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鼓轮渡码头
图 1:1938年时的厦门轮渡码头(陈亚元收藏)
1928年,鹭江海堤开建,各式码头紧跟上马。至1930年底,鹭江东岸已成各式码头28座,内有甲种码头4座,停泊火轮船;乙种码头6座,停泊内陆各种轮船;丙种码头18座,停泊小电船和舢板。[1]遗憾的是,渡客密集的厦鼓之间,依然靠舢板摆渡,专用码头阙然。1932年底,报传越南侨商陈劫余氏,将莅闽考察,“拟集资开采龙岩矿务,筹筑厦门鼓浪屿过海电船码头”等。[2]然陈氏此行,结果却不甚了了。1936年10月,厦鼓之间开设轮渡的新闻才正式传出:厦门鼓浪屿间,现决改用轮渡。其计划及预算,均经市政府呈省府核准,向交通银行商借10万元备用。……今夏台湾人有创议集资举办厦鼓间轮渡者,但恐引起海上各姓之反对,且台人此举亦属侵权。因是市政府乃决定自己举办。拟于厦门鹭江道及鼓浪屿各建一铁趸船码头,长60尺,购柴油轮两艘,往返行驶,每艘可载客120人,由市政府向交通银行借款10万元,即以此码头及渡轮为抵押,按月拨还本息,二年偿清。草约已由厦交通分行呈总行请示。渡轮两艘及铁趸码头,已决由上海明锠机器公司承造。海上各双桨工友,对此次设轮渡之议,曾由民船工会呈市府请转请省府准拨款借与该会工友,自行创办厦鼓轮渡。省府以此种公共交通事业,以官办为宜。惟对双桨工友生活问题,省府亦有计划。交通银行所借10万元,就中以3万元建码头,3万元购渡轮,4万元收买厦鼓间双桨小艇,预算每艘给价150元以内。如船数过多,则分期摊还,俾各工友得另谋生活云。[3]既然是“官办”,招标、贷款料必轻松搞定。谁知前途竟仍风波重重。先有日籍台人无视海域主权,抢先擅设汽船,售票载客。世代靠摆渡养家糊口的双桨船工更感惶恐,以为双桨客源将因轮渡而断绝。民船工会致书官厅,代表船工请求,要么准许轮渡由船工集资自办,要么给予失业救济。抵触轮渡,甚至成为一种行动。1937年6月27日的雨夜,来历不明的数十猛闯入浮屿角轮渡趸船工场,将竣工在即的趸船撑走,抛弃于鼓屿后海面,任其漂浮。在重重压力下,1937年7月1日厦鼓轮渡正式开航。是日,江面又起波澜:厦门市工务局为欲使厦鼓往来搭客便利起见,即创设厦鼓轮渡,并向沪厂定造两汽船。因轮船尚未完成,向集美公司暂定租用集美第6、第8两电船,每艘月租500元,先为行驶。该船经工务局重行刷洗一新,已于今(1)日晨起开航矣。该船原系集美6、7两号,经工务局整顿后,改名为“厦门市工务局公共轮渡1、2号”。今晨原拟两轮对开,不意2号机件突告损坏,仅1号先行开驶。厦鼓码头因建筑未竣,即先以厦门中正码头、鼓浪屿龙头新码头为起落地点。码头原拟设置木站一个,但因设备未妥,未能安置,故来往均直接靠近码头。行驶时间,系每日上午6时至下午10时止。每隔15分钟对开一次。但因今日仅开航一艘,致开驶时间稍有迟缓。是晨电船首次开驶至鼓浪屿码头时,即被工部局禁止该船靠近码头。先仅侦探张郑西海率探制止,至11时总巡巴世凯且亲出马,谓工部局以厦鼓轮渡创设,对该局双桨牌照费收入不无减少,经工部局提由市府交涉,请每月辅助300元。但市府尚未正式答复。故工部局乃禁止电船靠岸卸客。于是第9次自厦开鼓全船乘客无法登记,全数乃由原轮船载回厦门,退还票资。龙头置有售票处一座,工部局并强迫搬回,不许安放。各职员至是无法,一方面即将船停驶,一方面即报告工务局长转请李市长,向鼓浪屿工部局交涉。市府据情,连同厦鼓轮渡开航情形,电省府核示。