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易经》:30岁后持续走上坡路,要学会这些“公式”!

曾经有书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
有没有这样一本书,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少犯错?
我回答他,有!
这本书不仅仅能给你带来启发,还能为你提供各种“公式”,堪称人生必备“防坑指南”。
它就是《易经》。一本从古到今,无数名人大咖都不会错过的经典。
孔子:晚年爱读易,“韦编三绝”说的,就是他为读《易经》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曾国藩:一生读它5遍,后来功高盖主,却在《易经》智慧的帮助下,成为少有的功成身退的晚清名臣。
马云:多次公开推荐《易经》,甚至说职场人都该去《易经》里拜拜师,并忍不住感叹:自己得益于比别人读得早......
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咖也多次提醒我:世界上大部分学问,我们都可以用《易经》来概括。
年少时初识《易经》,还是在金庸小说里。乔峰经常念叨的“降龙十八掌”的招式:亢龙有悔、飞龙在天……都出自这本经典。
再后来,工作、结婚、生子后再翻开,才发现它的博大精深。
儒家、道家分别以《易经》中的乾卦、坤卦来开宗立派,兵家的三十六计也是来自它;
故宫也是按照《易经》卦理来设计,蕴含精密数学原理,历经600年风吹雨打,依然金碧辉煌;
清华大学更以乾坤二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滋养出一代代学子…
但大部分人一说起《易经》,总是先想到阴阳、八卦、五行等复杂概念,觉得它离现代生活太远。
其实,恰恰相反!
《易经》的智慧,早已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易经》真正的大用,并非算命
而是提供了一个你做选择的人生范本
孔子曾说,“《易经》,百姓日用而不自知”。
一天12个时辰、一年四季365天、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还有像自强不息、谦谦君子、物极必反、殊途同归、否极泰来……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出自《易经》。
它看似复杂,八卦衍生出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千变万化。
实际上,《易经》就是一个个贴近现实的故事剧本,几乎解释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有的发展规律。
你现在处于哪个人生阶段,将来会遇到什么,每个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它就像一个个“数学公式”,一一为你推演。
教育孩子:与其大吼大叫逼他们去学习。
不如参照《易经》:“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要总是去追着他学,而是要锻炼他主动去学。
事业达到新高峰:难免洋洋得意。
读懂《易经》的人却知道:“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物极必反,盈满则溢,一个人再风光,也只是一时的,要防微杜渐,才能持续成功。
每一卦相当于一个“公式”,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无论你为学,为商,为政,还是为人父母,都能得到从中得到启发。
难怪这些年,不少人都说:阅尽世间万卷书,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正如研究《易经》40年的曾仕强老先生所说:
《易经》算命,不是不可以,但那是小用。
《易经》还暗藏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哲学和文化心理,搞懂它对你做人生选择的妙用,才是大用。
有些智慧指引,你以为是超自然的神奇现象,不过是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总结罢了。
人活一世,福祸相依,看似是运气,其实根本有迹可循。
研究《易经》40年
他的解读火爆全网,百听不厌
然而,很多刚开始接触《易经》的人,都会遇到几个难题:
看不懂,或是关键时刻用不上。
甚至认为这是“晦涩难懂”的天书,从而将它束之高楼。
但在曾仕强老先生看来,如果因此错过这本经典,实在太可惜。
所以,在把《易经》读得通通透透后,他开始向大众普及易经智慧。
2009年,他登上《百家讲坛》。
这也是60年来《易经》在央视平台的一次全景展示。
曾老连讲15期,不仅收视率遥遥领先,当年的书籍和音频制品,更是在当当网被抢到脱销。
他一生写下《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等数十部著作,著作等身。
还把易经智慧融入中国式管理,享誉海内外。
除了走进高校,他也走进众多500强企业,去破解管理的误区。
而且曾仕强从来都是从人性细微处、你身边的种种现状入手,去帮你剖析规律。
从不故作高深、从不运用晦涩的文词,永远都是用淳朴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语言,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娓娓道来。
难怪老人听、孩童听,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并从中悟到真正的选择智慧。
读懂了《易经》,人生自然通透
有人说:
读懂了《易经》,你就读懂了你自己;
读懂了《易经》,你就读懂了中国人;
读懂了《易经》,你就读懂了世界变化的规律;
《易经》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发展规律。
在中国社会想要取得成功,想要获得幸福,必须先要悟透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处世哲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