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中国阐释学的一个早期命题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述而篇(一)
素说《论语》:述而篇(一)
-
述而不作必自谦——《论语》悟读【145】
述而不作必自谦,信而好古还力行. <论语>第七篇第一章: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商代的贤大夫彭祖)." [译文] 孔子说:"阐述 ...
-
朱汉民 | 经典诠释与道统建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序说的道统论
作者简介: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原文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摘 要: 孔子在整理<六经>的同时为之作<传><记& ...
-
【转】《论语》述而篇(一)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图片摘自pexels.com 译文 孔子说:"阐逋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 ...
-
景海峰:如何更深刻理解儒家经典
谈中国文化的"两创"(笔谈) 编者按:总书记在2014年9月的<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提出"努 ...
-
每日一学 2021-03-13
2021-03-13 10:06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论语·述而> [孔老师译疏]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的伟大人格所 ...
-
立德·传道·治世——《群书治要》中的治学之道
原标题:立德·传道·治世 <群书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宝典.它是唐太宗令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及萧德言等人,于贞观五年编辑成书.该书以"务乎 ...
-
追踪辨析西方哲学的阐释学资源,古今通观、中西借鉴,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构建世界话语体系中的“中国阐释学”。在阐释学领域做出“中国表达”,使得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应着重探讨阐释的本质、界
张雄 李晓 | 现代性与阐释的限度日期:2020年08月20日 23:23:08 作者:本站编辑在西方哲学中,有两种阐释世界的方式.一是没有遮蔽的"道说",一是有确定性的阐释.从& ...
-
张江:构建当代形态的中国阐释学
张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 研究领域:阐释学和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研究 代表作:<强制阐释论><公共阐释论 ...
-
世界上另一个“中国”:学汉语用人民币,甚至新闻节目都用中文
相信大家对我国的疆域都有所了解,从古到今,每个朝代的疆域面积都会有所变化,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才会使得我们的文化习俗,渐渐的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有些地区学习着我们 ...
-
顾明栋老师专栏 || 中国诠释学与文本阐释理论 ——跨文化视野下的现代构建
本文原载<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03期第60-78页 已获作者授权推送,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顾明栋,字泽木,中国江苏人,芝加哥大学博士,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 ,英国 ...
-
科研 | Food Chemistry:通过转录组学比较揭示了中国晋江黄牛死后早期肌肉特异性分子的差异(国人作品)
编译:陈佩佩,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目前的研究对于牛肉中腰长肌(LL)和腰大肌(PM)之间的功能基因表达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高通量Illumina Hiseq 4 ...
-
孙丹虹:《文心雕龙·知音》篇与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发展历程 | 西东合集
中国古代对作品的阐释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两大类."以意逆志"比较偏重于客观的文学释义方式,以读者自己的思想来猜度作者的 ...
-
“中国文学阐释学”建构略谈
近年来,"阐释学"在中国学界成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热词",建立"中国阐释学"的倡议被重新提起.这有利于中国当代学术的创新和发展.然而随着& ...
-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在书法上超越古人是一个伪命题!
一.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是古人不可比的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我们的前人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就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历史一下子变成横向的了.我们可借鉴,可遵循的极其复杂.但横向了以后,我们的选择就非常多样化.过 ...
-
中国哲学简史|《易经》里包含我国阴阳学说的一个早期形态
文|新知堂原创 中国哲学史应该从哪里写起?中国文化肇基于三代,夏代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更没有文献,我们无从了解其思想.商代有甲骨文,文字原始,而且其内容绝大部分是朝廷卜师占卜档案.只有周代文物皆备,蔚为 ...
