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下气化[煤炭地下气化]

缺点
1 很难控制气化过程中在地下产生的种种反应,合成气成分波动过大。
2 受煤层和地质影响大,容易造成井井之间相互漏水、通气等情况。
3 气化后出来的气体成分不稳定,有待改善气化剂种类与含量。
4 地下燃烧、气化情况不好控制,应加大地下气化过程的监控力度。
5 在该技术方面,大部分研究只注重化学工艺,很少关注行业发展动态。
煤炭地下气化作为清洁能源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友好绿色技术,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校区 ) 煤炭工业地下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项目——“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的支持下,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综合试验台,可完成不同煤种及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发展规律及工艺参数的模型试验研究。
1987 年完成了江苏省“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徐州马庄矿煤炭地下气化现场试验,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 年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徐州新河二号井煤炭地下气化半工业试验,首创“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新工艺,被评为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
获“矿井长通道、大断面煤炭地下气化工艺”,“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推进供风式煤炭地下气化炉”三项国家专利。
1996 完成了河北省重点科技项目—— “唐山刘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 ; 2000 年 9 月完成了“新汶孙村煤矿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并进行了民用及内燃机发电,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
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在重庆中梁山北矿进行的煤炭地下气化试验首次实现了在高瓦斯矿井进行地下多煤层联合气化,所产煤气作为当地户居民和蒸汽锅炉燃气,这一试验的成功对今后煤炭开采过程的碳排放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月,新奥集团投资2亿多元组建乌兰察布新奥气化采煤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开展“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项目”研究,得到了内蒙古科技厅、乌兰察布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同年10月24日,我国首套日产15万方煤气的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系统和生产系统一次点火成功。到目前为止,现场试验运行400多天,具备了供热、发电、生产化工原料的能力,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申报了9项专利。
2010年5月至11月,中国矿业大学王作棠教授煤炭地下气化团队与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了“难采煤有井式综合导控法地下气化及低碳发电工业性试验项目”。项目于当年11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创新点突出,在地下煤层燃烧高效稳态蔓延导引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主要技术点采用新型的窄条带虚底炉与多炉协同作业、地面导控注气与充填减沉固污、高氢燃气发电等多项产业技术集群,克服了常规地下气化存在煤气燃值低、稳定性弱、规模小、测控难等问题,所产煤气发热量大于9.0MJ/Nm3,可用于生产煤基天然气和低碳燃气发电,实现了燃烧过程可导可控、产气优质稳定、生产过程安全清洁、污染物近零排放。项目立足资源枯竭矿井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回采工艺限制而滞留的难采煤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和工业性试验,为延长矿区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推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华亭矿区大规模物理开采过程中遗留的近6亿吨边角、零散煤炭资源的气化开采提供了实践依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