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无语的太极拳法解读,坑了多少爱太极拳的人

#太极拳#【班侯太极拳不传之秘】【体育】近期有几个条友发来了几条有关杨式太极拳“倒撵猴”的讲解视频,让我看看与杨拳古谱中的要求差异是什么?太极拳的各路大神在讲解太极拳时,自己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己经是常态了,与古拳谱去进行比较的本身,己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大师们都在适合自己的情况下,按需解释了。评价这些我认为是一种浪费时间。为了喜欢古传杨式太极拳的朋友,我就把杨式太极拳古传练法,简单介绍一下,读者去自行脑补吧,关于视频的问题,就算是为询问的朋友提供一个对比的方式吧。

关于“倒撵猴”的正确理解和应用问题,让我们回到杨班侯的《太极拳九诀》之“太极拳全体大用诀”。在谈“倒撵猴”的实际操练方法之前,先谈谈“太极拳全体大用诀”的拳式编排,如果把“太极拳全体大用诀”仅仅理解为拳式和招法,就己经错得离谱了,“全体大用诀”其本意是根据这部口诀,调整整个身体的体位和用法,所以叫“全体大用诀”。但是,仅明白这一点是不够的,对于口诀的编排,还有更深的意义,那就是“行拳的演变过程和连续性”。基于此,我们再来看“倒撵猴”练习中的演变过程。拳诀中是这样讲的:“……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从这几句口诀中,不难看出“肘底(看)捶——倒撵猴(倒转肱)——斜飞式”是太极拳套路练习过程中,一个传统太极拳练习的标准演化过程,明白了这个过程,对太极拳的行拳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简单谈一下“肘底(看)捶”,拳诀讲:“肘底看捶护中手”,既然肘底看捶是护中用的,那么,这个捶的运动方式是按压而下的,另一只手是掤撑而上的,最后旋小臂成掌心向外。双手一个上迎一个下按构成肘底(看)捶。

接下来重点谈谈“倒撵猴”,拳诀讲:“退行三把倒卷肱。坠身退走扳挽势”,在这两句中,很多人有个疑问:“坠身退走扳扳挽势”与倒撵猴有什么关系?首先,“倒撵猴”是“倒转肱”的俗称;其次,“倒撵猴”是退行的,而“斜飞式”是前行的,所以这句话是说“倒撵猴”的步伐;最后,“坠身”是说明“倒撵猴”的退步步幅很小,否则,就是撤身牵拉,所以,坠身说明所谓的后撤步其实就是一个收步,落脚与桩脚很近。而退行三把又是什么?在杨拳老谱《三十二目》之【太极进退不已功】讲道:“掤进捋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既济”,那么这个三把就是:“捋、扳挽和挤”。为什么是挤?而不是通常见到的撑掌或是搓掌,这就是现代太极拳与古传太极拳练习方式的不同,失去古传韵味的根本原因。同时“倒撵猴”如果用大退步,如果接“斜飞式”的进步,位置与退步没有区别,“斜飞式”需要的进步,满足不了“斜飞式”的需要,等于没进,“倒撵猴”的防守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变式“斜飞式”,就斜飞不了了。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斜飞式”,在《太极拳全体大用诀》中,关于斜飞式仅有一句:“斜飞着法用不空”,咋用不空?拳诀中好像没有说明,其实拳诀中已经告你了,各位可能要问,哪里告诉了?就在“坠身退走扳挽势”这一句中,告诉练拳之人,坠身的退走,是为了倒桩,而不是目前大家看到的“大退步”,“倒撵猴”是防守式,而“斜飞式”是反击式。在防守的过程中,反击已经就绪。

收到不少朋友的私信,有问古杨拳视频的,有问练法的,问收费的。现就这些问题回复一下热心的读者:

关于古传太极拳拳法视频问题?古传太极拳是以身法为基础的太极拳。如果没有进行身法练习,单凭一段视频是练不出来的,所以,本头条号主要是给大家传递古传的太极拳理论和练法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我,私信我提出问题,就可以得到解答。

关于练法?太极拳的练法,首先是身法的练习,而后是太极拳的活步桩功的练习,然后才是招式的练习。

关于收费?所有线上问题的解答都是免费的。私信中的问题解答,我会整理成文,在头条号中刋发,但不会披露提问者的任何信息,留言者除外,原因是留言是公开的。

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点赞和转发。传播传统,离不开共同爱好者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