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必须要掌握的11个平民称谓(含例句)
1.平民:平,一般。一般的民众,即老百姓。“如使平民皆习于兵”(《教战守策》)
2.百姓:在春秋以前,“百姓”是奴隶主贵族的总称,因为在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平民是没有姓的。战国以后,“百姓”成为平民的通称。这种变化显示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进化。“宁斩吾头,奈何杀百姓?(《阎典史传》)
3.平头百姓:平头,光头。光头的平民。古代官绅戴各种帽子,平民是不戴帽子的,所以平头也就是平民。“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范进中举》)
4.万民:众百姓。“《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问说》)
5.黔首:战国时秦国及秦朝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秦尚黑色,当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6.黎民:众民。黎,众。一说“黎”通“骊”,黑色;“黎民”因用黑布包头而名。“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7.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8.布衣:即平民。古代富人穿丝织品,平民穿麻、葛织成的布品,所以平民称布衣。可自称,也可以他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这是自称。“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活板》)这是他称。
9.庶人:又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西周时庶人可作被封赐的对象,其身份略高于奴隶。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庶人泛指没有官位的平民。“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教战守策》)
10.闾(lǘ)左:贫苦百姓。秦汉时豪族大户人家住在城市或乡村的右边,称为豪右或闾右,而贫民只能住在左边,称为闾左。“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11.甿(méng)隶:甿,通“氓”,耕田的人;隶,奴隶。甿隶泛指平民。“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毗隶之人。”(《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