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柏 : 书信,应在文化中传承
相关推荐
-
我只是跟世界聊天,恰巧被你听到
点击上方蓝字"时光如棉"关注我吧. 最初写字是九岁时,吉林大姑带表妹们回山东探亲.短住回去后,我跟二表妹通信. 写信.发电报是那时的交流方式.小小人儿,你来我往,写的都是不舍和想念 ...
-
打开一封信
这是大女青2019年第203(@365)篇原创
-
永不褪色的情感纽带一一书信
本文作者:高喜林 随着电报.电话.手机的三次革命,书信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惭惭地成为了一种记忆! 在二十世纪末,手机还没有普及,普通人一般都是通过写信来传递信息. 记得小时候,村里那些不识字的人 ...
-
文学看台806 | 吴春红装进书信的日子【叶劲舟国画】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装进书信的日子 ·吴春红 久不联系的陈同学突然发来一张图片,是他手写的一封信,写完拍照发了过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信发给我,想来寄出与否已经不重要,这就算完成了说要回信的 ...
-
江南专栏 | 蒋新民:“信”念永恒
江南 ·专栏 主编:蒋新民 / 副主编:紫珊瑚 责任编辑:小西 积健为雄 主播:欢子 特邀评论:徐为富 文 :蒋新民 / 图:堆糖 信,曾经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方式和 ...
-
读曾国藩家书才发现,现在人们生活真幸福,可惜很多人不懂得珍惜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要学曾国藩".<曾国藩家书>被研究专家称为"毛泽东最喜欢的书",毛主席一生研读曾国藩家书,同时期 ...
-
一生没给母亲写过一封信
一生没给母亲写过一封信 文 沉岚无语 | 图片 网络 看老鬼的<母亲杨沫>,书中满是力透纸背的世态炎凉.悲欢离合,包括母子间的恩恩怨怨,其中不乏令人潸然泪下的地方,但我一直没有流下眼泪.直 ...
-
给学生的回信一
寒假挑战第九篇 挑战者:张 津 写文章,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沟通. 最近看到挑战群里的老师们不断地发起写信的挑战."给老师的一封信.给学生的一封信.给家长的一封信.给孩子的一封信--&q ...
-
文学百花苑第五届全国文学大奖赛476 嗬,好大一场雾 | 丁青柏
作者简 嗬,好大一场雾 江苏盐城丁青柏 嗬,好大一场雾,从昨晚八点起,整整飞了一夜.这是今冬下的第一场雾,习惯了在月朗风清中行走的人一定不会习惯. 站在高层楼上看,还真没觉得这场雾有多大.兴许是急着送 ...
-
中传谢伦灿:艺术产品应兼具文化艺术属性和产品属性
中传谢伦灿:艺术产品应兼具文化艺术属性和产品属性
-
【传统文化】从方位词到应答语:“中”是对古代雅言的传承
[传统文化] 从方位词到应答语:"中"是对古代雅言的传承 作者:司罗红 樊留洋 方言是镌刻在游子身上不变的符号,是连接游子与故乡的情感纽带.常有若干词语被看作某地方言的代表,寥寥数 ...
-
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中的精髓,传统文化中的仙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节气歌>,歌中所唱的内容就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熟记的二十四个节气名:立春.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母亲节:中国文化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孙娟的书房"设为星标
-
画家汪意丰——在中国文化中创作当代艺术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界常谈常新的话题,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画领域的"传承"和"创新"有着特殊之处,对之应有更客观准确 ...
-
立夏时节的“5大俗语”,上古农耕文化中的大智慧,句句上讲
文|农情万家 导读:立夏之初,农耕文化中的立夏"5大俗语",与农业息息相关!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升",今天是2021年立夏后的第五天,立夏在二十四节 ...
-
传统文化中数字的秘密
数字 数字是神秘文化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智慧的基本要素.在逐步摸索发展中,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混混沌沌的世界中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000以上的数字,还有了加法和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