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就是徐克和星爷联合出品,那我选择狗带

贺岁档,自然是国产各种“大片”的天下,而金箍棒作为粤语地区长大的观众,自然会先选择看星爷的新作。

“徐克+周星驰”

两个香港地区的电影鬼才的合作,很容易让人觉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巨作。

然而,看完这部《西游伏妖篇》,金箍棒最大的感觉是——尴尬。

最大的尴尬感觉来自于导演拍摄手法和编剧的故事有点合不来。

如果并不是“徐克+周星驰”,可能并不会联想到拍摄和剧本的关系,但正因为两个人的风格都是极其独特,两者相互结合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就有点相互抵消而不是加成了。

也因为如此,整部电影的节奏都颇为紊乱。

前半段的有点类似“日常生活”的剧情节奏轻松,但是中心不太明确,算是将师徒四人的关系做了一个铺垫。然而到后半段剧情突然进入了一个主线,林允饰演的小善突然强势插入师徒四人(尤其是三藏和悟空之间)的生活。然后剧情速度突然加快,突兀的感情线让人无所适从,有种强行开展感情戏的感觉。

这种叙述的节奏其实颇为看得出有徐克的风格,可是星爷的剧本有时候却不太适合这种跳跃性的节奏,使得本来因为过年家事繁忙导致劳累不已的金箍棒看着有种看不下去的瞌睡感。

第二点尴尬的地方,就是演员的演绎,以及粤语配音的不适感。

当初看到《伏妖篇》的演员阵容的时候,金箍棒是绝对的拒绝的。主演方面,唐三藏居然由饰演……不是我对这些所谓“小鲜肉”有偏见,而是真的演得太过捉急。《伏妖篇》中唐三藏的角色性格某些地方还是沿用了上一部《降魔篇》的设定,但是文章在表情的丰富度,感情的渲染程度都要出彩太多。的表演更多的是按照导演和编剧的要求去尽量做好,而没有自己的特色。

至于另外一个主要角色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演出则是中规中矩。

不是说林更新演得有多好,而是孙悟空这个角色大多数时候都是浓妆或者CG形态,需要表达出细腻情感的地方实在不多。而且这个孙悟空的造型也实在是太过寒碜,骤眼一看我还以为犀利哥又回来了呢。

相似度我就不说了……

而粤语配音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粤语区的观众都知道,星爷的电影一贯以来都是看粤语版本更为有趣,各种粤语才能理解的梗以及一些方言甚至粗口等等,不懂粤语是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然而,台词的精髓不止是是否粤语,演员是否懂得台词中一些梗的意思并且表达出相应的表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单纯是配音的话,嘴型的不符,表情上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效果。正如上年贺岁档的《美人鱼》一样,当时金箍棒特地去看了粤语版本和国语版本,感觉上国语版的台词反而更为自然流畅,代入感更强。

第三个尴尬点,就是明显的卖肉。

作为一个男的,看美女自然是开心的;作为一个去看电影的男的,看到电影有美女秀Nice body的桥段也是很开心的。但看着“徐克+周星驰”的强强联合却强行明显卖肉,却是感到有点不适应甚至有点悲哀。

当电影吸引人的地方是来自于制作人员的光环,看电影的过程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女演员的Nice body,这样的电影……离烂片也就不太远了吧。

林允也是尽力的,各种挤啊!

当然,并不是没有亮点。作为一部3D的电影,《伏妖篇》的特效非常给力。

运用CG动画能够将3D的效果更好表现出来,尤其是华丽的打斗场面、梦幻色彩斑斓的背景,通过3D眼镜能将这些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作为“西游”题材的电影,打斗是少不了的,特效炫酷的打斗场面为这部《伏妖篇》争取回不少的分数。

可是,金箍棒认为仅凭特效取回分数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人感到失望了。星爷自不用说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了,徐克徐老怪的浓烈的武侠观点理念以及更为独特的叙述节奏在这部《伏妖篇》中表达甚少。金箍棒看过徐克的电影中,最为深刻的还是《刀》。

冰冷的铁器碰撞,冷漠喋血的江湖,个人风格的经典作品啊!!!!

而另一部徐老怪的经典作品《青蛇》更是将徐克的“妖”的一面表露无遗。

同样的女妖勾人,青和白的风韵及气质真的是无与伦比。有时候真的是导演重要,演员的演绎也很重要,各方面的加成配合才能成就经典啊!!

只想说,金漆招牌是靠长期人气累积和良好口碑打造出来的。但求徐克和周星驰别将自己的金漆招牌随便就砸了。好电影不好拍,但也请将诚意表现出来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