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尿毒症''越来越多?医生劝你:4种食物千万少吃,肾会感激你!

在很多人看来,尿毒症——这种病似乎离自己很遥远。

  但根据一项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达10.8%,其中,慢性肾衰患者总数估计在 100 万例左右,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就是“尿毒症”。

  肾病被称为“沉默杀手”, 就算肾受伤了,你可能也毫无感觉。你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人因食欲减退、贫血、或疲劳乏力去就医,却发现已经是尿毒症晚期。

一直觉得很健康,没想到去医院一查,竟然是尿毒症。

据中国江西网报道,江西一小伙儿大学毕业半年后,脸部出现水肿,在上海医院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

医生告诉他,他这种情况需要长期做血透,才能不断把血里的毒素排出来,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做肾移植,可是需要四五十万元的手术费。

除了他,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实际上,我国每10人中即有1人患有肾脏疾病。据最新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报道,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10个成人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

为什么尿毒症会越来越多?
1
饮食爱重口

常言道:病从口入,肾病也是如此,现代人肾病高发,多跟饮食过于重口有关,相信外卖、小吃、炸鸡、汉堡、可乐等等,都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餐”组成,而这里面不乏高盐、高脂、以及高蛋白。

肾脏怕咸,盐摄入过多,易诱发高血压,而高血压会促使肾脏血流量增加,损伤肾脏。
长期摄入高蛋白物质对肾功能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因为蛋白质在人体新陈代谢后,会产生尿素等废物,需要由肾脏排出。如果肾脏功能不好,多余的尿素会在肾脏中堆积起来,对于肾脏不利。
2
慢性病拖太久

尿毒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尿毒症的前身,就像是高血压、高尿酸以及高血糖,都是尿毒症的导火索。

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血糖升高会破坏肾脏稳定的滤过系统,增加肾脏的负担,未能正常清理体内物质导致蛋白质等一些有用的物质可能会被滤进尿液,而无用的肌酐、尿素等,却被留在血液中。
这时,尿毒症就会被加重,疾病愈演愈烈。
若是身体血压长期居高不下,随着时间延长,使病情的进展严重,最终导致肾脏纤维化。
3
憋尿

由于尿液中承载着人体的代谢废物,如果不能够将这些液体及废物及时排出,就会导致膀胱的负担加重甚至累及肾脏。

4
熬夜

研究表明,经常熬夜的人群发生慢性肾病的可能性是不经常熬夜人群的2倍。

5
吸烟

大量研究表明,吸烟具有明显的肾脏毒性作用,会增加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风险。

6
酗酒

据统计每星期喝至少7杯酒的人,出现血肌酐增高的可能性比每星期仅喝1杯或不喝酒的人高30%!血肌酐增高是肾功能损伤的强烈信号。

并非所有的慢性肾脏病都发展到尿毒症。那么,哪些因素可诱发尿毒症呢?

(岐黄君备用号,点击关注)

诱发尿毒症的5大因素
1
肾病

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肾病由于患者不重视生活习惯,往往会加速病情的发展。

2
肥胖

肥胖会引起诸多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3
高血压

高血压者中慢性肾病患病率为27.1%,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压力,引起肾血管病变,进而导致肾功能受损。

4
高血脂

高脂血症患者中慢性肾病患病率为26.8%。高脂血症会引起患者肾脏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持续性高脂血症可促进和加重肾脏纤维化进程。

5
糖尿病

糖代谢异常者中慢性肾病患病率为50.5%,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速度大约为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

6
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体内长期大量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会导致肾脏的损害。

7
乱服药物

是药三分毒,大部分药物需要肾脏排泄,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肾脏的负担,不遵医嘱乱用药,更会增加伤肾风险。

如果已知自己肾功能不好,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也要跟医生强调,“肾功能比正常人差”,医生会警惕。

8
泌尿感染

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都会引起肾功能受损,导致肾功能不全。

肾病的预警信号

尿液有问题、水肿、腰疼、高血压、恶心等都是肾病的预警信号。

1
尿检异常

这是最基础的检查,也叫无创检查。

2
水肿

除了下肢水肿以外,肾病患者更多的是眼睑水肿。

3
腰疼

如肾结石、肾肿瘤等,患者会出现腰疼症状。

4
血压升高

突然出现血压升高或者药物难以控制达标,需要注意是否由肾病引起的高血压。

5
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肾脏排不出毒素,影响到消化系统所致。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讲肾脏疾病没有太多早期表现,患者不容易观察到,等到出现不适症状时,多数已经到了比较重的阶段。所以特别强调,平时要保护好肾脏。

4种食物是“尿毒症”的加速器
1
盐分较多的食物

正常摄入盐分,对身体是有好处的。饮食太咸则会增加肾脏负担。

此外,盐在体内会锁住水分,导致水分也不易排出,加重肾脏负担。

2
粗蛋白食物

有肾脏问题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可以吃一些精蛋白,比如瘦肉、鸡蛋清等。少吃粗蛋白食物,如豆腐、花生米等。因为粗蛋白杂质多,不利于代谢。

3
杨桃

杨桃中包含的神经性毒素在大量摄入的前提下会引起肾脏的急性损伤,所以食用杨桃一定要适量。

4
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比如浓汤、海鲜、动物内脏等,易引发尿酸水平升高,而过量的尿酸一旦沉积在肾脏,就容易引起肾脏损害。

要识别高嘌呤食物非常容易,它们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鲜”,食物越鲜美往往意味着嘌呤含量可能越高。

【动物内脏】

包括肝、肾、脑、等在内的动物内脏,嘌呤含量基本都在150mg/100g以上,尤其是猪肝,达2752毫克/千克,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当完全避免这类食物。

【鱼虾蟹贝】

其实,并不是所有海鲜、河鲜的嘌呤都高,但是一定要记住那些高嘌呤的海鲜,比如秋刀鱼、沙丁鱼、凤尾鱼、鱼子、小虾等属于超高嘌呤食物,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完全避免。

另外,鲈鱼、鲤鱼、鲫鱼、鳗鱼、鳝鱼等与牡蛎肉、贝肉、蚌肉、螃蟹等属于中高嘌呤含量食物,应严格控制食用量。

【菌菇类、种子类食物】

菌类及植物的种子、干果等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觑,仍因控制摄入量。

特别是干种子的嘌呤。拿黄豆来说,干黄豆痛风和尿酸者不宜食用,但是豆浆和豆腐每天吃基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它们中水分很多,嘌呤含量其实很低。

【蚝油、酱油等鲜味调料】

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酱油等用来提升食物纤维的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