房子。这种念念不忘的稚心,一直伴我走向远方。

留在我记忆里的茅草房,曾是儿时的栖身处,比起当初的土窑洞,已是很大的改善了。体面的大房子,离不开木料做檩条、椽子,还有泥土烧制的青砖青瓦。过去,盖座大房子,需要人整辈子的辛劳,那些富人家坚固的房子,甚至是几代人攒下的。那时年纪小小的我,走在村道里,时常会站在别人家大瓦房前,羡慕得发呆。

直到有一天,从课本上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才知道当年的杜甫,竟和我有着相似的渴望。可见,改善居所的梦,历朝历代都有人在做,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如今那些遍布乡村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还有大小城市里,扎堆而立的高楼,竟把我们迅速领进了,新时代的生活。

4

周末,我常去秦岭山中闲游。在一个个山村里,我见到很多废弃的空房子,已经没人居住了,直挺挺矗在那里,一派凋敝的破败相。不难发现,先民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还留存在那里。只是那些久远而漫长的岁月,戛然停滞在了某个时刻。

透过紧锁着的门板缝隙,映入眼帘的是寂寥而荒芜的庭院,地面上还有雨水冲刷过的道道印痕,昔日踩落在那里的脚印、鸡鸣犬吠之声远矣。我以为,房子的生命源于住在里面的生命。一旦没人居住了,房子的生命会日渐灭失的。

与乡村衰落相携而至的,是今人对去城里住楼房,尤胜于对衣食的渴求。每天走在街道上,你准能见到高高耸立在工地上的塔吊;如果到了冬季,沿街密集的高楼,注定把人们最爱的暖阳,阻隔在了很远的地方。驻足抬头向楼顶仰望,从一个个规整的小方框里,伸向空中的花草,在述说着那里生命的存在。但是,人住在悬在半空中的格子里,就似把花栽在盆里,把鸟儿养在笼里,又怎能舒心呢?

这些年,一不留神,用不了一年半载,新楼盘、阔街区,就从一个个原本空旷的城市空间,突然冒了出来。但是,在旧城区的小巷里,仍然见得到那些曾经熟悉的,已少有人居住的,四五层高的旧楼房。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极似经常出入其间的,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旧房子接近生命的终结,就像人老去一样自然。不过,现如今估计很少有人,终生都住在一栋房子里了。

与欧洲有些苍桑感的石质建筑相比,独具东方情调的,红柱青瓦的土木建筑,其寿命短了很多。据说,一千三百多年前,盛唐古长安城里,遗存至今的唯一建筑,只剩下那座大雁塔了。曾经气势宏伟的唐皇陵前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唯有神道两旁的精美石雕依然挺立在田野里。即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存世的也是十分稀少的。它们都去了哪里呢?我以为都重新回到了泥土中。

我的小区里,住着很多从乡村进城的老人,他们一年到头,很少返回乡下的家了。那些靠着半辈子辛苦,盖起的房子自然也空下了。城里楼房的拥挤,被生活的便利所掩盖。只是若干年以后,这些楼房旧了,无法居住了,拆除后的钢筋水泥们,估计怎么也回不去了,只会成为子孙们的烦恼。

以文会友,推广交流、相互促进,我在这里等您

郑重申明:
1.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2.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作 者 简 介

泽 众    男,本名谭文德 。1964年12月出生,陕西大荔县人。大学学历,农学学士,经济师。曾从事文秘和党务、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多年,闲暇之余喜爱文学创作。现为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2019年10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草叶集》,近年有一百多篇散文随笔在《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渭南日报》省市级报刊和《心香文艺》《渭河文苑》等网络媒体发表。作品散见于今日头条、搜狐资讯、网易新闻、百度等网络媒体。

荐     稿:佑    子

排     版:张   健

主 播 简 介

大  雪      男,《心香文艺》主播。诵读是与智者交流,与人生对话,与心灵沟通。美妙的嗓音使人愉悦,使人陶醉。爱好诵读,也喜欢好听的声音。希望在诵读和聆听中收获美好。

