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话特刊·庚子重阳专辑

(0)

相关推荐

  • 心湖诗刊第119期:重阳节同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敬老节.敬老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 重阳 (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q ...

  • 重阳(四)|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q ...

  • 第二十八期 | 楚天七星文学诗社重阳(晚秋)诗词选萃

    重 阳 刊首寄语(重阳) 序属重九,篱菊初香;百花调尽,盈枝怒放;邀友登高,远眺朝阳;群峰尽染,红枫张狂;黄蕊新吐,旧阴庭堂;大城古树,池苑玉霜;看酒极目,沐浴秋光;古寺修竹,钟鼓沧桑;美丽乡村,稻栗 ...

  • 《长江诗苑》2020年第67期“重阳”同题诗词精选(97)

    九月九 · 重阳节 重 九月九 阳 节 重阳节同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本期主题,以& ...

  • 萍聚同题 | 重阳,传花约酒遣流光

    重 阳 陌上的茱萸结果了,红得一如他小酌微醺的样子,更多了醇和沉香的底蕴. 槛外的菊花匀霜了,恰似她不掩楚楚动人的娇羞,侧漏出不曾被岁月雪藏的惊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是"携同酒去 ...

  • 【北梦南缘】第120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专题

    ︻ 北梦南缘 ︼ 北梦南缘文学社编制: 顾  问:陈劲煌  龙角生  荒石 社  长:耕闲客 副社长:随波不流  刘玉恒  雪之英 主  编:雪之英 管  理:我爱我家  陈永龙  二月春风 作  者 ...

  • 晓岸听风格律诗词 ‖ 重阳专题(46期)

    晓岸之声 专题律诗 此刻登高遥望处 有谁记得远行人 重阳遥寄少平汕尾 邓世广 笔有风声鬓有霜,年来渐次敛锋芒. 天山遥忆思难已,中镇联吟乐未央. 助我俚诗添正气,凭君健笔扫颓唐. 殷殷祝嘏情深矣,汉魏 ...

  • 词话特刊·庚子清明专辑

    全 国 哀 悼 清明祭 文/李培玉 沧桑何故雨纷纷,欲共九州思壮魂. 半降旌旗人默默,长鸣汽笛泪奔奔. 梨花万朵忠良祭,清酒千杯敬意尊. 痛悼英灵铭伟绩,丰碑高耸耀昆仑. 为清明节举国哀悼新冠疫情牺牲 ...

  • 词话特刊·庚子清明专辑(二)

    词 曲 专 栏 蝶恋花·清明祭抗疫英灵 文/张文举(内蒙古) 日色沉沉风哽咽.烟雨飘零,枝冷花悲切.荆楚春来伤满靥.何堪天使归仙阙. 汽笛长鸣天地彻.九域同声,哀恸山川裂.四海同心冠疫灭.英灵照亮千秋 ...

  • 词话特刊·庚子谷雨专辑

    词曲专栏 江城子慢·谷雨时节  吕渭老体 文/汾河之畔 暮春晓阳出.霞似锦.长空彩云织.蕊迎日.花含露.几只蝶来添色.早行客.沿路闻听莺啭柳,香盈袖.招来蜂采蜜.燕子结队翱翔,啼来谷雨音息. 时当丁香 ...

  • 词话特刊·庚子五一专辑

     慢卷绸·五一遐想  柳永体 文/汾河之畔 新月当空,群星隐现,夜静人无寐.五一来临,撤县改区,中藏深意.历史新修,曙光初吐,百姓消愁悴.在节日前宵,独倚窗前,如酒回味. 民心福被.真情动.双目同盈泪 ...

  • 词话特刊·庚子立夏专辑

    选冠子·立夏    曹勋体 文/汾河之畔 翠柳风扬,红花露润,已夏时天气.天高少雨,烈日当头,飞燕半空游戏.两三流云,一川疏影,春蕊残留无几.看田间农事,冬麦青翠,小苗出地. 河岸上.钓客悠闲,凝神打 ...

  • 词话特刊·庚子母亲节专辑

    感恩母亲节 词曲专栏 选冠子·夏日晨雨念慈母    虞集体 文/汾河之畔 微露晨曦,小园阴暗,窗外鸟儿无语.苍茫抑郁,沉闷心情,入耳又闻急雨.青树飘摇,屋檐流水,顿觉室中凄楚.雨连绵,人困孤居,唯有挂 ...

  • 词话特刊·庚子端午专辑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 据史书记载,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01 词曲楹联专栏 贺新郎·端午 ...

  • 词话特刊·庚子抗洪专辑

    词曲专栏 瑞龙吟·仲夏水患   翁元龙体 文/汾河之畔 秋将近.连日暴雨倾盆,报来灾讯.长江到处超常,几经预警,今朝最准. 楚吴尽.万亩稻田波涌,旧容难认.淮河水涨高峰,岸堤决口,乡村退隐. 一片汪洋 ...

  • 词话特刊·庚子七夕专辑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