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中药——冰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朝代:宋代|作者:晏殊

【别名】

凌(《纲目》)、石水

【出处】

《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ce

【原形态】

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常为细粒致密块体;或为具六方对称的雏晶、树枝状连晶等(见于雪花、霜华、冰花),或具同心状结构(如冰雹)、钟乳状结构(岩洞中钟乳冰、石笋冰);很少见片、板状的规则集合体。无色透明,含气泡、裂隙处呈乳白色或混浊的白色;大块纯净的冰,散射光略带淡蓝色调。无解理,断口贝壳状、次贝壳状。硬度1.5。性脆、易碎。相对密度0.91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冰分布于冰川、雪山外,北方各省区冬冷见冰雪,秋凉见霜,夏晶天然产的冰可见于低温岩洞中(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冻结成冰),不论南北均属罕见。

【性味】

甘;大寒;无毒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退热消暑;解渴除烦。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②《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③《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注意】

内服宜慎,脏腑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①《纲目》:雌黄得胡粉而失色,胡粉得雌黄而色黑,盖相恶也。

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弱者不宜用。妊妇忌之。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2.《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3.《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4.《医林纂要》:凡天行热毒,伤寒阳毒,阳明壮热,以至神气昏迷者,置冰块心胸间,即可清醒。不可过食。冰过食反伤阳,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

(0)

相关推荐

  • 麒麟菜

    百度图片 <中药大辞典>:麒麟菜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Qí Lín Cài [别名]鸡脚菜(<纲目>),鹿角菜(<琉球国志略>),鸡胶菜(& ...

  • 橘络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本草崇原>: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汤饮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饮,而行于皮肤也. 2.<纲目拾遗>:金御乘云,橘丝专能宣通经络滞气,予屡用以治卫气逆于肺之脉 ...

  • 菰米的功效与作用

    菰米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止渴."②<纲目>:"解烦热,调肠胃."③<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治心脏 ...

  • 三秦中药——椿白皮

    [别名] 香椿皮(<经验方>),春颠皮(<分类草药性>). [考证] 椿,<新修本草>始著录,谓:"椿.樗(臭椿)二树,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实." ...

  • 三秦中药——地笋

    [别名] 地瓜儿.地瓜(<救荒本草>),地笋子.地蚕子(<草木便方>),地藕(<分类草药性>),水三七.野三七.旱藕(<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出处] ...

  • 三秦中药——木贼

    [别名] 木贼草(<木草经疏>),锉草(<盛京通志>),节节草(<植物名实图考>),节骨草(<东北药植志>),擦草.无心草(<山西中药志>) ...

  • 三秦中药——柳枝

    [别名] 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垂柳.杨柳.清明柳.水柳.青丝柳. [出处] <本草拾遗> <纲目>: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 ...

  • 三秦中药——鸢尾

    [别名] 乌园(<别录>),乌鸢(<纲目>),扁竹(<植物名实图考>),蓝蝴蝶(<广州植物志>),亦利麻(<广西中兽医药植>),扇把草(&l ...

  • 三秦中药——鼠妇

    [别名] 伊威(<诗经>),蟠.鼠负(<尔雅>),负蟠.蛜蜮(<本经>),委黍(<说文>),负蠜(<广雅>),蜲黍(<别录>), ...

  • 三秦中药——蒲黄

    [别名] 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苏植药志>),蒲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香蒲.水蜡烛.蒲草. [出处] <本经> 1.陶弘 ...

  • 三秦中药——泽漆

    [别名] 猫眼草.五凤草.灯台草.倒毒伞.烂肠草.绿叶绿花草.桼茎(<广雅>),猫儿眼睛草.五凤灵枝(<履巉岩本草>),五凤草.绿叶绿花草(<纲目>),凉伞草(&l ...

  • 三秦中药——药墨

    五胆八宝掺松烟,千锤百炼成方圆. 奇墨入纸龙凤舞,内外兼用病魔除. 这是一首清人吟诵"五胆八宝药墨"的诗篇.乍看,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此诗,其实这首诗正道出了以药制墨和以墨入药的双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