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安排,并非想干掉有反骨的魏延,真正原因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大家熟读三国那么对魏延这个人就一定很了解,三国里的魏延非常勇敢,而且武功也很高,所以受到刘备的重用,但是因为诸葛亮说他脑袋后面长了一个反骨,最后被诸葛亮的计谋杀害了。说句不好听的话魏延这个人在蜀汉集团里边是一个大反派,但事实上魏延死得很冤枉,关于这一点有许多学者们也发表自己的声明,都认为魏延并没有造反,而三国演义里的说法也都是虚假的,在魏延的死亡过程之上许多学者都说不清楚。那么魏延这个人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真的是诸葛亮设计的吗?说到魏延这个人他的最大成就应该是子午谷奇谋了,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的话,能不能够获得成功的,一直存在争议。


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去,在诸葛亮病死之前便安排杨仪率领大军返回国内,当时还命令魏延和姜维一起断后,并且说:如果魏延不听从安排的话,那么蜀军的主力就应该立刻返回国内,诸葛亮猜的果然没错,魏延听到诸葛亮死去的消息之后,辨认为北伐不能因为诸葛亮而中断,魏延想要接着率军北伐打仗,而且还说自己不想要待在这杨仪的下面,杨仪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直接就率领大军回去了,按照史书记载杨仪是出身襄阳,并且做事很利落,许多事情能处理的井井有条。由此可见诸葛亮的用心,诸葛亮想的是不需要领军者有多么高超的军事才能,所需要的就是能有人把大军顺利带回国内的人,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安排其实并没有想干掉魏延,诸葛亮的想法是能够保证大军安全返回,但是魏延当时手握大军,明显是不符合诸葛亮的想法,因为诸葛亮所想的就是大军被杨仪带领,最后安全撤回国内。

可魏延的态度是我从此之后是你们大哥,所以你们都得听我的,军权也必须由我来管,我们必须要北伐。魏延知道杨仪撤退的消息之后呢,不故大军安危拼命的抢在杨仪前面烧毁栈道。这两个人互相杆上说对方要谋反,这时候杨仪便命令王平去挑战魏延,王平出马将魏延的军队骂散,使魏延流往汉中,接着杨仪又派马岱追上去将其杀死,之后将魏延的头颅给了杨仪。在三国之中魏延想杀死杨仪并不是去投靠曹操,很有可能成为诸葛亮接班人或者统领大军,所以说魏延是不可能造反的,而陈寿对魏延的评价也很公正,魏延只不过是想要杨仪手中的军权罢了。
但是魏延的做法是不对的,就算魏延没有造反,可是烧毁了栈道,已经是死路一条,烧了栈道之后。朝中的那些人肯定以为他要造反,所以说魏延之所以死就是由于没有政治头脑。而子午谷奇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三国志上就记载当时魏延向诸葛亮请命给他一万士兵,他们两个在不同的道路去潼关,在另一本书中便记载魏延认为长安将领胆小,他带领一支骑兵到了那里肯定会将对方吓的逃命,于是长安便到手了,但是由于诸葛亮的谨慎最后计谋却被否掉,所以说魏延觉得自己很委屈,在三国志中说到赵云已经吸引对方主力,却没有说明魏延要走崎岖的山路,所以说根本没有必要分兵,但是有记载不一样,在这本书中记载的是,魏延能够攻下长安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当时西北防守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能够攻下。第二个原因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有功绩,可是之后的蜀汉却没有什么战绩。从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在第一次北伐之后,魏国就增强西北的防守。第三个原因就是在八年时间里魏延一直驻守在汉中作为最接近敌军的地方,魏延肯定多多少少对防守长安的形式和将领很了解的,魏延之所以出这样的计谋,也是因为了解敌军的一些资料,不得不说魏延的才能还是很突出的,而且性格也很突出,可是由于他的突出既给他带来机遇,最后也让他引来杀身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