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词唱和中的鲁迅与郁达夫
相关推荐
-
郁达夫诗才成因初探(3)
郁达夫诗才成因初探(3) 三 如果说,在山水灵气的孕育与童年良好的启蒙教育下,郁达夫的诗才开始萌芽,那么,其少年时期,他的诗才则已初具雏形,这时期是真正研求诗艺的开始.书香世家的传统遗风,富春江的钟毓 ...
-
姚文元一岁时,父亲姚蓬子带他去见鲁迅先生,鲁迅赠他们一首七言绝句诗《赠蓬子》
文元姓姚,他一岁时,父亲带他去见鲁迅,鲁迅赠他们一首诗. 事情是这样的. 1931年,文元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姚蓬子. 姚蓬子是浙江诸暨人,本名叫姚梦生,"蓬子"是他 ...
-
一起品味鲁迅先生诗稿书札之美
鲁迅先生的书法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他用五分钱一支的"金不换",留下了与文章同质的笔墨,不缺豪迈.风骨坚韧,尤其是那件被书法家沈尹默称为"鲁迅最好的书法作品"的 ...
-
金锡逊:他的名字永不磨灭
谒杭州郁达夫故居 郁达夫是富阳人,杭州也有他的故居,在大学路四围高楼之中有一座小院,门墙脚下有一石碑,上刻有"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郁达夫故居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布 杭州市人民 ...
-
鲁迅最经典的10首诗,一首一个名句,绝对值得一读
一百年来,鲁迅是一位影响最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教材,影响着中国人的品格. 他的铮铮傲骨,让人怀念至今.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 ...
-
断篇中的鲁迅——重读《郁达夫全集》日记卷札记(4)
断篇中的鲁迅 重读<郁达夫全集>日记卷札记(4) 蒋增福 我国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冯雪峰,曾为郁达夫做过"著作编目",可见,出一本好书从装帧设计到目录编排,学问大得很. ...
-
从“九头鸟诗阵”看“守正创新”视域中的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内部生态
郎晓梅 "近代第一期意识到中国诗该有新的出路的人要算是梁任公夏穗卿几位先生."朱自清曾在<论中国诗的出路>中如是说.梁启超于1899年发起的"诗界革命&quo ...
-
“中国诗词大会”中最难的题目之一有关陈阿娇,你做出来了没有?
在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道选择题很难,当时百人团有很多人败下阵来. 请看题目: "千金纵买相如赋,默默此情谁诉"中所用"千金难买"和 ...
-
管窥之见——古典诗词创作中意象的运用
隱-喆 发布于2021-05-13 17:21 本文所称古典诗词,包含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楹联,对子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秋思> ...
-
大家学术 || 曹顺庆:从“无地彷徨”走向“话语重建”——关于旧体诗词不入现当代文学史的思考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汉学 曹顺庆,湖北荆州人,满族 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院士待遇),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 ...
-
诗词创作中,景物描写的七种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 ...
-
旧体诗词口语化,融入现代语言因素,才能存活和发展
纵观媒体上的旧体诗词,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即一味模仿古人的遣词用字和表达方式,采用古代的名词术语及相关称谓,用字措词生冷怪癖,晦涩难懂,绝对影响读者的欣赏和理解.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人们没有 ...
-
视听嗅味触,从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看诗词写作中的五觉
前言 前几天回到回答了一个关于白居易<夜雪>的问题.这首小诗如下: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复杂句,更需要注意的是,这首&l ...
-
诗词||疫中四章
疫中四章 独困边城 临窗今望远,惆怅锁高楼. 风月无从寄,山川不可游. 孤灯翻古卷,薄酒遣闲悠. 日日思荆楚,春芳怎解愁. 清明祭怀 斋居春过半,罩面入东山. 踏绿惊时变,寻芳叹事艰. 焚香思万绪,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