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营气”

1 营气的含义

营气,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而行于脉中之清气,富于营养,故称为营气。所以说:“营气者,出于脾胃,以濡筋骨、肌肉、皮肤,充满推移于血脉之中而不动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由于营气行于脉中,而又能化生血液,故常常“营血”并称,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2 营气的生成与分布

 

(1)营气的生成

营气是由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粹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所化生的,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者,即为“营气”。所以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素问·痹论》)

(2)营气的分布

营气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络六腑,其分布循行有:

其一,十二经循行。营气出于中焦(脾胃),循行到手太阴肺经,由手太阴肺经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再传至足阳明胃经,以后依次传注到足太阴牌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后由足厥阴肝经复注入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气在十二经脉中循行流注于全身的通路,此为营气的十二经循行。

其二,任督循行。营气在十二经循行周流时,还有另一分支,从肝别出,上至额部,循巅顶,下行项的中间,沿脊骨下入尾骶部,这是督脉循行的路径;其又络阴器,上过毛际入脐中,向上入腹里,此为任行。进人缺盆部然后下注入肺中,复出于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气的任督循行路径。

营气的十二经脉循行和任督循行,形成了营气的十四经流注次序。如此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出阴入阳,又出阳入阴,相互逆顺运行,如环无端。

关于营气的循行速度根据《灵枢·五十营》记载有两种计算方法,简介如次,仅供参考。

其一,“呼吸定息”计算法。人体经脉的总长度为十六丈二尺,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营气运行六寸。一昼夜呼吸次数为一万三千五百息,故以呼吸次数计,营气循行一周为二百七十息,那么一昼夜营气循行的周次为五十周。

其二,“漏下百刻”计算法。漏下百刻,指漏水下百刻则言的。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器,以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每昼夜铜壶滴水下注一百刻。营气循行十四经一周的时间,则漏下二刻,故每昼夜营气循行于人体五十周。

3 营气的主要功能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1)化生血液:营气经肺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邪客》)“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营卫生会》)

(2)营养全身:营气循脉流注全身,为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营运全身上下内外,流行于中而滋养五脏六腑,布散于外而浇灌皮毛筋骨。

总之,营气主要由脾胃中水谷精气所化生,行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营运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故“荣者水谷之精,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化生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注人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滋养则阳生阴长,变化而为血。”(《妇人良方·调经门》)

(0)

相关推荐

  •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四

    练习周版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已经第四个年头了! 练习周版之人大多均是为治病健身,书中曾言治病为小效 不少人均执着健身一境 而探寻所谓内壮层次少有 实为可惜 . 为验证更深层次,本人坚持至今,小有收获再次分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24讲,卫营之气

    什么叫做宗气?它主要有两方面所组成 第一个就是由肺所吸入的清气,第二个就是由脾胃吸收或者是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所组成,聚焦在胸部,所以叫做宗气.宗气聚集之处叫做上气海,气海在关元下1.5寸,上气海又叫做膻 ...

  • 论人体的“元气”、“宗气”、“营气”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多宗"气本一元"之说,如喻昌认为"气有外气,天地之气也:有内气,人身之元气也.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得其和则为正气,亦为真气.但真气所在, ...

  • 天人解-15营气运行

    四圣心源--天人解---营气运行 [原文]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气之慓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精纯专一)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营卫运行,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 ...

  • 一句话说清楚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收藏)

    生气了.上不来气.气色不好.有气无力.湿气大.中气不足--气无所不在! 古人说,天命之谓性.性即气也. <景岳全书>云:"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 ...

  • 论中医之“气”(元气、营气、卫气和宗气)!中医理论基础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用以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概念,通常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庄子>中提出的"通天下一气"的观点,即气一元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深 ...

  •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针灸】

    营气第十六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 ...

  • 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你分的清吗?

    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这么多中医.道家提及的气,到底都是些什么东东?怎么区分的?都有什么用?相信大部分人都搞不清这里的道道,笔者也不敢说都懂,都分得清,今天尝试着从4 ...

  • 中医之气(元气、营气、卫气和宗气)

    Human energy body, aura, chakra in meditation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话动的基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

  • 营气的升降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 ...

  •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文翻译 45.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营气第十

    下卷 灵枢篇 营气第十 [本章要点] 一.简述营气的来源和生成. 二.具体叙述了十四经脉的循行方向.次序和交接部位,构成"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的整体循环. [原文] 黄帝曰:营气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