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么理解“李侠”的!“汇讲坛”听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主演王佳俊说!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经典,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首演以来,已斩获口碑,迅速“出圈”,感动了许多年轻人。80、90后主创如何演绎上世纪同龄人为信仰赴死的决心?站在新时代坐标,我们如何更好地缅怀过去、面向未来?“海上畅谈”特别呈现“大家·对话——尽在汇讲坛”,舞剧主演 王佳俊 向我们讲述了台前幕后的故事。

▼ 点击收听演讲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主演 王佳俊

说到《永不消逝的电波》,被熟知的应该是孙道临老师主演的那部黑白电影,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红色电影。但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稍微还是有点距离的,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收获却是今天的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大批观众。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舞蹈专业上的认可,但其实更打动他们的应该这些红色英雄的故事。真正的打动到了他们心里最深最柔软的地方,并且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

今天,我想把在演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1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今天的80后关注上世纪同龄人,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的青年人”的作品。从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作曲杨帆,服装设计阳东霖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再到主要演出朱洁静、侯腾飞、王景,包括我在内的演员队伍,都是80后、甚至还有90后的年轻主要演员。
我们想通过当代青年人的眼睛去回顾这段历史,塑造出舞剧特有的红色英雄形象。我们深挖了英雄背后的故事,那些平凡,真实的事情,只有平凡真实才能打动观众,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所以我们查阅历史资料、学习同题材的电视,电影,走进那些上海红色教育场馆采风。

李白烈士故居 :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

对我艺术创作影响最深的是参观李白烈士故居时。简单朴素至极的家具,嘎吱嘎吱作响的木质楼梯,还有不到2平米的小阁楼。我开始想象李白在上海潜伏十二年的时间里,在外都是非常敏感,警惕,伪装的身份,但在这个朴素的家是他最安心,最放心的地方,甚至我都能想到在这个小家里,他们夫妻两说些有的没的,这种简单的幸福,应该就是他最美好的回忆。
这样的环境感也让我在舞蹈中的家中双人舞有了很具体的想象空间。包括深夜去阁楼发报,都是蹑手蹑脚的走上楼梯,生怕发出响声,在这不到两平米的阁楼里,这个小阁楼就是他的战场,在这里发出了无数封重要的情报,甚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停留在了那里。

李侠夫妇在家中跳起双人舞

2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回到练功房和导演反复讨论。导演希望我们加强戏剧表演的成分,做到把生活搬上舞台,做到情感先行,舞蹈随行。所以在排练过程中,我们都非常的投入这个环境感,投入到人物里。所以有时候排练,排着排着就有演员哭了,导演哭了,哭成一片。
其中有两个舞段让我印象特别深。一个舞段我们叫它:小光的回忆。讲的是一个叫小光的少年为了帮李侠逃出险境,替他牺牲后展开的一段小光和李侠的回忆,回忆里都是美好的画面,可能当时是在延安,少年称李侠为哥哥,整天缠着他,要李侠教他写字认字。那个少年牺牲的时候才15岁,入党刚刚3个月。
裁缝铺学徒小光 (中间)
在那个时代有许许多多像小光一样年纪的男孩女孩,因为时代的命运被推到了战场上。如果是在今天哪一个孩子不是家里的宝贝,哪怕摔一跤都会心疼的不行吧。但是李侠在上海的这十二年里,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兄弟姐妹在被抓走,眼睁睁看着他们躺在血泊之中,而自己不能有半点情绪上的反应,他只能克制自己的情感,他是一名隐蔽战线的工作者,他能做的就是隐忍和克制。
在这十二年里的每一天对于他来说都是像在刀尖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但是他的内心是崩溃的,是在怒吼的,他之所以来上海就为了带着战友们一起走向新中国,我想这种折磨是可以击垮一个人,哪怕我在舞台上只是演绎两个小时,但是每次演出完我都觉得自己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但我的感受对于李白这些革命战士们的感受来说都不过是一丝皮毛。
3
当我们在排最后一段诀别的双人舞时,我们导演放着音乐在感受,想从某一个情感点出发去进入舞蹈,但是听着听着,导演就哭了,我知道导演比我们先入戏了,她说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理由,去和一个自己深爱了十几年的人离别。
当时我其实是从李白的角度去思考的,李白之所以能成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而做出杰出贡献者之一,他肯定是有着对国家情怀的大爱的人,但他更有着对自己小家的一份爱,他爱她的妻子,他的孩子,所以他希望他们可以生活在自由的天空之下,也希望所有小家都能够拥有诗与远方的生活,所以他最后把手放在妻子的肚子上,告诉她:“带着我们的孩子,走向新中国。天就快亮了!”而那个孩子应该就是未来今天的我们。
李白一定是个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的人,他的这份希望促使着他的信仰更加的坚定,所以他最后会选择走上可能牺牲的道路。我想在打动观众之前,这些英雄们早已打动了我们。通过汗水,泪水,我们一点一点的让英雄们变得有血有肉,最终在舞台上塑造出了平凡又伟大的英雄形象。
或许每一场演出,对观众来说都是一次走近革命先烈的心灵之旅,但对演员来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在经过电波200多场演出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越拉越大,我希望能够让更多当代青年观众可以认识到,了解到这些红色英雄,我希望我们的红色种子可以播撒的更远,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回忆这段民族记忆来点燃观众心中的红色基因。
有一位观众他看完演出后,留下这么一条讯息给我们,他说:看完演出,走出剧场,看见眼前灯火通明的街道和高楼时,心里感到的是珍惜和幸福。

4
我想这正是我们舞剧所想要表达的,只有不忘记过去,才能不畏惧未来。当我们在能够走进剧场看一场演出,当我们在享受社会带来安全与快捷,当我们在讨论诗和远方,梦想与理想的时候。记得背后曾经都是有这些革命烈士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生活所换来的。
李白精神不仅只存在过去,他已经传递到了今天,那些守护着我们安全的公安,那些守卫在祖国边疆的战士,那些冲进最危险地方的医护人员,那些逆行冲进火灾的消防员,我们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他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着。所以我们应该更珍惜当下,做好自己的职责,为社会为他人多一点贡献,让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真正存在于我们的每一天,为此而感到骄傲。
当年李白烈士们他们的使命是:让新中国成立。那今天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中国变得更强大!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绝大多数人物,都曾是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他们不只是泛黄照片里的传奇,也和当下的同龄人一样,曾鲜亮地爱过、活过、奋斗过。只是,那个时代赋予了他们更重要的使命。为了理想与信仰,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了今天人们幸福生活的起点。

编辑 | 张喆

一审 | 秦畅

二审 | 陈逸洁

播出时间
3 月 20/21 日 FM93.4 晚上八点
本期合作方
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
徐汇区文旅局  徐汇区图书馆
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烈士纪念馆

海 上 畅 谈

博 采 众 长 开 听  

FM 93.4 上海新闻广播 Sat. 20:00

📻

阿基米德 海上畅谈社区 随时回听

▼ ▼ ▼

听讲座 听世界

海上畅谈


阿基米德|海上畅谈

新闻工匠,打造最有品质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