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

王阳明《书正宪扇》: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释义: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低头。

01#

骄傲易遮蔽良知

成功之前,人们往往把身段放低,谦卑有礼。成功之后,口头上虽然强调“要谦虚,不要骄傲”“骄兵必败”等。然而一旦成功,仍然避免不了骄傲的滋生,骄傲的情绪一旦起来,良知很容易受到蒙蔽,对人对事做出错误判断。
这个历史规律,小人物、大人物概莫能外。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兵必败。
《论语》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就是一个人胸有大志,心有定力,他可以泰然自若,却没有一种骄矜之气。
而小人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张扬、傲慢,表现出处处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人。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中西方智慧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02#

成功易滋生傲慢

为什么人一旦成功就会滋生傲慢呢?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傲慢呢?
获得成功,特别是重大成功的人,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但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所谓“时势造英雄”。而成功者容易被成功冲昏头脑,产生错觉,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决策正确,是自己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没有自己就没有成功,自己才是英雄,是自己“英雄造时势”,别人的作用、别的因素无足轻重。
同时,越有本事,越容易产生傲气,以我为中心、做事鲁莽。久而久之,傲气重了,喜欢独张独为、刚愎自用、唯我独尊,谁都看不起。
秦末,项羽反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使得本来就傲气十足的项羽更加骄傲。随着战争的持续,项羽的战略高度越来越低,韩信、陈平离他而去。后来,连他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都弃他而去。一个好汉三个帮,成了孤家寡人了,岂有不败之理,最终被屡战屡败的刘邦所杀,并非没有道理。
另外,发自内心的歌功颂德和居心叵测的阿谀奉承,往往难以区分。特别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干正事本事不大,却善于揣摩上级的心理,投其所好,借此顺势向上爬。或者自己有劣迹,因为心虚而寻求权力保护。为此,他们往往挖空心思,不惜用肉麻的语言溜须拍马。如果上级领导自己不清醒、不出面制止,或者半推半就,吹捧之声就不易断绝,乃至登峰造极。
在这种情势中,理智的声音、逆耳的忠言反而显得格格不入,就会被淹没、受排斥、遭猜忌甚至憎恨。
无独有偶,近年来的马云外滩风波造成了蚂蚁集团上市的终止,再如,近期的三个翻车的人,把两个航天院士打了的官至正厅的张陶,当着警察面口出狂言“人不如狗值钱”的徽州宴老板娘,包括“大部分人都是无用”的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无不是因为他们的熬而走向衰败。
看得见的情绪叫傲气,看不见的底线叫傲骨。
哲学家罗素曾说:
这个世界最荒唐的地方,就是蠢货和疯子都自信满满,而智者经常自我怀疑。说白了就是,越“无知”,越自信;越愚蠢,越傲骄!

03#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以致王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且《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
文 | 曹岫云著《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