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鉴宝专家的高帽,一个忽悠8000万,一个骗了24亿,被人臭骂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过程中,其实有着众多的文物的诞生,并且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都是埋藏于地下的。只不过古往今来的时间中,出现了很多的盗墓贩子。以至于很多的文物,活跃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随着文物的面世,也就演变出了一个行业,这边是鉴别文物的专家。虽然说在鉴别专家当中,也是分着三六九等的人物。

专家有时候也并非是专家,有些人是顶着专家的帽子或者专家的名声在那里招摇撞骗。发生在近些年的一些事情,有两个人物从万人敬仰,最终沦落为人人臭骂的鉴宝专家。他们分别一个忽悠了8000万,一个则是骗了24亿,这两个人是谁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鉴宝栏目的兴起让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出现
在前几年的很多节目中,出现了众多的文物鉴赏形式的栏目。这些节目的诞生,也有着千差万别。以至于很多百姓手中流传的传家宝的面世,为了能够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价值。相对来说也让这个鉴宝栏目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文物的价值的重要性。知道了文物的价值,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同时也为古代文物以及古代文化,可以多一些趣味性的了解。

但是在文物鉴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让人难以明说的现状。那就是很多真实的文物,在通过专家的鉴定之后,虽然说知道了价值,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的话,又催生了另外一个麻烦。有些文物鉴赏专家,顶着专家的帽子,来进行收购文物。
甚至于一些人名声较大的人,借助于文物的价值,也在做一些非法的勾当,似乎这些都是让人感到不齿的。可是为了一些钱财的话,在那些人的眼中,虽然是犯法的或者不地道的行为,也为他们获利颇丰。
二、一个忽悠了8000万的专家
鉴宝行业当中,专家的身份也是十分特殊的。在考究文物的真实性的同时,相应了也给出了一定的市场价值。接下来说的这个人物便是名叫刘岩的专家。在文物鉴赏的节目中,河南的一对哥俩带着自己祖传的文物来到了节目当中,他们手中的物件便是一幅画,乾隆的《重阳汉柏图》。

两兄弟拿到节目当中鉴定的过程中,专家给出的意见是,这幅画是赝品。秉着专家的话,两兄弟也相当的实诚,并且在节目播出之后。虽然是赝品,但是一个商人的出现表示要买下这幅画。这对于两兄弟来说,也是十分高兴的。而且给出的报价竟然高达17万。
两兄弟商量了一番之后,便将这幅画给卖了出去。但是让这两个人不知道的是,在时隔一年之后,这幅画又重新出现在了拍卖场所,而且给出的报价竟然是8000多万。当两个兄弟的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晚了。虽然说经历了法律的途径进行维权,但是在文物的价值方面的判定,法院也并不能给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毕竟很多文物的价值并非是取决于一人。更多的时候则是很多人的炒作。刘岩便是当时鉴定这幅画的专家。两兄弟最终也是哑巴吃黄连。

三、靠包装评估24亿的文物
说起这个人物,的确是有些本事的。而且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将意见自己伪造的金缕玉衣的文物,经过专家的鉴定之后,市场价值竟然高达24亿。这个数字,相信很多人看到之后,也会十分的吃惊。这是发生在2000年的事情。当时发生了一件“金缕玉衣”骗贷的案件,事件的主人公名叫谢根荣,此人依靠倒买倒卖的路径,迅速发家致富。

然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也便快步入场。但是房地产行业,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而谢根荣因为资金断裂的缘故,于是就自导自演了一个假的金缕玉衣,并且包装得十分的完美。
为了能够伪造自己的文物的价值,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于是便邀请当时的故宫博物馆的院长杨伯达来鉴定,但是谢根荣通过一些手段,在这些专家面前使用了障眼法。而专家们也并没有仔细的勘察,直接给出了鉴定结果,然后谢根荣来到了银行进行评估贷款,最终拿到了钱。但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事情败露,谢根荣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怜了这些曾经参与鉴定的专家。

结语:
这两位专家的鉴定过程,虽然有着千差万别,但是都是因为文物的鉴定方面,闹出了一定的笑话。不得不说的是,专家有些时候也不是一定可信的,更多的是需要自身实力的强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