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相关推荐
-
UC头条假如商鞅没有被车裂, 而继续被秦惠王赢驷重用, 结果会怎样不同?
商鞅如果没有被车裂,继续被秦惠文王重用,结果会怎么样呢?我认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来分析下具体的情况.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秦法是他制定的,他是开创者和奠基人,除了秦孝公就要数商鞅了,说他 ...
-
司马迁对商鞅评价的矛盾性之探析(文艺生活·下旬刊 )(杨懿)
2020-11-16 07:00:15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杨懿 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商鞅的評价看似有矛盾,但实则包含了司马迁想要传递的信息在其中.本文通过分析<商君列传> ...
-
商鞅之死的七大疑团
一 商鞅的死亡在历史上存在一些疑点.这些疑点包括:第一,秦孝公到底是否有传位给商鞅的想法:第二,商鞅到底是逃亡被捕后被诛杀,还是逃亡未成,跑回封地发兵造反失败后被诛杀:第三,秦惠王为什么要迫害商鞅:第 ...
-
秦始皇:我父亲是谁,就别瞎操心了
文 / 子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洗涤历史.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对秦始皇嬴政的评价依然是褒贬不一,他的生父是谁,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简直就是前无古人的 ...
-
商鞅变法,那个令秦国强大的魏国中庶子,并非一个完美之人
在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使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称雄诸侯的强国,进而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改革社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深刻的社会 ...
-
【经济·历史·金融】商鞅变法:抑商不重农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原名卫鞅,生于卫国,所以姓卫,又称公孙鞅,后来卫鞅在秦国被封于商地,才称商鞅. 年轻时,卫鞅托身于魏国大臣公叔座幕下,公叔座临终前,魏惠王来探望他.公叔座在病榻上对 ...
-
当心,这21种行为会使驾驶证被吊销!还有可能无法重考…
每个驾驶员考取驾驶证 都可谓千辛万苦 但失去TA却非常容易 这21种行为,让你的驾驶证被直接吊销! (点击下方长图可查看详情解说) 可吊销驾驶证的12种违法行为 01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 饮酒驾车 ...
-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变法主张,准备大刀阔斧地在泰国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新. 他的主张一提出来,就在泰国上下朝庭内外引起了轩然大 ...
-
谁是商鞅变法的第一功臣?商鞅功不可没,但秦孝公才是关键人物
商鞅变法,被视为我国古代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体系改革:而商鞅(公孙鞅)作为"冠名者",也被视为这一变法的第一罪人/功臣. 但这一观点实际上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商鞅作为孑然一身的 ...
-
商鞅变法,为何最后成了作茧自缚,害死自己?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 ...
-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被反对?要杀太子,灭了师傅
商鞅一共主持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整理户籍,命令百姓十家编为一什,五家编为一伍,各家互相监视检举;如果有一家人犯法,十家连带治罪. 在农耕社会,百姓的多寡影响土地的开发程度. ...
-
《史记》(商鞅变法的论述)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 ...
-
【艺文圈】访谈‖ 大足宝顶山石刻开凿者重考
导 言 大足石刻是我国重要的佛教石窟,1942年由梁思诚.杨家骆.马衡.顾颉刚等学者先后组团考察,开始现代意义<大足学>研究.199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是与敦煌.龙门.云 ...
-
历史述说|商鞅变法之后的结局 作者:陈香莲
商鞅变法之后的结局 商鞅又叫卫鞅,他是卫国国君家族里庶出的公子,姓公孙,名鞅,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他从小就喜欢刑名之学,初在魏国相国公叔座家当家臣,后来逃到秦国,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