李市长于午后四时,向驻厦领袖领事英领马尔定提出交涉。交涉结果,由工务局暂付150元津贴费。问题限至本月15日止,候省府核示解决。至下午6时后,工部局始允复航。[4]中方人士愤然,“鼓屿双桨船牌,计仅260余号,每号每月收牌照费5角,是每月仅可收入百卅余元”[5],现竟然每月要价300元。工部局内华洋二派,对此也起争端。华人董事提议,“由厦市工务局每月交纳150元,以只补鼓屿工部局对双桨牌照费之损失”;洋人董事则一致“坚持为300元,否则欲改为由鼓来厦之轮渡客票,每位抽征半分”。最后决议,“厦鼓轮渡行驶自7月至9月为试办期间,牌照费每月减为150元;而由10月1日起,工务局须应用新轮渡及新码头驶靠,每月牌照费增为250元。以三年为限,期满再议”[6]。本年中厦门市政府工务处,与本局订立合约,创设厦鼓轮渡。盖本局体念此后双桨船户生活之比较困难,特准豁免其牌捐。是岁入意外受亏。且轮渡码头之增派警探,加备电灯,岁出自然膨胀。故不得不由轮渡月征租税弥补亏损焉。从兹厦鼓交通上显有进步。[7]
轮渡开办未及期年,即遭厦鼓沦陷。轮渡被日商福大公司强占,原有4艘渡轮,至战后仅余3艘,“码头浮船及船只已破损”。[8]战后,轮渡回归。然时下物价狂涨,轮渡负债甚巨。市府生怕负担不起,便改轮渡“官办”为“商办”,招商承包经营。从此,轮渡遂有承办权三度易主之经历:1946年4月1日至1946年9月31日,由永泰行承办。1946年10月1日至1947年10月1日,由万兴行和民船工会联合承办。1947年10月至1949年10月,由新轮渡公司承办。光复之初,厦鼓轮渡有渡轮“厦安”“厦禾”“厦兴”三艘。厦安轮,“由敌伪拼凑而成”。船身为集美学校所有,船上机器为中国银行所有。光复后,船被集美学校索要回去。厦禾轮,在“拖带起卸救济品驳船时损坏”,一直处于待修状态。只剩下厦兴轮在厦鼓间唱独角戏,因“川走不息,机器颇受损坏”,终于被迫停航。[9]万兴行承包期间,有“厦兴”“厦禾”“海兴”渡轮三艘,1946年4月30日三船遭双桨船工或毁或沉。虽经修复,“厦禾”“厦兴”景况皆甚不佳。报称:自厦门收复以还,负有责任之轮渡当局,则只计自己利益,而对乘客安全,则漠不关心。如现“厦禾”“厦兴”两轮均老朽不堪。当局不早设计修葺,而尚勉强维持行驶。该两轮船身破漏,有朝不保夕之概。水恒洋溢舱中,机件亦腐坏。中途停顿,任波漂流。每日发生十数次之多。乘客对此均不满意。最使人惊骇者,尤以客已满舟,犹任意售票,无普通常识。乘客争先恐后,不知利害,均攀登而上,致船偏簸一方,殊有相当之危险。[10]硬件软件,均告危殆。想不出事,难矣。1946年9月,“厦禾”轮几毁于风:前日台风袭厦,猛烈异常,海陆均蒙受损失,厦鼓交通顿时宣告断绝。轮渡4艘,其中3艘受损。双桨多艘毁沉。迨至昨晨风势稍戢,厦鼓交通乃告恢复,但轮渡仅有厦禾一艘往返而已。至晚9时许,该轮乘客百余名由厦渡鼓,至江中机件突然损坏,该轮在黑暗随风跟浪漂流。登时船上乘客哗然,大起恐慌,求救之声不绝,状至危险。直漂流至洪本部江面附近,始有一海关电艇前来救援。因该艇艇小力微,乏力将轮拖回,最后乃有招商局之汽艇驶来拖回,而登彼岸。乘客饱受一场虚惊,乃告脱险。[11]
