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这是船夫聊三国人物的第四篇,希望观点和角度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如果喜欢那就更好了,全文2000字,阅读可能需要4分钟。

曹操,字孟德,出生于公元155年的沛国谯县,也就是现如今的安徽省亳州市。同样是在这一年,江南苏杭的孙姓官宦人家喜得贵子,36年后,他将和曹操一起,怀揣匡扶汉室的信念将自己活成了一股清流。

而在此前一年,常山真定的一位赵姓人家也迎来的一位呱呱坠地的男娃,54年后,他将当着曹操和数万大军的面救走一个十分重要的睡在襁褓中的婴儿。

无耻下流爱妇人?有担当而已

曹操一直被世人吐槽的一个点就是:爱人妇

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这件事其实恰恰体现的曹操的赤子之心。历朝历代中,军阀将领强占妇女的事例数不胜数,他们只需要将败军之将的趋势直接贬为奴隶,便可以任意妄为,史书上也并不会大书特书,因为古代历史中女性角色本身就少,更不要说女性奴隶了。

曹操之所以被吐槽爱人妇,恰恰是因为他公开的娶了这些妇人,对于这些被他斩杀或被他征服的败军之将的妻室,曹操大胆且豪爽地给予的名分,也正是曹操这种大无畏的行为,让他能够凭一己之力统一了混战多年的北方,并融合了曾经敌对的各方势力,使之可以安下心来休养生息。

“曹操爱人妻”最终被后人屡次提起,除了是因为曹操给了这些人宝贵的名分以外,还有一点是因为这些人妻的子嗣已经不少了,其中不乏有所成就并名载史书的人物。

试想一下,如果曹操真的像其他伪君子那样,只是单纯地为了发泄欲望,大可直接将这些败军之将的家眷变为奴隶,随意处置。曹操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与能够团结各方势力,让中原各方势力彻底安定下来休养生息相比,自己背上一些骂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胁迫天子令诸侯?匡扶汉室而已

曹操另一个被大家吐槽的点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因此被很多敌对势力骂为汉贼,尤其是拜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春秋笔法所赐,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曹操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篡夺汉朝的皇权。

但如果真的按照这个逻辑,却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点,就是曹操一生也没有称帝,有生之年一直尊汉献帝为皇帝,反倒是当初辱骂曹操为汉贼的孙权和刘备,在汉献帝还活着的时候便自称为皇帝,让人有没有点贼喊捉贼的感觉?

让我们客观地来回顾下汉朝末年董卓死后的真实情况,当时经过董卓之乱和18路诸侯的围观,汉朝皇帝仅剩的那点颜面已经损失殆尽,不论是诸侯还是天下百姓已然发现皇帝已经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了,而是一个躲在山村,不果腹几乎要光屁股的落魄形象了。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天子不但连诸侯命令不了,甚至连普通老百姓也约束不了,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看得更是明明白白,在乱世中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是自己的颜面,当然,我们可以用一句更通俗的话来表示当时的情况,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正是在大家都不愿搭理这个落魄皇帝的情况下,曹操选择了去迎接天子,这对曹操来说但是吃力不讨好,还有极大的风险,因为这样很容易将自己变成各路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事实也的确如此,要不是后来曹操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运气起死回生,挽回败局,迎接天子回来,要差一点就把自己玩死了。

那么曹操为什么那么做呢?这还要从曹操的出身说起,曹操的父亲认得大宦官当干儿子,所以曹操打出生那一刻起,便被贴上了宦官的标签,这也是曹操一生当中最深恶痛绝的一点,所以他在成年后便用五彩棒打死了当朝大宦官的家亲戚,这种几乎赌上性命的冒失行为,恰恰说明曹操想要对外宣称自己宦官势力决裂的决心。

汉唐时期的社会舆论被世家大族牢牢把控着,所以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被主流舆论描绘成大反派般的角色,曹操想洗脱自己宦官标签的方法,那便是证明自己是一个正派角色,那么什么是正派角色呢?按照世家大族的舆论宣传,那边是忠君爱国,曹操的前半生也的的确确是按这四个字践行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会理解,为何曹操遇到刘备的时候会认为他俩是真英雄,当时的曹操觉得刘备也和他一样是忠君爱国的,不不求名利不为地盘儿,只是为了匡扶汉室。当然,曹操还是看走了眼,因为从草莽英雄做起来的刘玄德,演技比他厉害得多。

挥刀斩杀士族?真性情也

最后要说的是曹操杀了孔融和杨修,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人,孔融年少成名,更是孔子后裔,其在氏族中的影响力自不必说,而杨修对当时世家大族的领军人物,或者视力更是庞大,面对这样的人物,残暴如董卓都不敢杀,尤其是在没有必死罪名的情况下。

杀孔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削弱警告尾大不掉的世家大族,杀杨修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当时的世家大族已经插手了曹操接班人选择站队的问题。

杀了杨修就好比敲山震虎,警告世家大族不要挑拨曹丕与曹植的关系,既然走了,袁绍灭亡的老路二子相争内斗,导致大厦倾倒。

但曹操这么做,注定是要背骂名的,因为主流舆论一直是被把控在世家大族手中的,后来更是彻底落到了儒生手中,所以无论曹操出于何种原因,杀杀两个人都将要遗臭万年。

曹操难道不明白这些?他当然明白。

但是他敢背这些骂名,相较于世家大族尾大不掉,相较于二子相争的惨痛结局,自己背上一些骂名又算什么呢?遗臭万年,我又何惧哉?这就是一个三国时期,有担当又有真性情的曹操。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我真的未曾见过哪一个伪君子,能写出这样动人的诗篇,观沧海的背后,其实是一颗问心无愧的赤子之心。

2021.05.0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