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立

孔子说:“三十而立”,曾仕强曾教授也说,三十而立。可是对于现代人来说30岁能立起来的真的没有多少。尤其是对于90后。90后最大的今年也是刚好到而立之年,但是真的能够稳定下来的并不多。现代社会,60,70后通过努力,已经攒下了人生的积累,他们的子女80,90后,如果自己争气点,能够使自己的生活稳定,父母再帮衬点,基本上城里买房,小孩子上学也解决了。当然80后也有不少没买房的,但是最起码多数都成家,小孩子也都上学了。对于90后就比较难了。无论是房价还是物价都到了一个比较顶峰的位置,不是国家调控不调控的问题,是市场决定的。90后想买房,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虽说现在物价高,消费高,但是如果省一点,也基本能存着点钱,再贷点款或者亲戚朋友借点,付个首付也是没有问题的,一二线除外,没有个五年以上的工作薪资积累,还是很吃力的。三线及以外的房价还好,没有长得很凶,可以说落后于市场平均涨幅,基本也在3000-7000左右的浮动。所以我觉得对于90后瞄准的市场那就是老家三四线城市了。虽说工作的地点多数不一定在老家所在城市,但是买了房,即使父母过去住着,看小孩子是不成问题的,我们这一代注定要这样做的,因为出生的时点就决定了。

小时候的生活,记忆比较深刻。虽说没有吃不饱穿不暖,但也基本上吃的就是包谷饭,酸菜汤,偶尔一顿肉的程度,吃饭基本上就是七八分饱就不吃了,因为爸爸干体力活必须吃饱,要不然干活就比较跟不上了。每年我都跟爸爸一起去上“供月粮”,也就是地租,那会没钱,所以给公家的都是以粮食去抵。虽说也不是很多,但对于当时艰苦的条件来说并不很容易,因为只要交出去一口袋粮食,家里面下半年的粮食就要提前计划了,否则经常是不够吃的,因为除了人,还有牲口要喂养。我最记得就是新包谷刚成熟就开始去摘了,然后再大点就摘了晒干,用磨磨了之后,人吃细的,牲口吃粗的。可即使是这样,偶尔还是不够吃,只能去邻居那里先借着三五袋,等年底收成了或者来年再还。可是家家小孩都不少,像我家就2个就是村里最少的,3-5个比较正常,所以大家的粮食都不多,这种状况直到2000年以后,爸爸外出打工,家里情况才慢慢好转,经常寄钱回家,很多人外出打工,经常去挣不到多少钱回来的,我爸用村里的话说,还是比较成器的。爷爷一辈子比较清闲,但是一辈子也没过多少好日子,自然没能给我爸留下点什么像样的财产,更别提不动产了。但这也不能怨谁,因为他也无能为力。我记得爸爸说过,他结婚的房子都是他一个人从背木材开始,接近用了三年的时间,房子才得以盖好,妈妈也才嫁过来。所以可想而知,爸爸是有多努力。我小学很少有零花钱,但也没饿着,到了初中,别人一个星期40块钱,我就是50块。我也没有乱用,基本上吃饭第一位,其次就是买学习用品,所以有时候星期五回家,可能还剩个几块钱。那会坐车是不可能的,坐个车回家(走路两个多小时)的车费也够两顿饭了。印象很深的就是冬天,每到星期天下午,最希望的就是不要下雨,或者头天不要下雨,因为不下雨,公路就是干的,到了宿舍也基本是干干净净的,尤其是鞋子。但如果下雨了或者小雨,鞋子到了宿舍基本上是脏兮兮的了,因为条件有限,基本上就一双看得过去的鞋子,另一双就是布鞋之类的。宿舍没有火炉,所以洗了很难烘干。

冬天还是有点冷的,我们一开始是8人间,人一多,环境自然复杂,有个哥们儿,直到毕业都是一床被子加个床单儿就过了3年,真不知每个冬天他都是怎么度过的,很可能因为他肉多一点。所以最艰难的日子就是直到初中毕业。但是那会艰难其实也有些快乐,因为大家条件都差不多,所以攀比的现象很少,不是说没有,也有过,但是很少纠结。我记得快毕业的时候班上就一个同学有手机,那还是因为他爸妈常年在外打工,为了方便联系才给他买的,所以高中以前基本没玩过手机。当然快毕业了也才知道有QQ这个东西。

现代社会也让人越来越焦虑,因为社会节奏在加快,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发展速度都比以往快很多,所以自然而然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压力。90后结婚,必备三大件(房子,车子,存款)最起码要占2件,如果女方父母开朗点,有一样也行。所以无形中,其实对男方的要求已经从过去变成了现代三件套了。