作者往期作品  点击标题  精彩回放

本期文章:《房子的宿命》
86、《诊病杂记》
85、《新生活与老称呼》
84、《清明雨》
83、《春田吟》
82、《年之五味》
81、《欲念之臆见》
80、《换手机》
79、《树兄爷们》
78、《话辰龙》
77、《活出响动》
76、《秋凉吟》
75、《登上虎头山》
74、《我的羊》
73、《遇雨》
72、《人之维》
71、《两个人的工地》
70、《田野即景》
69、《老杨》
68、《空间》
67、《牙掉了》
66、《土炕与席梦思
65、《职业事业乎》
64、《走访》
63、《古树》
62、《帮过你的人 》
61、《疫后春来到》
60、《感情》
59、《赴春天之约》
58、《今年记忆:孩子的年》
57、《今年印记:城里的年》
56、《今年印记:乡村的年》
55、《今年印记:父母的年》
54、《刷牙  洗脚与洗澡》
53、《穷困》
52、《逛古会》
51、从《心香文艺》走出来的第四位作家
50、《惜青青柳色》
49、《车牌号》
48、《活着的感觉》
47、《孩子》
46、《主角》
45、《印象陕北》
44、《这三五年》
43、《别离》
42、《包谷地》
41、《人生终得回到家》
40、《雨中漫步记趣》
39、《独库公路览胜》
38、《我的新疆之行》
37、《过往情谊尚可追》
36、《吐真言与听实话》
35、《嫁女的幽思》
34、《透视别样的高考》
33、《讲话的感悟》
32、《郑白渠与泾水峡谷》
31、《抹不去的夏收情结》
30、《绿沁茶乡别样红》
29、《寻访鸿门宴遗址》
28、《惜物是美德》
27、《共赴美好生活》
26、《小村庄的大情怀》
25、《知道不如体验》
24、《清明回乡祭祖》
23、《脚和土布鞋》
22、《回不去就往前走》
21、《拜谒隋文帝陵》
20、《春到人间谁先知》
19、《田园生活之悟》
18、《小时候闹元宵》
17、《神奇的土地缘》
16、《岁去往事珍》
15、《自己的日子》
14、《四十载风华路》
13、《触摸旧时文字》
12、《藏起来的书店》
11、《又见柿子红》
10、《我的情感时空》
9、《回归自然的圈》
8、《人性自私之源》
7、《学费的烦恼》
6、《行不止之虑》
5、《真不想穿上外套》
4、《老人 、土窑、 墓地》
3、《那年高考与城市梦》
2、《乡村记忆》
1、《宝贝回家》

《心香文艺》全体工作人员

主       编:佑子

副  主  编:彭琳、黎冬益

编委成员:烟染眉、恬静、诗敬、

张女贞、蒋宁辉

导读编辑:白雨

编辑排版:梁秋静、白振松、庞泽辉、

张健、高家雨、庞泽贤

音频后期制作:妙格格(特邀)

◆男主播◆

自由如风、金辉、潮起潮落、蓝天、

南方、李一凡、金东、青山、白宾、

如海、源泉、高歌一曲、东风、大雪、

邹坚、银尘、子杰、亚当范(客串)、

忠诚、海天、石英、晓明、

冯爱华、余之、寸点 、

刘巍、王辰(客串)

◆女主播◆

丁一、美丽一生、夏天、望星空、

芳香怡人、李李、张虹、芊芊、梅竹轩、

晓艾、天堂雨、刘蕾蕾、依星恋辰、

第六感觉、小甜酒、如意、江姐、

桑叶、空白、彼岸、 周芯宇(客串)、

cissy、乐乐、小燕子、雨桐、

雪莲、苏适、文青、艾眉、桃江燕语、

放飞心情、李莉 、月上中秋

墨水、珈祺、黄素勤、小格子

山妮、情非得已、敖登图雅

宋卉、乾坤、雨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主编

佑子(黄幼中)

副主编 

沧海一粟(彭琳)

副主编

白雨 (黎冬益)

编委

烟染眉

编委

恬静

编委

诗敬

编委

张女贞

编委

蒋宁辉

男主播

自由如风

男主播

金辉

男主播

潮起潮落

男主播

蓝天

男主播

南方

男主播

李一凡

男主播

金东

男主播

青山

男主播

白宾

男主播

如海

男主播

源泉

男主播

高歌一曲

男主播

东风

男主播

大雪

男主播

邹坚

男主播

银尘

男主播(客串)

亚当范

男主播

子杰

男主播

忠诚

男主播

海天

男主播

石英

男主播

晓明

男主播

冯爱华

男主播

余之

男主播

寸点

男主播

刘巍

男主播

王辰(客串)

女主播

丁一

女主播

美丽一生

女主播

夏天

女主播

望星空

女主播

芳香怡人

女主播

放飞心情

女主播

李李

女主播

张虹

女主播

芊芊

女主播

梅竹轩

女主播

空白

女主播

晓艾

女主播

天堂雨

女主播

刘蕾蕾

女主播

依星恋辰

女主播

第六感觉

女主播

小甜酒

女主播

如意

女主播

江姐

女主播

桑叶

女主播(客串)

周芯宇

女主播

彼岸

女主播

西西(cissy)

女主播

乐乐 

女主播

小燕子

女主播

雨桐

女主播

雪莲

女主播

苏适

女主播

文青

女主播

艾眉

女主播

桃江燕语

女主播

李莉

女主播

月上中秋

女主播

墨水

女主播

珈祺

女主播

黄素勤

女主播

小格子

女主播

山妮

女主播

情非得已

女主播

敖登图雅

女主播

宋卉

女主播

乾坤

女主播

编辑排版

梁秋静

编辑排版

白振松

编辑排版

庞泽辉

编辑排版

高家雨

编辑排版

张健

编辑排版

庞泽贤

音频后期制作

妙格格(特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