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2021.4.30):经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顺利出院

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是很常见的一类疾病,指的是在心脏的胚胎发育期,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刺激,比如病毒感染、射线危害或者家族遗传等因素,导致房间隔发育融合欠佳,导致其未完全闭合,出现明显缺损。从房间隔缺损的发生学方面可将其分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两大类。由于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常伴有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畸形。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根据缺损出现的部位分为中央型缺损(卵圆窝型缺损)、上腔型缺损(静脉窦型缺损)、下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等四种类型。其中的中央型继发孔缺损可以手术、介入封堵等多种方法处理,而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以及继发孔缺损的上腔型、下腔型则不适合封堵,仍需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

想当初2001年到2002年我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进修时,以及回来自己医院后的前些年中,即使是中央型继发孔缺损也多半是体外循环的手术的,需要在前胸正中开一个很长的口子,如下图所示:

虽然缝了皮内,没有明显的“蜈蚣脚”样疤痕,但仍外观难看,创伤大,恢复慢,而且因为此处皮肤张力较高,有很多患者会产生明显的疤痕增生,高出皮面,更是难看,还会发痒、疼痛。后来内科的介入治疗逐渐发展起来,此型房缺可以在X线透视下用封堵器进行封堵,免除了体外循环手术带来的创伤。但病人与医生都要暴露在X射线下,存在辐射方面的影响,医生穿着厚重的铅衣,一台手术下来,也是汗如雨下。手术场景如下:

现在医学的发展,真的突飞猛进,短短十几年功夫,现在的房缺封堵已经可以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方便快捷,也不用吃射线了。近期我们收住一例成年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病人,请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励峰教授会诊进行了“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励峰教授199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97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开始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2014年人才引进  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工作,任心血管外科主任。2015年8月完成了上海市首例一站式房颤杂交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创性地开展了外科微创房颤消融联合纯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股静脉左心耳封堵术,实现了房颤转律和零射线左心耳封堵,为深受房颤困扰的病人带来了福音。开展的经心尖TAVI使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成为国内少数几家独立完成TAVI的单位。此外,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顺利开展了微创瓣膜、微创搭桥、微创主动脉支架植入等各种心血管外科微创手术。率先开展了瓣膜手术中的射频消融手术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微创封堵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手术在世界上和国内都是属于开创性工作,影响很大。


患者为49岁女性,平时很容易感冒,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我们先来看食道超声下她的房间隔缺损的样子(点击可播放,中间有层隔膜样的组织就是房间隔,它的中间缺了一块:

如果静态的照片上看就是如下所示:

食道超声引导下的封堵就是医生从大腿根部的股静脉穿刺进针,导丝放进去并一直往心脏方面达右心房,然后放入输送鞘管,再将封堵器经输送鞘管置入,并越过缺损部位进入左心房,依次释放左房面封堵伞和右房面封堵伞,相当于两个伞面夹在缺损处达到封堵缺损的目的。操作视频如下(点击可播放):

如果静态截取图像就是下面这样:

上图示鞘管过缺损处的情形

上图示封堵完成后,我们见到封堵器夹在房间隔上,将缺损处堵牢了

上图是我们超声科蔡洁主任术中食道超声引导外科医生操作

上图示封堵前的准备工作中

上图示励峰教授封堵手术中

医学技术的发展造福百姓呀,一方面医疗器械以及理论体系的进步让传统时不可想象的一些技术得以实现;二来更是因为有像励峰教授这样勇于开拓创新的专家大伽的努力,在勇攀医学高峰,他们的技术创新,切切实实造福无数患者。该患者前天才做的手术,今天已经可以出院了,甚至其实昨天出院也可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