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初见成效后,怎么灸、灸多久、灸几次才能保持?一次过告诉你!

-

-

有一位灸友介绍了自己艾灸的经历案例:最初做艾灸的几天,艾灸部位大量出汗,调理效果较为明显。但一段时间后,艾灸部位基本没有汗液排出,而此时症状尚未痊愈。

这位灸友疑惑了:要不要继续艾灸下去呢?艾灸频率怎样才算合适呢?有类似疑虑的灸友不少,今天我们就一次把问题讲个明白。

 原则1 :虚实寒热,时间不同,频率不同

关于艾灸的适应症,《医学入门》如是评价——“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无论是虚证、实证、寒证、热证,都可以艾灸,只是灸量、手法、配穴等有所不同。

 原则2 :调病灸与保健灸,时间不同,频率不同

一般而言,如果身体没有病痛,多建议大家做保健灸,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2小时,基本就可以实现保健养生的目的。

但并不是说保健灸就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同样需要规律施灸以及长期坚持。我们做过统计,像那些先天体质不好的人(比如阳虚人群),一般需要规律性地艾灸保健大穴(如大椎、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半年甚至一年左右,体质才能明显改善。

足三里(点击图片查看取穴)

如若已经出现疾病症状,理所当然,艾灸频率自然要比保健灸频繁得多,而且单次艾灸时间也应相对延长。

具体到不同的疾病,艾灸的频率和时间也有所不同,详情如下(下文的“短期”与“长期”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1, 病在浅层短期灸,病在深层长期灸

从皮毛、肌肉、筋髓、骨髓,越往里,病越重,越难调。病在浅层,艾火的热力和药性容易到达病灶,病自然好得快。所以,从时间角度来说,同样是痊愈,病在浅层所需的时间肯定比病在深层要少。

这个道理,《扁鹊见蔡桓公》早就告诉了我们:从腠理,到肌肤,再到肠胃,到骨髓,病越来越往里,也越来越严重。对于医者来说,加大了调理难度;对于患者而言,延长了调理时间。

2, 病在经络短期灸,病在脏腑长期灸

病在经络,只需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其中,病灶就会被驱除出体内。但是,如果病在六腑(膀胱、胃、胆、大肠、小肠、三焦),那艾灸时间肯定要多;如果正气虚弱,病继续往里走到五脏(心、肝、脾、肺、肾),那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因为除了调愈疾病,还要多多艾灸,以扶助正气,正气足,病邪退得才快。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这位灸友初期艾灸出汗,说明浅表层的病邪得到了祛除,但继续下去后,艾灸部位不出汗了,同时尚未痊愈,说明体内深层的病邪尚未祛除,体内余毒仍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终止艾灸,那就半途而废了。办法就是:继续艾灸,扶助正气,直到病邪悉数祛除。

六腑的病症,有些轻症,比如胃炎,一般艾灸1-3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但并不是说好转后就可以中断了,要彻底断根还需要长期坚持。

3, 形质未变短期灸,形质变化长期灸 

形质已变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一个人子宫里面寒湿很重,但是没有长子宫肌瘤,这种情况下,只要艾灸祛除寒湿即可。但如果已经长出了子宫肌瘤,那就要麻烦一些了,因为除了祛除寒湿,杜绝子宫肌瘤形成的条件,还得对已经出现的症状予以改善,让“大瘤化小,小瘤消失”。自然,这可不是灸几次就能好的。

4, 病时间短,短期灸;病的时间长,长期灸

病的时间短,说明病情相对较轻,调理难度小,艾灸时间和频率可以适当小些。但针对拉肚子、急性感冒之类的急症,在症状消失前应该重灸,并且要频繁灸,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在痊愈之后,建议再艾灸3次以巩固效果。

注: 如果是危害较大的急性病、突发病,建议立刻就医!因为艾灸是持续起作用,不是立竿见影,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孩子突发高烧,且难以遏制,就必须立刻就医!

病的时间长,主要指慢性病(包括妇科病)。慢性病必须长期灸!因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慢性病患者大多体虚,需要补虚益损,这可不是随便调理就能行的,必须长期艾灸,改善体质,通调全身,方能见效。

当然,长期灸并不是说天天灸,建议隔天灸或者每周休息1-2天,但必须讲究规律,这样艾灸效果才能好。

一般而言,像慢性疾病,至少需要3个月,也有可能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是老慢支、老寒腿之类的慢性病,我们建议常年艾灸。有一位灸友患有近20年的老慢支,她坚持艾灸3年,每周灸5天,每次1-2小时,现在快70了,哪怕气候再多变,老慢支也没有复发。

究其原因:常年艾灸改善了体质,体质增强了,病邪就不易在体内作祟了。

 原则3 :经络原穴与其他穴位,时间不同,频率不同

原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的特定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

在临床上,艾灸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由于原穴极为重要,所以在艾灸时,原穴的艾灸时间应当比其他配伍穴的时间要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