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一张小方,击退“上火型口腔溃疡”!大家所留,慷慨分享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小文说,我给你聊一张,治疗“上火型口腔溃疡”的小方子。

这个小方子,源于大家的临床经验,小巧可爱,实用性很强。你看一看吧:

准备中药黄连40克,黄柏40克,竹叶40克,升麻30克。所有这些药材,研成细末,搅拌均匀。用的时候,于餐后取出4克来,用开水冲化,等温度稍微合适了,就将药液含在口中。过两三分钟以后,再咽下去。

每日3次。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呢?源于余瀛鳌老先生。余瀛鳌先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生平和学术造诣,我就不多介绍了。您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仔细查阅一下。

这个小方子,我认为,对于上火所致的口腔溃疡,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说一下这四味药吧。

其中的黄连,性味苦寒,入心经、脾胃经、大肠经和肝胆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火、去胃火,是它的专长。

其中的黄柏,性味苦寒,入肾经和膀胱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其中的竹叶,性味辛、甘、淡、寒,入心经、胃经和小肠经。它善于清热泻火,利尿生津。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腔溃疡、疼痛,是它的拿手好戏之一。导赤散,就用到竹叶,和生地、木通搭配。

升麻这个药,性味辛而微寒,入肺经、脾经、大肠经和胃经,能够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它善于解阳明热毒,故而对胃火炽盛导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有治疗意义。

所以,这四味药联合在一起,既能够清心火,还能去胃火,既能解热毒,还能去湿毒。所以,无论对于心火、胃火,还是湿热阻滞引起的口疮,它都能治。

如果将四味药研成细粉,在口中含漱,一方面可以使得药性直接作用于口疮表面,一方面可以在内服之后,起到治本之效。所以说,我前面讲的这个小方子,的确是比较实用的。

那接下来有一个问题,这些心火、胃火、湿热引起的所谓“上火型口腔溃疡”,到底啥表现呢?

比如说,心火上炎,这样的人脉数有力,舌苔黄而少津,舌质红,小便黄赤,大便干,心烦,睡卧不宁,口渴口苦,有的人甚至全身发热。溃疡面黄白色,周围颜色鲜红,疼痛特别明显,甚至有烧灼样的疼痛之感。

再比如说胃火上炎。这类人,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舌苔干燥,大便干,小便黄赤,口臭口苦、比较能吃,胃里头可能伴随嘈杂不适感,口渴,喜欢喝冷饮。口腔溃疡面也是呈黄白色,周围颜色鲜红,肿痛十分明显。

又比如说湿热蕴于脾胃所致的口腔溃疡,这类人往往脉滑数,舌苔厚腻或者黄厚,舌红,小便短赤,大便往往不成形,而且臭味很大,平时腹胀、胃脘胀满、身体乏力、食欲不振。溃疡表面可能呈现灰黄色。

还有的人,属于阴虚火旺。这类人,脉细数,苔少,舌边尖红,小便短赤,大便干,伴随五心烦热、盗汗、耳鸣、口舌干燥、腰膝酸软等现象。

我个人感觉,上头这些,利用黄连、黄柏、竹叶、升麻的搭配来应对,都可以。其中对阴虚火旺者,可能无法治本(滋阴),但是缓解症状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有“上火型口腔溃疡”,就有“非上火型口腔溃疡”。后者属于什么情形呢?肝郁气滞可以引起,气血虚弱可以引起,脾胃虚寒可以引起,脾肾阳虚可以引起。对于这些情况而言,黄连、黄柏、竹叶和升麻的搭配,就不见得多合适了。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其实,中医治疗此类疾病,方法多得很。我之所以介绍这个,就是源于它用药少,适合居家使用,制作起来较为方便。

当然,我们更应该通过它,来了解自己为啥口腔溃疡不断。我前面讲这些,虽然有一定参照意义,但不能代表所有情况。很多时候,患者是兼具多种症候于一身。我们除了要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外,在拿不准主意的时候,最好能去看看中医,找到问题所在。看清问题再下药,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