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83—91条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
-
十四、淋家(是指小便淋沥不爽,尿时茎中疼痛的病人。)不可发汗,汗出(则)〔必〕便血。原文84
十四.淋家(是指小便淋沥不爽,尿时茎中疼痛的病人.)不可发汗,汗出(则)[必]便血.原文84 [郑论] 凡患淋之人,或热闭膀胱,或寒闭膀胱,或败精滞于尿窍,气化现有不宣,原无发汗之理,若强汗之,则津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88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88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汗家,就是容易出汗的人.汗为心之液,则心阳蒸腾阴液而 ...
-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12
麻黄汤禁忌 麻黄汤比桂枝汤要猛,有严格禁忌. 麻黄.细辛很怕油,如果吃了比较油的东西,麻黄汤就发不出来汗. [7.18]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 ...
-
经方:禹余粮丸(发汗过多,补津液)
禹余粮丸 [原文]原方失载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
-
十六、衄(常流鼻血的病人。)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頞)〔额〕上陷,脉急紧,(目)直视不能眴(眴同“瞬”,目转动。不能眴,就是说目睛不能转动。),不(能)〔得〕眠。原文86
十六.衄(常流鼻血的病人.)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頞)[额]上陷,脉急紧,(目)直视不能眴(眴同"瞬",目转动.不能眴,就是说目睛不能转动.),不(能)[得]眠.原文86 [郑论] ...
-
十五、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原文364
十五.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原文364 [郑论] 按下利清谷,里寒之极也,原文不可攻表,此是正论.攻之必汗出胀满,是教人不可妄攻也.攻之岂仅汗出胀满可患哉? [阐释] 下利清谷是完谷不化, ...
-
八、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脉形盛大如洪水泛滥,但来盛去衰,是其特点。),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文25
八.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脉形盛大如洪水泛滥,但来盛去衰,是其特点.),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文25 [郑论] 此条既服桂枝汤,大汗出,而病岂有不 ...
-
伤寒条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精解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 ...
-
十五、疮家(患疮疡病者,流脓已久,此皆亡失其津血。)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肌肉收缩,手足抽搐的现象)。原文85
十五.疮家(患疮疡病者,流脓已久,此皆亡失其津血.)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肌肉收缩,手足抽搐的现象).原文85 [郑论] <内经>云:诸疮痛痒,皆属于火.火盛则血亏,若(在)[再 ...
-
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指头昏目眩的病人)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待)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指头昏目眩的病人)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待)里未和,然后[复]下之.原文93 [郑论] 据下后复发汗,以致表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及其运用:剂量比值为8:3:3:2:4:2: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
原载于<北京中医>第4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 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 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 ...
-
【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7-32条,因为麻杏石甘汤所有的药味我们都已经学过了,所以我不需要在花时间讲本草了,所以今天多教一个就算一个啊. 他说,或许是发汗之后,或许是下过之后,就是如果你这个人已经发过一次汗了或者是误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