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沿线故事多——沈阳公众考古系列活动之二

午后的艳阳暖暖地照射着沈城大地,蓝天白云下,约40多人的队伍在盛京古城的街路上边走边听讲解。这是第二期“行走盛京”公众考古活动,时间定格于2016年6月19日下午。
  本次行走活动以考察盛京方城古迹遗址为主。活动组织者是沈阳市考古研究所,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大部分是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三位主讲人为市考古所副所长赵晓刚,辽宁文保团队长陈赫和队员李燕大姐。

本次行走轨迹如下:起点位于大南街与南顺城路交汇处的德盛门(大南门)瓮城遗址,西行至南顺城路与北通天街交点,北行至北通天街与盛京路交点,沿盛京路西行至同泽女中,北行至沈阳路后西行经怀远门沿西顺城路内街北行至西北角楼,西行至太清宫,出来后沿顺垣巷东行至北城墙根遗址,继续东行至九门遗址,至此为终点,行走结束。行走讲解在八处地点进行(至某一处为讲解点),用时2.5小时,几百年的盛京旧事在讲解人的娓娓道来中徐徐铺展开来。本次行走经过南顺城路、西顺城街、北顺城路,沿着围合盛京古城墙遗迹走了约不到四分之三的距离,沿途众多的历史故事,让文保人再一次享受了收获满满的午后。

德盛门瓮城遗址于2007年发掘出土,于2010年秋建成上面覆盖玻璃可供市民向下观瞻的遗址保护区。此遗址紧邻沈河区国税局,原为敞开式遗址,可以随时观赏;今已被铁护栏圈进院中,赶上今天周末区国税局休息的日子是无法观看的。即使举办行走活动,概莫能外,此为不便之处,虽然可能利于保护,因此我们只能在铁栏外听赵所长讲解了。

德盛门瓮城是依附于城门之前的保护性建筑,旁开两门。当来犯之敌进入瓮城,关闭城门与瓮城门后,城墙上的守军可以射杀敌兵,来个“瓮中捉鳖”。瓮城相当于给城门加了一道防护措施,防止敌兵直接进入城中。据记载,当时盛京瓮城里还可建小庙,可见瓮城不小。建造时间约为天聪五年到天聪九年。这个遗址是盛京古城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瓮城遗址,对于盛京城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遗址碑名上“德盛门”写成了“德胜门”。这一字之差谬误了盛京历史,不该失误之处至今未改,依然误导着来访之人,有关部门当  尽快更正为好。

根据历史记载,今天沈阳的东南西北顺城路是清代的护城河,而当年的城墙是在护城河以里。例如,南顺城路是护城河,城墙应当在路的北侧。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待解疑问:德盛门瓮城遗址在南顺城路以南,中间隔着护城河,怎样依附于城门之前呢?
   在同泽女中门前,通过讲解,我们眼前浮现出88年来这所中学的发展史,折射出近现代以来沈阳教育发展的缩影。通过承德路街名,我们眼前继续往前浮现出清代这里街区的概貌。女中以东是当年的承德县衙和宗人府办公地点,以南是盛京刑部大狱。这座监狱使用时间较长,从清代一直延续到近代,如二十世纪初曾关押过刘少奇、赵尚志等当局认为的叛逆之人。现在大狱还有狱墙等部分遗迹。

西北角楼位于西顺城路与北顺城路交叉口,它是在原有角楼城基上复建的。通过考古发掘验证,清代盛京城墙是在明代中卫城基础上建设的,清代使用的城砖面积小于明代。明代时,修筑城墙已经普及青砖包夯土的做法,所建城墙更加坚固,清代盛京城墙依然延续这种做法。但前些年复建的台阶式马道有违史实。真实的马道应当是随城墙而上的一道缓坡,便于马匹上下而不能是台阶式的,这只能人走而不能马行,就不能称其为马道了。当然,马道宽度过窄,大概是当地空间有限的缘故吧。还有复建的怀远门城楼布瓦不应是琉璃瓦而应是青瓦。疑问之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当之处呢?难道复建之时没有征求专业人士意见而臆建的吗?不敢想象这种低级错误竟然会频繁出现。
   沈阳太清宫已度过了353年的岁月,由于位列东北道教之首,现在是沈阳市和辽宁省的道教协会所在地。陈队和李姐饶有兴致地为大家讲起了太清宫今昔和梁坊彩画常识。因宫观即将关闭,我们继续前行下一站。
   顺垣巷的一处废品收购站里隐藏着一处沈阳之唯一——北城墙墙根儿。这是盛京城墙的唯一真迹,今日为废品遮风挡雨,三百多年前长长的坚固城墙只剩下这么一点点遗迹。由于它没有列入到文物保护行列,因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假如某一天它又被拆除,那沈阳的盛京古城墙将彻底远离人们的视野,那份遗憾是多少努力也难以挽回的。为什么不延续它的生命呢?这是我的疑问之三。