白天为了工作和人际关系疲于奔命,下班了如果工作忙还得加班,不加班还得自己抓紧时间学习提升自我。其实真正静下来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时候并不多,也许就是每天睡前一小时甚至更少。其实直到现在我才有点想法,古人所说的三十而立,未必就是用现在话说有车有房,工作稳定,成家立业。而是找到一个你未来努力的方向,或者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最终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归属——就是你这辈子是来做什么的,要完成什么,你的任务才算完成,你才可以安安心心的回去?我想只要想明白这个,那30而立,即使没车没房工作也不稳定,问题也不大。因为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努力,去追求,担心什么?只要在你退休之前达到,我认为已经很不错了,个人出生条件有限,你的好一点,我的差一点有什么关系,如果人人一样,那谁还愿意去努力,谁还愿意去工作。你出生之前选择了你现在的家庭,选择了现在的父母,那必定是前世跟他们有无限的恩情,否则万千父母,为何独衷于他们。条件不好,就努力去达到之前一直想达到的条件,我坚信达到是迟早有一天的事,即使晚一点有什么关系?别人几代人的努力,你通过几年就轻松做到,我想这也不符合社会规律。所以作为年轻人,我们就是要扎的下根,吃得了苦。最主要的是稳得住心,这个很难,因为现代社会就是让你要快的,你看什么都讲求速度,讲求效率,所以你不快,就要被淘汰。所以很多人都很焦虑,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科技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你完全无法想象,很多人都觉得人类就要从简单的重复性的劳作中解脱了(劳动刺密集型的制造业,还有重复性较多的很多行业),可是社会现状真的达到说有了人工智能,有了科技,有了机器人我们的父辈,农民工,或者没有任何技能的人除了能一身力气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怎么办?他们真的也能享受这一切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吗?如果这一群人解决了就业,那好说。当然这种思想可能有点绝对,我也希望他们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久,因为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或者他们子女活下去的希望。

大城市人人都向往,城市的喧嚣繁华都是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所没有的,无论是便捷的超市,旁边无数种类的小卖部大排档,或者走进巷子,那让人闻着变口水自溢的小吃,开门就能拿到快递的小区,出了小区大门就能有专车接送,想去哪个景点,手机上轻轻一点,全程有人带你玩上一整天等等无数种人类城市发展带来的无限便利当中。想想是不是觉得很诱惑呢?无数年轻人在这里追梦逐梦,在这里会怕汗水,为的就是在这繁华的城市能有一席之地。但我觉得无论深处哪里,都不能迷失自我,找到自己的归属感那才是重中之重,不要搞反了,到了最后才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认为助人为乐,解人之难,真的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也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只要是对大众有利的,或者能给他们带来帮助的,我都做的不亦乐乎,这种动力也最为持续。因为我从小跟奶奶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她对我的影响不亚于我父母给我的影响。(她为人善良,走在路上,哪怕路中间有个小石子,她也会弯下腰,把它捡了丢出去,去到哪里似乎都有人认识她,对她都很友好很热情,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品德,人这辈子,如果能做到去到哪里你都能让那里的人对你有种亲切感,那已经跟了不起了)。我家情况比较复杂,伯娘比较多,所以她很难做到公平,但是即使是六七十了,她也总是迈着她的小步伐,坚定的走着去帮她们做事情,几乎是随叫随到,到头来还落得个不公平、偏心的下场。但是我觉得她的高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们根本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奶奶其实一直在做表率(让我们知道要向哪里走),她这辈子其实很圆满,因为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奶奶去世那天,我正是初二,正在上课,班主任让我出去,说家里面打电话过来,我其实也很好奇爸妈是怎么知道我们班主任电话的。因为家里从来没来过电话,我生活费也还有,会是什么事呢,但是预感不好,我记得头天晚上还做了梦,具体记不得了。班主任说你奶奶过世了,但你别急,你先收拾一下东西,然后赶回去。我的同桌,听说这事。二话没说,跟班主任请假,我两便回家了,最后一眼也没看到奶奶,跪在她棺木旁,我很想看她最后一眼,但是大人拉着说小孩子看了不好,我便没在坚持。但是其实我知道没必要看,因为她一直在我身边,永远活在我心里。我知道我这辈子没别的事,就是继续你的行为,继续做好事,把这些东西带给我的子孙或者我身边的人。你要问我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我也说不出来,因为它可能就没意义,但是我能心安,我能感到快乐,这就够了。

我想我这辈子还想做的事情就是在老家能有一份产业,不是为自己,主要是能够解决乡亲们的生活问题,能够不出门去打工就能挣到生活费,那我就圆满了,也算是能为乡亲们做点事,也了了我的心愿了。但我知道这个并不简单,要做成可能要付出我一辈子的努力,但我不怕,我能尽力去做,即使我完不成,我的子孙能完成,也够了。慢慢来,不着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