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主题活动征稿第33篇】(沈庆)秋(外一篇)

《文艺众家》第一期主题活动“秋.月”征稿启事:

时间:2016年8月28日至9月28日。内容:关于秋或月。形式:诗歌 散文 小说 书法 绘画 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踊跃赐稿!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百分之60稿费外还将收到小红包。家中的学童也可以参与进来,我们有一个“文艺小星星”栏目。

投稿信箱:2084791183@qq.com 

秋(外一篇)

作者:沈 庆

  

 

我总是那样喜欢秋。

这份情结好像与生俱来。愿和秋一生守约。

只因:秋是如此美好。

秋缤纷于果。

农家的屋顶上,黄灿灿的玉米装满了囤;白花花的棉花晒满了院;黄橙橙的柿子挂满了树;绿油油的白菜长满了坡……

每一个果实都是一朵花,绽放在田野,缤纷成秋的花树。

秋绚烂于色。

单只叶的色彩,就斑驳的打碎了画家的调色料一般。

墨绿、黛绿、青绿、黄绿、橘黄、鹅黄、嫩黄、浅黄……这些色彩有层次,有内涵,凝重又浪漫,让人看了也随之深沉起来,诗意而温情。

秋婉约于声。

风起了。吹着叶,似雨打芭蕉,把听风人的心吹远了。伫立风口,昔日情怀如水吹皱。

秋虫总在夜里鸣唱,舒舒缓缓、悠悠扬扬。对睡者,是催眠曲。失眠者那一缕轻烟,和着秋虫的鸣唱,飘渺成失落的青春,或爱情。

一叶知秋。当树飘落第一片叶开始,我便知道:秋来了又去着。

随着叶次第零落,雪般悄然,蝶般舒卷,纷扬的便不再是叶,而是枯树落下的诗句。飘逸的诗行,渐行渐远。或堆积在树根,泛滥成册。

立秋

不知不觉,就过了立秋的节气。

早起上班,果有凉意了。风吹在身上,有了舒爽之感,再不似前些时日打在身上那黏腻腻的风。看来往行人,衣服渐渐杂了。年轻人,依旧短衫短裙(裤)。如我一样的中年人,大多在裙套外披了件长衫。而那些长者,则多半长裤在身了。

一叶知秋。此时的叶落,不同于彼时的叶落。秋之叶落,代表了秋凉。那翩然而下的叶,是淡然如归的情态。而前段时间的叶落,缘于持续的干旱,过早地凋零,倏忽跌至地面,空砸一份凄艾。莫说叶,就连那生命顽强的草,有的都枯黄、萎靡了。

万物之道,顺乎自然,始觉安然。

每读宋代刘翰的《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总有一种走过夏之酷热的凉沁袭上心头。立秋一过,人不再浑浑噩噩,神清气爽,方觉了天地阔。腿脚灵活了,身子骨活泛了,手脚勤快了,干劲骤增了。就连晚上,都耳聪目明起来,抬头看到了疏朗的星空;侧耳听到了草丛里的虫鸣,唧唧啾啾,清脆幽然中平添了岑寂安谧。

在四季中,我最喜欢秋。初秋的乍凉还暖,中秋的岁丰年稔,深秋的持重寥落,都让我心有所属,遐思漫溢。

立秋,开了秋篇。始终觉得,秋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没有哪一个季节,可以如此丰腴而曼妙,充满韵致,空灵又辽远。

秋的物质,是上苍赐予农民的惠泽。——这,和城市的钢筋水泥毫无瓜葛。基于此,更觉秋是有着柔情的。秋让庄稼和果树们都饱润起来了,果实或沉甸着,或鼓胀着,有的已成熟,有的青涩着。空气中弥散着五谷和瓜果的清香,那香,仿如从地下直直升腾浸入心脾,通透着人的每根神经。这是大地赐予万物生灵原汁原味的醇香,无纤尘杂质,闻之畅怡,每个毛孔都恣意舒张。而老农,足以在此刻独坐地头,眯起眼,砸吧着烟丝,看一地密实的庄稼遐想。

这样的秋,便把物质与精神合而为一了。

及至深秋,精神层面的东西便高于物质了。单是深秋浓浓淡淡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的自然之色,就可以让粗心大意的人不经意地赞叹一句:这景色真美!诗人、画家面对此秋,必是思维活跃,灵魂出窍。而行走在落满叶的路上,脚踩着的,定觉出那是岁月的痕迹。于是,有人慨叹了,有人落寞了,有人释然了,有人觉醒了,有人重拾心情,毅然踏上前行之路了。

天凉,好个秋!

【作家档案】

沈   庆


沈庆,女,1969年生,现供职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教育局,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主要有散文、通讯等,作品散见于《当代人》、《中学生》、《初中生写作》、《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2013年获得河北省“善行河北百姓记者大采访”活动“十佳百姓记者”称号。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