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寓坍塌之殇:酒店和公寓为何成为夺命之地

【核心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底层层高较高,柱跨较大,底层整体刚度较差,为结构的薄弱层。柱子截面目测偏小,难以承受上部荷载。框架是2跨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较弱。从视频看感觉坍塌很突然很快,应该是局部柱子水平位移导致偏心受力,混凝土受压破坏,然后引起的连锁反应。所以框架结构的高层最好能有3跨4个柱子。美国公寓坍塌之殇背后,酒店和公寓为何成为夺命之地

凤凰网房产发布时间: 06-2518:00北京凤凰天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财经领域创作者来源: 凤凰网房产摘要:数据显示,这次发生坍塌事故的迈阿密市,是美国本土冬季最温暖的城市,同时也是美国受飓风侵袭最严重的城市。为了保障每年数百万来此度假的游客的安全,这里的房子都按照最强风暴抵御强度进行设计。但这一次,最安全的房子夺走了信任它的人的生命。美国当地时间24日,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一座高层公寓突然发生局部坍塌,这栋12层的住宅楼有130多套单元,其中大约55套在10秒之内轰然倒塌。事发时间是当地凌晨,涉事单元中有150多名高层公寓的居民尚在睡梦中。截至目前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事故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11人受伤,仍有99人下落不明。救援人员在废墟中继续搜寻幸存者。佛罗里达州州长已发布紧急状态声明,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密切关注进展。伴随着事件调查的开展,事关公寓的更多细节持续向外界公布。记录显示,这栋名为Champlain Towers South的12层建筑建于1981年,有100多个住宅单元。该建筑位于一个约有6000居民的海滨社区,对面就是沙滩。

美媒报道称,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环境研究所教授西蒙·多温斯基表示,他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确定,该公寓在1990年代就出现了下沉迹象。根据他的研究,从1993年到1999年,公寓下沉速度约为每年2毫米。但尚未有证据显示,此次该公寓的倒塌与沉降有直接关系。酒店、公寓成倒塌高发地“这栋楼就像煎饼一样坍塌了,坍塌后楼层之间的空隙只有一英尺(约0.3米),而坍塌前楼层的高度有10英尺(约3米)。这令人痛心,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将被困者活着救出的几率较小。”这是瑟夫赛德镇镇长接受采访时对现场的形容。而他所说的“像煎饼一样坍塌”,指的是这栋楼发生的是建筑学上所说的“直落式坍塌”。发生“直落式坍塌”的建筑物内虽然也会形成空隙,为被困的人们提供暂时的存活空间,但与发生“V型坍塌”和“单斜面坍塌”的建筑相比,发生“直落式坍塌”的建筑物内部生存空隙较小。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建筑突然坍塌,顷刻之间变成一堆碎石瓦砾。周博通盘点了近50年来发生的7大最严重的高楼坍塌事故,发现公寓与酒店成为高层建筑倒塌造成重大伤亡事件的高发地。1、美国地平线广场公寓楼坍塌事故1973年3月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地平线广场公寓楼群的一座公寓发生坍塌,形成巨大的尘土和碎片云。这起事故共造成14名建筑工人死亡,34人受伤。虽然在设计上并不存在缺陷,但施工时存在重大失误。当时,施工方过早拆除22层混凝土支柱的模板,水泥尚未完全硬化,无法支撑上面楼层的重量,最后土崩瓦解。上面的楼层随之倒塌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座大楼完全坍塌。2、巴西三座办公楼倒塌事故2012年1月26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座20层办公楼突然倒塌,砸向附近另外两座办公楼,一座10层,一座4层。很快,三座大楼变成一片废墟,至少造成17人死亡。当局表示20层办公楼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塌陷事故并引发连锁反应,殃及附近两座较矮的办公楼。这起事故提高了巴西政府对建筑安全的重视,呼吁进行改革,制定更加严格的建筑标准并修改相关规定。3、新加坡新世界酒店坍塌事故1986年3月15日,新加坡的6层新世界酒店在不到60秒时间内轰然倒塌,50人被埋在碎石下,最后只有17人生还。经过彻查,调查人员发现新世界酒店在最初的设计上存在严重失误。建筑工程师在设计时完全忽视了整座大楼的静负荷,即大楼本身的重量。

4、泰国皇家广场酒店坍塌事故1993年8月13日,泰国呵叻府的6层皇家广场酒店在不到10秒内轰然倒地,共造成137人死亡,227人受伤。

事故发生时,这家酒店正在举行几场会议和研讨会,包括一场大型教师讨论会以及泰国一家石油公司的会议。赶到现场后,救援人员使用手提钻和撬棍展开营救。皇家广场酒店1990年加盖的3层楼层并未进行适当评估,业主和一名工程师也因此被警方逮捕。此外,酒店屋顶为应对供水短缺储存的大量水也是导致坍塌的一个原因。5、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2020年3月7日晚,福建泉州市欣佳酒店发生坍塌事故,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71人被困。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所酒店也是当地一个新冠肺炎的集中隔离点。泉州市常务副市长洪自强表示,发生坍塌的欣佳酒店在建设、改造、审批等方面确实存在严重问题。

6、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事故1995年6月29日,韩国首尔的三丰百货大楼发生倒塌,共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伤,成为韩国历史上发生在和平时期的最严重灾难。建造中途,这座建筑的用途从写字楼变成百货公司,也就此埋下悲剧的种子。为了安装电梯,施工方不得不拆除一些关键的支撑柱。这座大楼原定建四层,最后加盖一层,支撑结构承受的重量远远超出最初设计。此外,施工方使用不达标的混凝土,将原定的钢筋数量从16根减至8根,混凝土支撑柱的直径也不符合标准。7、孟加拉国萨瓦区大楼倒塌事件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国达卡市萨瓦乡的一栋8层大楼倒塌,经过19天连日搜索,确定死亡人数达1,127人、约2,500人受伤。后经调查,整栋大楼第五层至第八层是未经允许而私自建造。建筑从原本的商业用途被用作了工业用途,重型机械的重量和振动加剧了建筑结构的过载。

从这些全球最严重的几起工程灾难不难看出,造成重大伤亡的建筑坍塌事故往往与酒店和公寓挂钩。细究其背后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商业建筑规模体量大、设计复杂,另一方面这些建筑人流密度高,加之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人为疏忽或违规操作,一旦这些建筑出现坍塌,往往会造成重大伤亡。所以,还能做点什么?目前基于建筑工程安全实时监测鲜有企业布局。已有的技术更多是通过安装布设倾角仪、压差式静力水准仪、表面应变计等智能监测传感器,对主体结构不同测点位置的水平位移、沉降、应力应变、震动等数据进行24小时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不过这些监测还只能为建筑运营者提供一个数据参考,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认定当数据出现哪些异常时可以被认定建筑已经存在不可逆的重大风险。换句话说,当前的技术还处于理论阶段。即便如此针对超过一定年限的特殊建筑进行常态化监测在当下依然有必要。试想一下,如果针对诸如赛格大厦这类的建筑时间超过20年的国内超高层建筑事前进行24小时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随时采集主体结构不同测点位置的水平位移、沉降、应力应变等数据,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公众的安全感会不会更强一点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