图 3:20世纪40年代的厦门轮渡码头(《画说厦门》)厦鼓轮渡厦兴号于昨下午1时许,载客百人左右,由鼓开厦。至塔仔附近,司机纪乃成添加电油,因有人抽烟,触及电油,火势甚炎,冲出机房之外。司机纪乃成及司舵黄文意面部及衣服均着火外,搭客黄希宏(前轮渡员,现在海军炮艇任职)见火势猖獗,急取船员棉被掩扑,亦被波及。另一搭客衣袖亦着火。少数善泅水之人睹状,急跃入海中。当火起时邻近电艇,急行赶至。卒由亚细亚阳台山号用灭火器灌息。搭客则由救济署、中央银行等电艇搬载至厦。[12]他如因机件故障而中途断航、随波漂流之事,更是时见报端。1947年6月10日,“厦兴”轮“载客驶至半海,突因机件损坏,船即随浪漂流在东坪海面”。[13]1947年8月7日,“厦兴”轮“驶至鼓海附近,机件发生障碍,而轮上司机等,以时近12时,竟置之不修理。船中乘客以咫尺天涯,上岸不得,小舟见有机可乘,复高索渡资,每名500元”。[14]1947年8月15日,新入列的“金华”轮,“驶至半海,机件突生障碍,欲行不得。是时适值潮流湍急,一时控制不住。且该船又无铁锭及号笛设备,故随海潮飘流而去”。[15]1947年8月16日,“金华”轮“由厦开鼓,中途不幸机器又告不灵。彼时潮流颇急,无能控制,仍然只好随波向嵩屿方面流去”。“厦兴”轮奉命驶援,自身“机件亦告障碍”。[16]1947年8月18日,“厦兴”轮“甫离鼓码头,机件即告失灵。虽无风浪,惟已失自主,只随流飘荡至海关码头附近”。[17]停驶漂流之事,大都发生在深夜。乘客惊吓状态,可想而知。社会舆论指责承包商黑心,不舍得花钱改善渡船;承包方则责怪市府,物价同涨却不许船票提价。1947年10月1日,“新轮渡公司”接盘轮渡。东家虽易,而病疾依旧。万兴行承办厦鼓轮渡,于9月30日止期满。当局原准由新公司承办,因与民船工友发生纠纷,新轮渡未敢即行接办,市府乃出为维持。前(3、4)日间尚租漳厦线轮船载客,尚属方便。6日起即以旧轮船之厦兴号航行。该轮原系多病,至7日下午4时左右,即告停航。今8日晨10时厦兴始告修复。售票员、验票员均姗姗来迟,一时渡客拥至,秩序大乱。虽经岗警纠正,然管理员一方欲赶客离船,一方又欲在船上售票。适四警士欲渡鼓值班负责,嘱令轮到鼓码头,再行饬客补票,船始开鼓。至鼓时,见旧轮渡遗留之厦禾轮,已沉没于海。据查,系管理无人,致为风浪摧击船破水入,终而沉没云。[18]
图 4:20世纪40年代的鼓浪屿轮渡码头(《画说厦门》)1947年11月1日,由旧船改造的“九龙江”轮,“至中途,机件突告不灵”,“于海中飘流,历一时许”。[19]1947年11月27日,“九龙江”号机件失灵,临时租用的小汽船也随后机件失灵。原有的“厦禾”“厦兴”二轮或修或坏,厦鼓轮渡遂告断航。[20]1947年12月1日,“厦兴”轮启行,“甫离岸数码,机件即告失灵。因海潮湍急,波浪甚大,厦兴轮遂随浪飘流,至三坵田码头附近,始得抛锚”。[21]1947年12月28日,“九龙江”轮“中途机件失灵,遂告停流海中,随风逐浪,危险殊大”。轮渡“厦亨”轮驶近营救,途中“亦告机件受碍。二船互绑,再飘流海中”。[22]1948年4月11日,新船“轮渡4号”,行驶中“司舵竟将船驶撞礁石。船尾破裂,船后铁舵折断,破孔入水,妇孺震惊”。是晚,“厦禾”轮“由厦开鼓,甫行海中,进退机复告不灵,船身不能前进。斯时适因潮涨甚急,该船随潮被流至第五码头海面”。对航二轮集体告病,遂由帆布艇一艘临时搭客。帆布艇航行不久,“再告机件失灵”。厦鼓再告停渡。[23]此时的轮渡票价,正随市面物价暴涨,日新月异。有打油诗道:说的是官商勾结,船资飙升。尽管票价飙升,渡客依然“夜半惊魂”。除停航漂流,乘客落海也有发生:10日晚轮渡第3号满载乘客由厦渡鼓,驶至半海,忽遇浪波,船随浪摆。斯时乘客过多,于是船首搭客一人,因立足不定,竟跌落海中。司舵罗添瑞瞥见急拉铃停航,转舵找觅,发现一人浮沉海面。