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4年,钟会谋反被杀,只有向雄敢给...
公元264年,钟会谋反被杀,只有向雄敢给他收尸。司马昭得知后,训斥道,“向雄!好大的胆子,钟会叛逆,你竟敢安葬他,我要不收拾你,要王法何用?”
向雄说:“先王们都是将罪犯的尸骨掩埋,当时也没有谁是先占卜罪犯的功过,再确定是安葬还是抛尸荒野吧?而且刑法已经实施,钟会受到应有的处罚了。现在安葬他的尸体,是道义上事情,道义又是没有错误的。殿下如果把他的尸骨抛弃在荒野,无非就是泄愤,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用处。而负面影响却可怕得很,将来天下人不得说你无道吗?我为您不值。”
几句话把事情说开了,司马昭很高兴,请向雄吃过饭才让他回去。而向雄冒着生命危险安葬钟会是有原因的。
以前,向雄担任主簿,给河内太守刘毅做事。一次,刘毅无故打了向雄一顿,后来吴奋代替刘毅担任河内太守,又因为一件小事将他关进监狱。是钟会把向雄从监狱里给调出来,让他当了都官从事,钟会对向雄有恩。
后来,向雄当了黄门郎。而他的老上级刘毅,当了侍中,官还是比向雄大。两个人在一个部门,却从来不说话。
司马炎听说后,就想从中调和,让两个人缓和一下。司马炎命令向雄主动和刘毅搞好关系。向雄没招了,来到刘毅那里,说,“我是奉旨来的,不得不来,但是我们之间的情义已经断绝了,怎么办?”
说完,扭头就走了。
司马炎知道后很生气,他问向雄:“我是命令你找刘毅和好的,你怎么还是跟他继续绝交?”
向雄回答:“古代的君子,按礼法举荐、贬黜官员;现在的君子,人家有用的时候,恨不得抱到膝盖上,亲对方两口。人家没用、罢官失势时,恨不得把人家推下深渊,再扔下几块石头。我没有对刘毅动刀子,就够对得起他了,还指望我跟他和好,门儿都没有!”司马炎一听,两个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随他吧。
向雄是个有恩必报,有仇记你一辈子的人。他不会因为这个人的地位发生什么变化,始终如一。他的恩人钟会,从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跌落谷底,向雄没有像“现在的君子”那样,极力撇清关系,而是冒着被牵连的风险,安葬钟会,他在报恩。
他的仇人刘毅等人,即使他们升官了,向雄也不会阿谀奉承,他始终认为他们不是正人君子,不想和他们为伍,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没有主动找刘淮的麻烦,已经是君子的克制了。
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就是在他面对弱者和强者时,是不是都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向雄做到了,他对司马炎说的那句话就是他的君子准则。
#古史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