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基础性的企业合规上升为刑事合规,听一听专家怎么说?
相关推荐
-
追诉时效溯及力应适用“从新兼从旧”原则
任海新 曾娜 任海新 ●追诉期满即不再启动和向前推进刑事追诉程序,阻却的"犯罪"是指未经正当程序原则检视下的"不为罪",而并非受罪刑法定原则规制下的" ...
-
如何实现刑罚在质上的谦抑
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力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刑法现代化要求刑法结构实现由"厉而不严"到"严而不厉"的转型,即由法网粗疏.刑罚严厉转向 ...
-
泰和泰研析|企业的刑事合规管理浅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公司.企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公司.企业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 ...
-
何慕、夏雪东 | 欺诈发行证券罪的几个问题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
【原创】简析刑事合规的三重范畴
本文大概 1000字 阅读需要 1分钟 号外 作者:郝赟,靖之霖(北京)律师事务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当前在我国广受关注并逐步兴起的刑事合规,已经是一个兼及事前与事后.实体与程序的集合范畴,接续性.阶 ...
-
曹明德等:风险社会中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变迁
摘 要:身处风险社会,以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为基本前提预设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无法实现对不确定的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预防.这种制度性责难已经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常态.同时域外经验表明,生态环境预防性 ...
-
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适用问题 一一以最高院97号指导案例为切入点
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表述为"违反国家规定,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因此,要想适用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条款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 ...
-
争鸣||陈瑞华、高景峰、孙国祥、李勇、李本灿:企业合规制度争议焦点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1年第40期, 网络来源于"民主与法制周刊"公号,编辑:屈赫赫 李婉祺. 争鸣|陈瑞华.高景峰.孙国祥.李勇.李本灿: 关于企业合规制度争 ...
-
检察日报:如何实现单位犯罪刑事责任追究预防转型
□以全球视野考察企业合规.刑事合规的发展历程及其激励制度的生成完善,可以揭示并证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追究的预防转型才是刑事合规的核心制度. □与自然人犯罪不同,企业等单位犯罪属于组织性犯罪,其犯罪原因除 ...
-
医药企业:财税处理要做好“合规转型”
2021年05月10日 来源: 一些医药企业营销费用虚而不实的问题可谓"屡查屡犯",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其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只能在票据和账簿上做文章"套现&q ...
-
企业刑事合规为什么成了热门话题,民营企业家意识到了什么?|企业合规专题系列(二)
企业合法权益维护者 企业合规经营服务者 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者 企业涉刑案件辩护人 编者按: 推行企业合规管理,防范企业风险,预防企业犯罪,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 ...
-
娄秋琴:企业设立环节的刑事合规管理
设立环节是公司.企业成立的必经阶段,也是公司.企业存续的起始阶段.我国对公司.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度,只有完成合法登记,并领取相关证照,公司.企业才属于合法成立.因而,在公司.企业的设立过程中,申请登 ...
-
顾宁担任盈科深圳刑事合规部首任主任 切实推动企业合规实践
作者丨顾宁 来源丨盈深企业合规研究会 1 顾宁担任盈科深圳刑事合规部首任主任 2021年1月22日,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中心2021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律所会议室成功召开.律所执行 ...
-
传销犯罪研究二十三:传销犯罪与企业刑事合规
刑事合规是当下刑事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2020年3月,最高检启动涉案违法犯罪依法不捕.不诉.不判处实刑的企业合规监管试点工作,并确定6个基层检察院为试点单位.2020年12月,张军检察长强调:&quo ...
-
依法为盾:企业刑事合规与律师服务的路径思考
一.刑事合规的背景与现状 北师大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中指出: 在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共检索出企业家犯罪案例 ...
-
【法学汇】企业刑事合规本土化转化探索思考
□刑事合规可以成为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刑事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在针对企业的案件中,如果涉案企业已有或者建立起完善的合规机制,足以起到预防犯罪作用的,可以减轻处罚 ...
-
企业刑事合规丨陈瑞华:合规无罪抗辩第一案
来源:<中国律师>2020年第5期 作者:陈瑞华 自从我国刑法确立单位犯罪制度以来,司法机关一般都是以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作为判定单位责任的根据.只要单位内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