于是水手拟以竹篙打捞,卒因行动较缓,该人一再浮起即沉溺无踪。……同日上午9时许,轮渡亦有乘客一人,站立船舱顶,因浪急船摇,竟翻跌入海。惟时当日中,且该客能泅,故即救起,得告平安云。[25]1948年10月,新轮渡公司接办一年,总算有好消息出来:厦门市轮渡公司接办迄今,已满一载。当时因筹备期间过于短促,除添购轮渡1号及4号两艘外,仅将原有旧船两艘加以修理及换配机件,并未购置新船。近悉该公司曾于本年四月间向厦门港汪炎辉造船工场定制新式电船一艘,现已大部完成,并向美国定购最新油渣引擎一台,以备装配该船。据悉此项引擎业已由美运出,不日可抵香港,再行转运来厦,则该艘新船加入厦鼓航线,为期当不远矣。[26]厦门轮渡码头浮坞,因年久失修,生锈破损,昨晨10时许,有数处破洞被海水浸入,下沉数尺。经轮渡公司派人用棉被阻塞漏洞,始勉强支持。惟该公司以市府不准加价,无法修理为理由,即乘机藉词停航,致来往过客望洋兴嗟,深表不满。[27]厦鼓轮渡4号轮,昨晚8时许由厦驶鼓,至半海,与外来之内港轮相碰。该轮渡机件即告失灵,随浪流至西仔渡头海面。乘客大受惊骇。嗣由该公司5号轮驶往拖至鼓轮渡码头云。[28]
[1]《民十六至十九年底厦门建设一览》,《江声报》1932年4月14日。
[2]《陈劫余筹设厦鼓电船及龙岩矿务》,《江声报》1932年12月13日。
[3]《厦门鼓浪屿间将举办轮渡》,《大公报》1936年10月22日。
[4]《厦鼓轮渡纠纷解决》,《大公报》1937年7月6日。
[5]《鼓屿船牌收入,月仅百余元,竟向轮渡索偿三百》,《江声报》1937年7月5日。
[6]《厦鼓轮渡省令妥办,毋失主权》,《江声报》1937年7月11日。
[7]《鼓浪屿工部局报告书(1937年)》,第7页。
[8]《厦门交通志》第60页。
[9]《厦鼓轮渡不绝如缕》,《江声报》1946年3月6日。
[10]《五通惨案,或重演于厦鼓》,《江声报》1946年9月30日。
[11]《暴风雨袭击下的灾区》,《江声报》1946年9月27日。
[12]《昨厦鼓轮渡船中途突起火》,《中央日报》1946年11月25日。
[13]《厦鼓轮渡多流多病》,《厦门大报》1947年6月11日。
[14]《昨夜轮渡中流断航》,《厦门大报》1947年8月8日。
[15]《轮渡机件不灵,随波飘到嵩屿》,《江声报》1947年8月16日。
[16]《轮渡再告漂流》,《江声报》1947年8月17日。
[17]《非至渡客死,当局醉不醒》,《厦门大报》1947年8月19日。
[18]《厦鼓轮渡一病一亡》,《厦门大报》1947年10月8日。
[19]《轮渡财多身弱》,《厦门大报》1947年11月2日。
[20]《机件失灵,昨晚轮渡停航》,《江声报》1947年11月28日。
[21]《轮渡改换面目,仍是多愁多病》,《厦门大报》1947年12月2日。
[22]《厦鼓轮渡哀歌》,《厦门日报》1947年12月29日。
[23]《轮渡一夜两样事故,一只触礁一只漂走》,《江声报》1948年4月13日。
[24]《厦事感咏——轮渡增票价》,《厦门日报》1948年1月18日。
[25]《轮渡搭客堕海灭顶》,《江声报》1948年10月12日。
[26]《厦鼓轮渡公司,添造新式电船》,《星光日报》1948年10月29日。
[27]《浮坞失修漏水,轮渡昨曾停航》,《江声报》1948年11月8日。
[28]《厦鼓渡轮飘流出海》,《厦门大报》1949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