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全集(收藏版)附年谱汇评
相关推荐
-
150 唐诗解读——杜甫之《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 曲江:曲江池.位于陕西西安南约十里的低凹地带,隋宇文恺设计 ...
-
180 唐诗解读——杜甫之《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一)
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 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 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 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 要求阳冈暖,苦涉阴岭冱. 惆怅老大藤,沉吟屈 ...
-
杨天元:浅谈杜甫诗中的“双峰寺”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这是杜甫写给江陵和夷陵的郑监审.李之芳的诗.原诗的题目<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诗中的" ...
-
6371杜甫五律《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读记
杜甫五律<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读记 (小河西)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此诗或作 ...
-
189 唐诗解读——杜甫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二)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注: 清江:形容江水清澈.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 故园:指成都草 ...
-
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
92 唐诗解读——杜甫之《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 ...
-
79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泥涂岂珠玉,环堵但柴荆. 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 舟鹢排风影,林乌反哺声. 永嘉多北至,句漏且南征. 必见公侯复,终闻盗 ...
-
李商隐七律全集 · 附年谱汇评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 ...
-
杜甫七律全集(收藏版)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quo ...
-
黃庭坚七律全集(收藏版)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q ...
-
黃庭堅七律全集(收藏版)
转自艺藏观止堂 黄庭坚(1045-1105),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 ...
-
陈宝琛七律全集(收藏版)
请 输入 陳寶琛,字伯潛,号弢庵,閩縣人,碩學清望,直言敢谏.其爲詩深醇簡遠,風骨翩翩,著有<滄趣樓詩>. 请 输入 正 陳 寶 琛 七月廿五夜山中懷蕢齋 東坡飲啖想平安,塞上秋風又戒寒. ...
-
叶嘉莹评赏李后主词(全集收藏版)
叶嘉莹:评赏李后主(上) 叶嘉莹:评赏李后主(下)
-
李希圣七律全集(收藏版)
请 输入 李希聖,字亦元,湖南湘潭人,讀書務博覽,為詩造韻綿邈,寄情悱惻,措語清拔,著有<雁影齋詩>. 请 输入 正 李 希 聖 亂離一首仿元白體示頌年叔進兩太史 亂離重説太平年,宣武城南 ...
-
陈师道七律全集(收藏版)
请 输入 陈师道,字无己,号后山,彭城人,学诗于黄庭坚,著有<后山先生集>.自述所得云: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 请 输入 正 元祐二年4月19日,苏轼.傅尧俞.孙觉状奏:右臣等伏见徐州布 ...
-
杜甫七律中声韵技巧的突破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 对声律的严格要求是七言律诗的重要特点,这使得诗人们在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