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四年

(0)

相关推荐

  • 桓公六年(3):春,正月,寔来(三)

    ---   01   ---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

  • 诸侯国:毛国

    [姓氏]:姬姓毛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弟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 ...

  • 春秋纪(夏)二

    周庄王六年.鲁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 春,正月,鲁大夫溺会齐师伐卫.[公羊传].[穀梁传] 夏,四月,葬宋庄公.[公羊传].[穀梁传] 五月,葬周桓王,缓也.[公羊传].[穀梁传].[今本竹书纪年 ...

  • 郇姓与荀姓的关系及其历史演进

    2017中国兰陵 荀子礼治思想论坛 专家教授讲坛系列十五 郇姓与荀姓的关系及其历史演进 (提纲) 北京大学  郇庆治 郇姓追根寻源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郇姓先祖受封的具体时间与地理位置.<青州郇氏 ...

  • 纪、郕、项世系

    纪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523年] 1.文侯姜静[公元前1046-公元前1026年] 2.景侯姜烘[公元前1025-公元前996年] 3.昭侯姜寇父[公元前995-公元前975年] 4.穆侯姜窔父 ...

  • 桓公八年(5)速杞之战

    ---   01   --- 公元前704年,鲁桓公八年,周桓王十六年. 最后一件大事就是楚国召集的"沈鹿会盟". 沈鹿在哪?<左传>注解:"沈鹿,楚地,在今 ...

  • 左傳進退-成公三年至五年

    [經] 三年春王正月,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伐鄭.辛亥,葬衞穆公.二月,公至自伐鄭.甲子,新宮災.三日哭.乙亥,葬宋文公.夏,公如晉.鄭公子去疾帥師伐許.公至自晉.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大雩yú.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鲁庄公迎娶哀姜 ◇御孙谏丹楹刻桷 ◇戎人侵曹,曹僖公即位 ◇士蒍使杀游氏之二子 [涉及人物] ◇鲁庄公.哀姜.御孙.赤.士蒍.晋献公等 [涉及国家] ◇鲁.齐.曹.陈.晋等 #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十四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郑厉公复位  ◇申繻论妖由人兴 ◇楚文王伐蔡 [涉及人物] ◇齐桓公.单伯.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傅瑕.原繁.申繻.蔡哀侯.息妫.楚文王等 [涉及国家] ◇齐.陈.曹.宋.周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齐为周伐卫 ◇邾宪公去世 ◇晋献公使大子申生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 ◇子元诱惑息妫 ◇楚师伐郑,诸侯救郑 ◇鲁国发生饥荒,臧孙辰告籴于齐 [涉及人物] ◇齐桓公.晋献公.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齐桓公会诸侯盟于幽 ◇公子友如陈葬友 ◇杞伯姬归宁,叔姬出嫁 ◇士蒍谏后伐虢 ◇周惠王赐齐桓公命,且请伐卫 [涉及人物] ◇鲁庄公.杞伯姬.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庆.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六年

    #提要 [主要事件] ◇士蒍城绛 ◇虢人伐晋 [涉及人物] ◇鲁庄公.晋献公.士蒍等 [涉及国家] ◇鲁.宋.齐.徐.晋.虢等 #原文 [经] 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夏,公至自伐戎.曹杀其大夫.秋,公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提要 [主要事件] ◇纪叔姬去世 ◇樊皮叛王 [涉及人物] ◇纪叔姬.樊皮.周惠王等 [涉及国家] ◇鲁.郑.许.周等 [春秋体例] ◇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五年

    #提要 [主要事件] ◇伯姬归于杞 ◇卫惠公去世 ◇晋献公尽杀群公子 [涉及人物] ◇女叔.伯姬.公子友.晋献公.士蒍等 [涉及国家] ◇鲁.杞.陈.晋等 [春秋凡例] ◇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三十年

    #提要 [主要事件] ◇周执樊仲皮 ◇楚杀令尹子元,斗榖於菟继任令尹 ◇齐伐山戎 [涉及人物] ◇周惠王.樊皮.鲁庄公.齐桓公.公子元.斗射师.斗班.斗榖於菟等 [涉及国家] ◇周.鲁.齐.山戎.楚.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三十一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齐桓公献戎捷于鲁 ◇薛伯去世 [涉及人物] ◇鲁庄公.齐桓公等 [涉及国家] ◇鲁.齐等 [春秋体例] ◇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