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最出色的巡航导弹战斧,有能力穿越伊朗高原进行精确打击吗?
巡航导弹思路萌发于一战,成熟在二战。一战时期的巡航导弹概念不过是利用陀螺仪技术操作一架飞机自行驾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飞行,限于科学技术,这种想法虽好但是完全没有可行性,几百公里的飞行能够偏离好几十公里。二战德军使用的V1巡航导弹总算具备了实用价值,可以对城市这样大小的目标产生威慑力。而战后最出风头的巡航导弹当属美国的战斧,在多次实战中表现出很高的命中率,那么战斧有能力穿越复杂的伊朗高原打击目标吗?

伊朗高原
绵延千里的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地处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在大自然力量的作用下伊朗高原就此形成,从小亚细亚、高加索地区一直向东绵延至阿富汗地区,整体上呈东西走向。
因为处在板块运动的第一线,伊朗高原注定不会像蒙古高原那样平整,而是以纵横交错的山脉为主,途径的国家以伊朗国土面积为最大,也最能表现出板块的运动。伊朗北边是东西走向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边则是更高大的札格罗斯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两条山脉中间夹着的是辽阔的盆地,可以说伊朗同时承受着南北两边板块运动的压力,地形地貌清晰地将这一能量传递表现了出来。

山脉分布
高原山脉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力量发挥的最大障碍,温泉关一战希腊军队能够以寡敌众也是依赖了地形,如今科技水平已经高度发达了,但是高原山脉在很多方面仍然能够有效的制约技术兵器。
能够将山脉变为屏障的战斧
虽然如直升机之类的技术武器在群山中飞行仍然会面临不少的自然威胁,但是巡航导弹受到的影响则小得多。战斧巡航导弹在1972年研制,1983年投入部队服役。鉴于当时电子技术的进步,可以在小尺寸的导弹身上实现高精度的制导。

战斧巡航导弹
战斧的制导方式有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以及卫星全球定位功能。导弹发射前先输入目标、路线等信息,发射后导弹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飞行,既可以通过GPS修正飞行数据引导飞行,也能在受到外界信号干扰时依靠惯性制导系统加地形匹配,自主飞向目标。
有了这套制导系统,战斧完全可以在预先设定好的路线上实现自由飞行,在没有外界信号引导的情况下还能自动规避一些山峰等危险区域,简直就是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伊朗高原,远处为达马万德山
作为反制的一方,原本能够成为屏障的山脉此时已经失去了价值,反而战斧能够顺着山脉前进隐蔽自己的行踪,避开雷达波的照射,加上本身弹体上涂抹的吸波材料,隐蔽性大大增加。要想发现并反击战斧就需要切实的雷达照射到,用防空炮或者地空导弹打击,然而在布满沟壑的高原山脉中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进攻路线虽然是人为设定的,但是路线可以选择很多条,况且导弹本身还有“大脑”,可以临时修改路线,甚至在目标区域盘旋等待新的指令。
山脉是屏障,但不是对所有技术兵器
在现代化战争中,山脉毫无疑问仍然是作战上一大难题,不然位于伊朗高原尾部的阿富汗何以几千年来不曾被彻底征服,美军至今仍然在山脉之间艰难的跋涉作战。与阿富汗地形类似的伊朗札格罗斯山脉等也会具有同等作用。

高原山地作战的士兵
如果只纯粹考虑导弹打击的话,以战斧的航程和作战模式,确实能够起到预计的打击效果,总的来说战斧虽然服役几十年了,但是经过改进提升了精度等,依然能够满足远距离战术打击任务,是合格的战术巡航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