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脾胃,治疗失眠

脾胃之病是失眠的根本原因?

肝主神经系统,肝郁和气滞同属一个范畴,但有质的区别,肝郁可以转化成肝滞,滞加重郁,郁是肝的特定属性,气滞不是肝的特定属性,引发肝气滞不一定是肝郁,但是肝气滞一定会引发肝郁,引发肝气滞的因素一般是脾气滞,胃气滞的因素会影响到胆的功能,失眠的根本因素是长期的脾胃功能不好,使肝胆之气疏泄失常,余气不得转化,四维不能化生所导致。

失眠是困扰工作与生活的常见疾病,WHO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 27% 的人遭受睡眠病症的困扰,我国失眠发病率高达40%。现代人因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熬夜等原因,失眠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失眠,古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脾胃致失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脾胃化源不足失眠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化源充足,心神得养,夜寐得安。脾胃失和,气血化生受阻,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则不寐。

2.脾虚痰火内生,上扰心神致失眠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痰湿内生,阻滞气机,郁久化火,痰火中阻,气机不能正常升降出入,致痰火之邪上扰神明,以致心神不安而失眠。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中认为“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

3.食积滞胃腑,胃气上逆导致失眠

胃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泻而不藏,若饮食不节,食积内停,则胃腑不通,气机阻滞,胃气上逆而夜寐不安。《素问·逆调论》载:“阴阳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脾胃与心经脉相连、功能相济、升降相宜。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为气机升降之枢。脾胃受损,则易导致脾胃不和,痰湿内生,食滞内扰,心神失养或心火亢盛,均致寐寝不安。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 晏斌博士研究生;指导专家:郭军主任医师)

中医上有一句老话,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饮食不当,会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导致失眠。中医认为,从五行生克论来说,脾为心之子,脾胃相表里。因此,脾胃功能失调,胃气不和的人,往往会感到腹痛、腹胀,有的人甚至恶心或呕吐,大便异臭,伴有便秘等症状。

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时的人很少失眠。

平时生活中,应多注意饮食均衡,少吃过油和过腻的东西。让告别“胃不和,则卧不安”带来的烦恼,可以试一试以下两个秘诀。

调脾胃千古名方,拯救多种脾胃不适!

最近,经历了一个“油腻”的春节假期后,很多人出现了脾胃不和的症状,例如头晕、四肢困倦、胃脘冷痛、便溏、恶心、呕逆、反酸、烧心等症状,甚至觉得脾胃之间、心下位置的地方有“痞塞感”。
今天,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田国庆主任为大家推荐一个被誉为调脾胃的“千古名方”的经方—泻心类方药,帮助不同的人调好脾胃,恢复脾胃生机。

古代较早的医书,很少见到“胃痛”记载,由于位于剑突下,接近“心口”,将胃脘痛也称之为心痛。而《医学正传》则明确指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而泻心主要的就是泻掉阻塞在脾胃之间、心下位置的痞塞感,使脾胃恢复正常。

泻心类方药则正对以上病机而设,脾胃疾病中用之最广,如现代疾病中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

泻心类方药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五方,即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例如半夏泻心汤列于“太阳病篇”,为表证误下,胃气受伤,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胃脘所致的“心下痞”而设。

每一味药材的背后,都饱含医者仁心。目前,医圣张仲景笔下的泻心类方药,经过18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调理脾胃方面,已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被誉为调脾胃的千古名方。

泻心类方药临床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对应不同病症,中医可在泻心类方药基础上通过对药物的加减,来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半夏泻心汤
【方药组成】: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剂。
【功效】:辛开苦降,散结消痞,泄热补虚。
【方解】:方中半夏、干姜二药具辛温之性,能散结消痞;黄芩、黄连苦能降泄,燥湿清热;人参、甘草、大枣药性甘平,补脾益胃。

甘草泻心汤
【方药组成】:甘草(炙) 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煎服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适应证】: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

生姜泻心汤
【方药组成】:半夏6克、干姜3克、黄连5克、黄芩6克、甘草10克、人参5克、大枣1或2个、生姜15克
【煎服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适应证】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

最后强调的是,泻心汤虽为千古名方,但其适应证非常广,而每个人有具有个体化特性,建议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使用泻心汤。

陈皮山楂饮
【材料】:陈皮6克、山楂片9克。
【功效】:消食化积、理气消胀。
【适用人群】:适用于暴饮暴食之后,脘腹胀满不适,食欲不佳,肢体倦怠等症。
【注意】:胃酸过多者慎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