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轶事|作为学问家的鲁迅

(0)

相关推荐

  • 包小菲丨《清初诗文与士人交友考》评介(明清文学论著推介之五)

    包小菲丨《清初诗文与士人交友考》评介(明清文学论著推介之五)

  • 文学写与史志书

    文字与文字不一样.文学者,着墨不多,诗趣横溢:史志者,简明扼要,精确工致.其心手写,记其所感,文学之所为,下笔如刀,入木三分,乃史家境地. 辞章之美,平添几分绮丽,文学之必备.凡心所向,素履所往,借着 ...

  • 李昕:我眼中的学者杨义

    "一般人做学问,切忌四处刨坑,却浅尝辄止,坑坑不见水.但杨义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他每刨一个坑,都打成一口深井.这足以令人称奇." 2015年3月,杨义先生的新著<论语还原> ...

  • (新书推介)许振东:明清小说的文学诠释与传播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别就我国明清时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六部著名小说 ...

  • 观点 || 杜崇斌:走出神殿看鲁迅

    走出神殿看鲁迅 杜崇斌 今年是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82周年,应某文学网站编辑朋友的邀请,让我谈谈鲁迅先生,由于没有大块的时间,所以我就在读书版开一个帖子,零零碎碎地谈谈对文学家鲁迅的看法,谈谈对鲁迅作品 ...

  • 1924年泰戈尔访华,为何鲁迅在晚宴中离席而去,还说“一塌糊涂”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泰戈尔. 民国时期,才子佳人层出不穷,比如徐志摩,鲁迅,胡适,林徽因等人,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同时,也留下不少著 ...

  • 学林轶事| 鲁迅的小说史研究

    [核心提示]研究鲁迅的小说史观,不但需要加强中国古典文学基础的训练,而且还要对鲁迅有宏观的了解,我以为二者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关于鲁迅小说史研究的专门论著历来较少.其原因有多方面:研究者历来关注作家 ...

  • 学林轶事| 在现代文化名人手稿中,鲁迅的手稿最为规整

    在现代中国文化界,鲁迅的手稿即使不说是一个范例,也可说是一个特例.因为它具有很多文化名人手稿所不具有的特点,也充满中国文化与书法美的魅力. 鲁迅手稿总体上具有排列规整.字体清晰.较少修改.页面干净.气 ...

  • 学林轶事|严以治学 笔耕不辍——历史学家蔡美彪的学术贡献与治学

    蔡美彪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立传的历史学家.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蒙古学奖"以及"全国离退休先 ...

  • 学林轶事| 王阳明的至圣之道

    成就圣人的理想人格,是儒家自孔子以来最为坚定的信仰.虽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荀子也说过"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

  • 学林轶事| 寻常人家有清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学林轶事 | 从“诗话”说开去

    日前在小区里散步,有邻居突然问我,"诗话"是什么?能不能给简单介绍一下?我问他,为何对此感兴趣?他说,孙女大学读的理科,现在毕业了,突然说喜欢古典诗词,想考文科研究生.但毕竟她没有 ...

  • 学林轶事| 追随龚书铎先生问学记

    [核心提示]在当代中国,凡读过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对龚书铎的名字不会太感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多数同学上课使用的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教材是由龚书铎等人编写的:二是在任课老师开列 ...

  • 学林轶事| 《吕氏春秋》题旨新解

    "春秋"一词,本是年.岁之意.古人认为春是萌发生长的季节,秋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春秋连称就代表一年或一岁,后人便把它引申为编年体史书的称谓.唐人刘知几在<史通>中说:&q ...

  • 学林轶事| 叶嘉莹的文学生命之源

    叶嘉莹是当代知名的汉学家,她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研究,旧学新知熔于一炉,别开生面,独辟新境.就学者而论,足称泰斗:就诗人而言,亦允推大家.叶嘉莹自开户牖,走出了古典才女之小我,获得了心灵的突围.她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