最后一站,我们齐聚清代百姓俗称的九门,也就是明代沈阳城十字大街的北端城门——镇边门遗址。如今,这里只剩下看不出城墙模样的残迹,没有明白人指点,你只能当这里是一处挖剩的土堆侧面。想当年,据此十米距离的南侧就是努尔哈赤的汗王宫住址,如今正在修建遗址区,九月份将面向公众开放。
  夕阳余晖下的九门遗址安静祥和,行走至此的文保队员依依不舍。炎热的天气给讲解人增添了不少困难,行走队员心存感激。
   历史的风云横扫古今。三百多年过去了,盛京古城墙已随着城市变迁煙没于历史的尘埃,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断壁残垣。那些有幸留存下来的星星点点遗迹在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往昔的岁月,那些有志于传承城市历史的人们在努力向今人后人延续着昔日的薪火。

今年沈阳的公众考古系列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行走认知,二是讲座详解。由于个人原因,遗憾的是今天行走后的讲座无法亲耳聆听,只能之后收听李姐的录音聊补缺憾。在此向李姐表示感谢。

(由于行走过程中边走边听边记边思索,得到的讲解内容不完整,因而自己认为不准确的内容没有记载,不能妄下断言,造成误解,只此点点滴滴以为纪念。)

摄影:张焰

(0)

相关推荐

  • 【沈阳老建筑:盛京城墙遗址】

    盛京城墙遗址位于沈河区正阳街路顺垣巷26号,即正阳街与顺垣巷交汇处的西北角西走二三十米处.建于1631-1636年间.2017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资料记载,1936年9月,开 ...

  • 【沈阳老建筑:盛京城墙西北角楼】

    盛京城墙西北角楼遗址位于沈河区西顺城路顺垣巷12号,于1626-1631年间在明代的城墙根基础上复建.1985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早先,沈阳古城外,环绕着城墙有条护城河.在 ...

  • 消失的盛京城王府 ——沈阳公众考古系列活动之三

    沈城仲夏的午后比较舒适,东部铅灰色的云层布满天空,西部的云朵依然洁白,不到30度的气温没有形成酷热,这是前几天连续阵雨的结果.三百年前盛京(沈阳过去曾叫过盛京.奉天)的仲夏是否也是这般天气?盛京皇宫坐 ...

  • 遗产日里饕餮宴——沈阳公众考古系列活动之一

    行走四处历史文物古迹,聆听两场讲座,而且讲解人都是文史研究学者,这是一个强强联手的组合.在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1日)享受到这样的高级别待遇对于辽宁文保志愿者和公众而言不啻是一场"饕 ...

  • 清昭陵 御厕 妃园寝——沈阳公共考古系列活动之四

    身披铠甲,眺望远方的一位威武将军矗立于沈阳昭陵主路上,他是在思谋国家的政治改革,还是在远虑夺取前方的紧张战事,抑或在担忧海兰珠的病体--他就是大清开国皇帝太宗皇太极的青铜雕像.天空格外晴朗,片片白云轻 ...

  • 我们在行动--讲述沈阳故事之沈阳老公馆培训活动小记(四)

    和平公馆风云现                   --行走讲解记略     陈云.宋任穷.于学忠.张寿懿.张作相.王铁汉这些曾经与沈阳历史发展紧密相关的知名人物,在组长程晓陆的娓娓道来中,一个个鲜活 ...

  • 回顾2020飞驰环球文化传播集团文化系列活动之二十九

    飞驰环球文化传播集团于2015年在京成立,集团拥有专业的策划.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创意创新精英团队,并联合国内外千余家网络媒体联盟,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核心,以"开拓.创意.创新" ...

  • 顾2020飞驰环球文化传播集团文化系列活动之二十六

    飞驰环球文化传播集团于2015年在京成立,集团拥有专业的策划.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创意创新精英团队,并联合国内外千余家网络媒体联盟,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核心,以"开拓.创意.创新" ...

  • 回顾2020飞驰环球文化传播集团文化系列活动之二

    飞驰环球文化传播集团于2015年在京成立,集团拥有专业的策划.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创意创新精英团队,并联合国内外千余家网络媒体联盟,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核心,以"开拓.创意.创新" ...

  • 回顾2020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文化系列活动之二

    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由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艺术社会团体,2016年在京成立,目前是北京具有研究资质的四家之一书画艺术研究院,近年来在国内外建立三十多家分院.写生创作基地. 宣和艺术院联手飞驰环球文化传 ...

  • 上海足球经典回忆系列活动之二“抢逼围”

    2017-05-09 14:39 90年代是大连万达的年代,而徐根宝偏偏却在这个时候带领着上海申花以自己的战术理念"抢逼围",脱颖而出. 当时,徐根宝凭着独创的"抢逼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