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考试,并不能评判一生

1
高考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最佳路径,既是学业水平的检测,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女儿要参加高考,安排食宿的时候,她和学友有说有笑。考完数学,她说:“走路的时候我都在注意着不要踩住窨井的盖子,结果还是掉到了深坑里。”高考结束,估算了成绩后,她泪流满面。
对于女孩子来说,流泪也许是排出毒素的最好方法。我没有劝她,只是抽了几张纸巾给她,等她哭得差不多了,才问:为啥要哭?她说:我在数学和文综方面投入的精力最多,考的分数却很少,我的付出与得到的成绩不成正比。
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即便如此,也没必要以泪洗面。这一年的付出并不能仅仅用高考的分数去衡量,你用汗水冶炼了心性,用血泪磨砺了心怀,你还用品行获得了同学之间的友情。

2
高考是一座熔炉。
为了锻造出一个辉煌的梦想,在这个熔炉里,学子们的青春时光熔化了,苦痛熔化了,血汗熔化了……
等到高考结束后,回望那一段历程,发觉在这座熔炉里熔化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青春期的彷徨、迷惘、浮浅、焦躁……
高考,是一份煎熬,更是一份历练。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青春,只有被高考这座熔炉冶炼过,质地才会更加细密,更加坚韧,青春的肩膀才能扛得起担当,青春的脊背才能背得动梦想。

3
一个人学习的过程,不能局限于学生时代,应该是和一生的时光相依相伴的。
一个人,倘若能用十年的时间去钻研,就能凭专业知识吃一碗饭;如果用二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就能凭专业水平过上优裕的生活;倘若用三十年的时间去钻研,就可能在这个领域出类拔萃;如果用一生的时光去研究,就可能会被这个领域记住他的名字。这个定律适用于每一个人,适用于各个领域。
时常听到有人抱怨怀才不遇。其实,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怀才不够,是我们在自己的领域里钻研的时间不够,研究的深度不够。

4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几个月后,大部分考生都要奔赴陌生的城市,进入陌生的大学校园,接受新的挑战;几年之后,大部分人都会进入社会,在事业、婚姻和生活中面临更多考验。
人生是用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和考验拼接而成的,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交出答卷。年老之时,我们才会明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幸福来自于心态,和成败并没有太多的关联。

5
一场考试,并不能评判一生。
只要我们不遗余力地付出了,只要我们竭尽全力地追逐过梦想,在生命的字典里就不应该查到遗憾和失落。
余生还有很长,前路依然漫漫,我们要在生命的历程中慢慢学会临危不惧,学会处变不惊,学会从容地面对新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