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中药——冰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朝代:宋代|作者:晏殊



凌(《纲目》)、石水
《本草纲目拾遗》
药材基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ce
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常为细粒致密块体;或为具六方对称的雏晶、树枝状连晶等(见于雪花、霜华、冰花),或具同心状结构(如冰雹)、钟乳状结构(岩洞中钟乳冰、石笋冰);很少见片、板状的规则集合体。无色透明,含气泡、裂隙处呈乳白色或混浊的白色;大块纯净的冰,散射光略带淡蓝色调。无解理,断口贝壳状、次贝壳状。硬度1.5。性脆、易碎。相对密度0.917。
生态环境:冰分布于冰川、雪山外,北方各省区冬冷见冰雪,秋凉见霜,夏晶天然产的冰可见于低温岩洞中(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冻结成冰),不论南北均属罕见。
甘;大寒;无毒
肺;胃经
退热消暑;解渴除烦。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②《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③《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内服宜慎,脏腑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①《纲目》:雌黄得胡粉而失色,胡粉得雌黄而色黑,盖相恶也。
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弱者不宜用。妊妇忌之。
1.《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2.《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3.《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4.《医林纂要》:凡天行热毒,伤寒阳毒,阳明壮热,以至神气昏迷者,置冰块心胸间,即可清醒。不可过食。冰过食反伤阳,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