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无”不能生有?研究者:宇宙很可能诞生于无,而非奇点
如果有人说他可以“无中生有”,凭空将东西变出来,一定会有人回应说“变戏法吗?我也会啊”。
如果有人说宇宙万物都是从“无”中诞生出来的,而非什么奇点,并把老子的话搬出来佐证——无,名天地之始。相信仍然不会有人相信宇宙诞生于“无”,更不会相信宇宙万物诞生于“无”,因为这不是有违能量守恒定律吗?怎么可能?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宇宙有没有可能诞生于“无”。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人类文明只算有迹可循的,至少有一万年之久,而人类目前的科技更是突飞猛进,可谓是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可是偏偏,人类至今还被困在太阳系,甚至连离开地球到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参观旅游都是个困难。

其实将人类困于地球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只要解决,人类飞出太阳系在星际间畅意旅行往返会变得轻而易举,这两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速度”和“能量”。
因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物体的速度都无法超越光速,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并且指出,物体的运行速度越快,所消耗的能量也会变得越大,接近光速时,所消耗的能量会趋于无穷大。
看来,人类想要飞出太阳系,就要从速度和能量两个方面下功夫。而速度需要能量的供给,如果速度提上去了,却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依然无法实现人类畅游宇宙的梦想。
然而能量对目前的人类来说,异常的珍贵,用无穷大的能量来实现接近光速,显然几乎不可能。
汽车,飞机,轮船,潜艇,火箭,飞船,航母等,都需要经常补充动力能源才能持续奔跑,飞行,穿梭大海,远游太空。而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各种家电产品等,同样需要有电能量的供给或经常补充,才能持续工作。
即使是我们人类本身,也需要每天吃饭来补充体力,才能工作。即使是地球,各行星,星系等的旋转,仍然离不开动力的供应,不是吗?
如果人类能够获得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的话,那么人类离遨游宇宙的梦想岂不又近了一步?
有研究者指出“真空不空”。正因为真空不空,也许可以解决人类能源短缺的问题;正因为真空不空,也许可以让人类永远获得免费能源;正因为真空不空,宇宙也许真的可以从“无”中诞生。

在正式探讨宇宙如何从无中诞生出来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真空涨落,因为我们的探讨正是建立在“量子真空涨落”基础上的。
量子物理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真空涨落,即真空中不断有虚粒子对的产生和湮灭,以及转化的现象。之所以被称之为“虚粒子对”,是因为真空能量的波动会激发出正反粒子对,而被激发出来的正反粒子对又会非常迅速地湮灭,速度之快,就像它们从未产生过一样,但偏偏又留下有出现过的痕迹,故此被称为“虚粒子对”。就像听到头顶天空有鸟鸣声,抬头望去,却空空如也,早已不见飞鸟踪影,但却真切听到了鸟鸣声,知道飞鸟一定从此处飞过。
“兰姆移位实验”正是对真空虚粒子对存在过的证明。即,原子内部空间为真空,在其真空内会存在正负粒子对的产生和湮灭,正负粒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能使电子的运行轨道发生轻微的改变。并且,如果不把真空会产生虚粒子对的效应考虑进去的话,电子轨道能量值的理论计算就会与实验结果不相符。反之,则能完美吻合实验结果。故此得出,真空中出现的虚粒子对实际上具有“实”的作用——即真空不空。

之后更有量子实验证明,用高能光子来对真空激发,能激发出正负电子对,而正负电子对在湮灭的时候,又会释放出光子。比如,用γ射线激发真空,产出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对在湮灭时会辐射出能量为0.5MeV的光子,恰好是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再次证明“真空不空”。
量子场论揭示,真空并非能量为零,而是即使在绝对零度的条件下,仍然蕴藏有一定的能量,即所谓的“真空零点能”。
根据量子真空涨落理论,研究者推测我们的宇宙很可能诞生于“无”,源于一个超高压缩的集成信息能量块,简称“信息集成块”,在宇宙诞生之初,储存着所有的记忆信息。
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将宇宙中一切大小事物,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无论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进行量子还原,包括万事万物的意识和记忆信息,然后将还原成的量子信息储存于一块无形的超高压缩的能量信息储存块里,即“信息集成块”。该信息集成块包含着宇宙演化之前,现在,以及未来即将演化的所有信息。这就是宇宙未诞生之前的存在模式,相当于看不见的真空。
然后,宇宙信息集成块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会被激发并被投影出来,就像真空被激发生出正反虚粒子对一样,宇宙信息集成块被激发会生成正反宇宙。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质量越大的整体系统,其相对时间流速也会变得越慢,可以推测出,诞生出来的正反宇宙并没有像微观世界虚粒子对那样快速湮灭(微观世界时间流速相对我们而言可称为“瞬间”),而是彼此被能量反弹了出去,也许正反宇宙重新聚合并湮灭会在宇宙膨胀结束之后。

被激发而投影出来的宇宙,会以动态的方式不断向前演化发展,即宇宙信息集成块就像放映电影一样,等将所有的信息都投影出来的时候,也是宇宙落幕的时候。
那么投影出来的“宇宙超级大片”在哪里落脚呢?即“银幕”是什么呢?那就是真空网格——信息承载者。信息本身没有能量,只是一种记录而已,但要被投影成彼此可互动的万事万物,就需要注入能量。就像电影信息本身不需要能量,但要将电影信息播放出来就需要电能量一样。
而从宇宙信息集成块投影出来的万事万物,一旦投影成功,本身便已经具有了能量,而能量的来源正是真空能量网格——信息承载者。
真空能量网格犹如支撑宇宙时空的骨架,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也正是通过真空能量网格而关联起来的。有研究者指出,宇宙的这种真空能量网格就是“零点场能”,一种没有任何转化的纯能量态,支撑着整个宇宙蔓延于整个宇宙,是所有维度空间存在的根本。
约翰尼斯.开普勒认为,每个天体都有一个柏拉图立体能量网格作为支撑的骨架,柏拉图立体网格的稳定度决定着天体结构的稳定度。柏拉图立体能量网格的大小波动,会引起天体内部结构相应大小不等的波动(比如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有量子研究者便认为是由地球内部的柏拉图立体能量网格的波动引起的)。

所以,真空不空,实则存在着巨大的真空能。如果人类能够开采真空能,那么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便再也不是问题。因为真空能量网格中储存着能支撑整个宇宙的能量,要比恒星能量大不知多少数量级呢,对于我们这样小的地球而言,即使天天毫无节制地开采,也不会有什么损减,更何况,能量从来不会真正地被“浪费”掉,只会进行转化,以其他的能量形式而存在,最终就像量子真空涨落现象一样,诞生于“无”——真空能量,复归于“无”——真空能量。
人体潜能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迪帕克·乔普拉曾言:“它如同一根根跳动的弦,彼此相连相聚,绘织成了一张庞大的能量网,也许它就是「星球大战」里的原力,不明飞行物反重力系统连接的能量海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