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再出发,高铁是重要助力

广东省内的发展不均衡状态,持续多年,何处着力?如何改变现状?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差距如何缩小?以高铁建设促发展,以此贯通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应该是一个重要方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在广东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分组讨论会上直言,目前广东省内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只有广深港和京广(武广段),广东省内联系粤东西北的高铁建设也跟不上区域协调发展需求。

此前的2018年1月,广东省政协委员、广铁集团董事长武勇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时说,珠三角高铁网不如长三角,粤东粤西加起来还不如中西部省份,“人均算下来就是半支香烟的长度”。

实际的情况是,粤东西北的高铁建设现状甚至还比不上内陆的一些省份和城市,比如湛江人、茂名人到广州、深圳就耗时较长,甚至比广州人、深圳人乘坐高铁出省的时间还长,这明显不正常。截止2017年,广东的铁路运营里程仅占全国3.3%。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粤东西北各有优势,当地的旅游资源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不过,由于交通状况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高铁尚未完全足够覆盖相应区域,其实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区域的发展。

广东的另一面是: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在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各类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少数企业、人才选择回内陆二三四线城市发展,这对于广东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其实也是一种间接损失,如果有足够便捷的高铁往来,其中的一些人、企业其实也可能会考虑落户粤东西北。

粤东西北高铁建设再提速,可以给广州、深圳的产业转移、人才流动提供一个优化的省内渠道,至少是多一个选择。

高铁建设一旦提速,粤东西北除了承接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还会因为核心城市的资源溢出促进自身原有产业发展。以旅游为例,高铁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珠三角人群到粤东西北旅游,由此自然会带来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一些在粤东西北有资源优势和集群优势的产业,将会收获高铁红利。

站在广东省的层面而言,高铁建设对于广东省的协调发展,影响将会非常深远。其实,长期以来粤东西北片区的广东人对于高铁建设的推进缓慢是有保留意见的,这次,官方表态“广东省内联系粤东西北的高铁建设也跟不上区域协调发展需求”只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而已,这样的表态也足以佐证不均衡的发展可能已经接近官方、民间容忍的极限,所以收获了很多掌声。

从数据来看,广东省作为中国南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是中国的经济强省,经济总量超过全国十分之一,其经济实力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广东2017年GDP达8.99万亿元,已经连续29年居中国首位,五年年均增长7.9%。广东以一省的经济指标,已经力压俄罗斯、西班牙、墨西哥、澳大利亚、荷兰等国。

面对这样的数据,广东境内居然还有诸多地级市不通高铁,这也意味着诸多资源、人才在和两个核心城市的沟通成本上还处于1.0版本的交通模式,这对于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准备再上台阶的省份而言都是难以容忍的。

广东要想再创辉煌,改善粤东西北的交通现状,激活经济活力,助推这些区域再出发,其实是必然之选,也是顺应民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有力举措。

若干年前,笔者曾经前往梅关重走古道怀想古人,梅关是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由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梅关古道都是当时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快捷的“高速公路”。

今时今日,粤东西北的高铁建设有望提速,实际上也是这些区域历史上开天辟地头一回,对于上述区域而言,历史进程中梅关“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场景应该不止是美好憧憬,而有望成为现实的经济数据与收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